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老師,我知道一般納稅人(13%)售價1000元,進貨成本600元時,最終開票要加至少8個點不會虧,但是這8個點體現在哪里呢,是反應發(fā)票上嗎?若是反應在發(fā)票上,那不含稅金額和稅額都是多少呢



?同學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請稍等
06/14 18:50

董孝彬老師 

06/14 18:54
您好,8個點是綜合稅負成本的商業(yè)折算,不直接體現在發(fā)票上,發(fā)票按13%稅率開具。如果原售價1000元(含稅)加8個點,總價為1080元(含稅),其中不含稅金額約=955.75元(1080/1.13),稅額約=124.25元(955.75*13%)。加點本質是通過提高含稅價覆蓋增值稅、附加稅、企業(yè)所得稅等成本,保證利潤。

84785023 

06/15 09:18
老師,那咱們實際工作中一說到加稅點就是指的在收入基礎上加收入的幾個點

84785023 

06/15 09:19
那算出來加的這幾個點在實際工作中是直接現金支付還是都反映在稅票上

董孝彬老師 

06/15 09:28
?您好,加稅點是在收入基礎上加收入的幾個點,通過提高含稅價覆蓋綜合稅負成本。加的稅點金額反映在稅票的含稅總價中,發(fā)票按法定稅率開具,不單獨體現 ?稅點 。實際工作中隨交易款項支付,不是單獨現金支付,需通過規(guī)范含稅價調整實現。

84785023 

06/15 14:04
就是說不含稅收入如果是1000元,加8個點,就是多收80元,那么總價由原來的1130(1000加上增值稅130)變成現在的1210(1130加上80),再按照1210去算不含稅單價和稅額去開票,稅票上不含稅金額就是1210/1.13等于1070.8,稅額是1070.8乘以0.13,老師我理解的對嗎

董孝彬老師 

06/15 14:21
?您好,咱的計算邏輯正確,關鍵在于 ?加 8 個點 ?的基數需雙方明確(含稅價或不含稅收入),而發(fā)票始終按法定稅率拆分金額與稅額。實際操作中,只要加點后的含稅價能覆蓋增值稅、附加稅、企業(yè)所得稅等綜合成本,即為合理商業(yè)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