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老師,即將去面試一家公司,需要成本核算,有生產制造業經驗,生產制造業的成本核算是怎樣的,想提前學會



生產制造業的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的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以下是對生產制造業成本核算的詳細解析:
一、成本核算的原則
成本核算應遵循以下原則,以確保核算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1. 分期核算原則:成本核算應分期進行,以便及時反映各期的生產耗費和成本水平。
2. 權責發生制原則:應明確成本費用開支的責任歸屬,按照實際發生的時間進行核算。
3. 實際成本計價原則:成本核算應以實際發生的成本為依據,確保核算結果的真實性。
二、成本核算的要求
為了滿足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應滿足以下要求:
1. 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成本開支范圍和費用開支標準,明確成本費用開支范圍。
2. 正確劃分各種費用界限,包括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和非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的界限、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的界限、各個月份的費用界限、各種產品的費用界限以及完工產品與在產品的費用界限。
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生產制造業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 確定成本計算對象:根據企業的實際生產情況,確定需要計入成本的對象,如產品品種、批別、生產步驟等。
2. 審核原始憑證:對發生的各項耗費進行審核,確保憑證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3. 歸集和分配要素費用:將各項耗費按照成本項目進行歸集,并分配到相應的成本對象中。
4. 處理費用的跨期攤提:對跨期發生的費用進行攤銷或計提,確保費用的合理性和準確性。
5. 歸集和分配輔助生產費用:將輔助生產部門發生的費用進行歸集,并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到各受益對象中。
6. 歸集和分配制造費用:將生產車間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進行歸集,并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到各產品成本中。
7. 計算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成本:根據歸集和分配的各項費用,計算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成本。
四、成本核算的方法
生產制造業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 品種法:以公司產品品種為成本核算對象,適用于大量大批單步驟生產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驟計算成本的復雜生產。
2. 分批法:按照產品批別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適用于單件、小批生產類型的企業。
3. 分步法:以公司產品的生產階段或步驟作為成本核算對象,適用于大量大批連續式多步驟生產企業。分步法又可分為逐步結轉分步法和平行結轉分步法。
? 逐步結轉分步法:按照產品生產加工的先后順序,逐步結轉產品生產成本,直至最后一個步驟算出產成品成本。
? 平行結轉分步法:各生產步驟只歸集計算本步驟直接發生的生產費用,不計算結轉本步驟所耗用上一步驟的半成品成本。各生產步驟分別與完工產品直接聯系,平行獨立、互不影響地進行成本計算。
4. 分類法:按照類別產品匯集生產費用,計算出各類產品的總成本,然后將總成本按一定標準在該類產品的各種產品間進行分配,計算出各種產品成本。適用于產品品種、規格繁多,并且可以按一定標準將產品劃分為若干類別的制造企業。
5. 定額法:按照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或定額工時比例分配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適用于定額管理基礎較好、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動不大、實際成本脫離定額成本的差異可以相互抵銷的企業。
6. 作業成本核算法(ABC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包括期間費用)作為產品(服務)消耗作業的成本同等地對待,拓寬了成本的計算范圍,使計算出來的產品(服務)成本更準確真實。
五、成本核算的注意事項
1. 數據準確性:成本核算過程中,應確保各項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避免人工記錄中的錯誤和延遲。
2. 分攤合理性:對于間接費用的分攤,應制定合理的分攤規則,確保分攤的合理性和準確性。
3. 成本控制:成本核算不僅是為了計算成本,更重要的是為了控制成本。應通過成本核算發現成本控制的薄弱環節,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六、成本核算的自動化管理
現代大中型生產企業普遍采用自動化管理系統進行成本核算,如ERP系統。這些系統能夠自動收集、計算、報告和分析成本數據,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和準確性。
03/04 19:34

84784959 

03/04 19:35
有么有案例

果粒老師 

03/04 19:40
當然,以下是一些關于成本核算的案例:
案例一:制造業成本核算(品種法)
背景:
甲產品生產企業,本月完工產品產量600件,在產品100件,完工程度按平均50%計算;原材料在開始時一次投入,其他費用按約當產量比例分配。
計算過程:
1. 直接材料費:因為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所以按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數量比例分配。
? 完工產品負擔的直接材料費 = 70700 / (600 + 100) × 600 = 60600元
? 在產品負擔的直接材料費 = 70700 / (600 + 100) × 100 = 10100元
2. 直接人工費:按約當產量比例分配,在產品100件折合約當產量50件(100 × 50%)。
? 完工產品負擔的直接人工費 = 39650 / (600 + 50) × 600 = 36600元
? 在產品負擔的直接人工費 = 39650 / (600 + 50) × 50 = 3050元
3. 燃料和動力費、制造費用:同樣按約當產量比例分配。
? 完工產品負擔的燃料和動力費 = 85475 / (600 + 50) × 600 = 78900元
? 在產品負擔的燃料和動力費 = 85475 / (600 + 50) × 50 = 6575元
? 完工產品負擔的制造費用 = 29250 / (600 + 50) × 600 = 27000元
? 在產品負擔的制造費用 = 29250 / (600 + 50) × 50 = 2250元
結論:
通過以上的計算,可以得出完整的甲產品成本計算單,包括產成品總成本、單位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
案例二:制造業成本核算(分批法)
背景:
某企業按照購貨單位的要求,小批生產某些產品。4月份投產甲產品10件,批號為401,5月份全部完工;5月份投產乙產品60件,批號為501,當月完工40件,并已交貨,還有20件尚未完工。
計算過程:
1. 甲產品:5月份全部完工,所以發生的產品生產費用合計即為完工產品總成本。
2. 乙產品:月末部分完工,且完工產品數量占總指標的比重較大,因此采用適當的方法將產品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材料費用按完工產品數量和在產品數量比例分配,其他費用按約當產量法分配。
? 完工產品應負擔的材料費用 = 18000 / (40 + 20) × 40 = 12000元
? 在產品應負擔的材料費用 = 18000 / (40 + 20) × 20 = 6000元
? 完工產品應負擔的直接人工費 = 1650 / (40 + 10) × 40 = 1320元
? 在產品應負擔的直接人工費 = 1650 / (40 + 10) × 10 = 330元
? 完工產品應負擔的制造費用 = 4800 / (40 + 10) × 40 = 3840元
? 在產品應負擔的制造費用 = 4800 / (40 + 10) × 10 = 960元
結論:
通過以上的計算,可以得出甲產品的10件產成品成本及單位成本,以及乙產品的40件產成品成本及單位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
案例三:制造業成本核算(分步法)
背景:
某企業生產甲產品,生產分兩步驟在兩個車間內進行,第一車間為第二車間提供半成品,第二車間加工為產成品。產成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分配費用的方法采用定額比例法;材料費用按定額材料費用比例分配,其他費用按定額工時比例分配。
計算過程:
根據定額資料、各種費用分配表和產成品產量月報,計算各車間的成本。例如,第一車間的月末在產品的直接材料費定額、直接材料費的分配率、直接人工費分配率、制造費用分配率等,以及產成品的直接材料費實際金額、直接人工費實際金額等。第二車間同樣進行類似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