問題已解決
老師, 虧損合同,不存在標的資產,分錄1,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預計負債。 當產品生產出來了,預計負債已成為事實,分錄2,借:預計負債 貸: 庫存商品。 分錄2貸:庫存商品。應該怎么理解?



下面為你詳細解釋分錄2“借:預計負債 貸:庫存商品”的含義:
虧損合同下預計負債的確認
當企業存在虧損合同且不存在標的資產時,根據會計準則,企業應在滿足一定條件下確認預計負債。比如企業與客戶簽訂了一份合同,按照當前的成本核算,完成合同將會產生虧損,且該虧損是很可能發生的,此時企業要確認預計負債,分錄為“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預計負債” ,這里確認主營業務成本是因為虧損合同導致未來經濟利益流出,從權責發生制角度,先將這部分損失計入成本,同時確認預計負債體現對未來履約義務的一種預估。
產品生產出來時的會計處理分析
當產品生產出來時,之前確認的預計負債所對應的義務已經轉化為現實的庫存商品。在這種情況下,做“借:預計負債 貸:庫存商品”分錄有以下原因:
- 負債的抵減:之前確認的預計負債是對未來虧損的一種預估,現在產品已經生產出來,實際的成本已經形成(以庫存商品的形式存在),需要將之前預估的負債進行抵減。因為預計負債本身就是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損失的一種確認,當損失的情況已經以庫存商品的形式體現出來,就需要減少預計負債的金額。
- 成本的調整:從成本角度看,庫存商品的成本是實際發生的生產成本,但由于存在虧損合同,之前已經通過預計負債確認了一部分成本(即虧損部分)?,F在將預計負債轉入庫存商品,實際上是對庫存商品成本的一種調整。原本庫存商品的成本是按照實際生產成本計量的,通過這個分錄,將預計的虧損部分從庫存商品成本中扣除,使得庫存商品的賬面價值更符合其實際可變現凈值情況(因為存在虧損合同,庫存商品未來出售時很可能無法按照成本收回金額)。
例如,企業預計生產某產品會虧損10萬元,確認了預計負債10萬元(借:主營業務成本 10萬 貸:預計負債 10萬)。當產品生產出來,實際生產成本為50萬元,形成庫存商品50萬元。此時做分錄(借:預計負債 10萬 貸:庫存商品 10萬 ),庫存商品的賬面價值就變為40萬元,更能反映其在虧損合同下的實際價值。
03/03 2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