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如何計算全員勞動生產率,詳細公式



您好,
全員勞動生產率=工業增加值/全部從業人員平均人數
工業增加值有兩種計算方法:
一是生產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產品和勞務價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產環節中間投入的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
公式: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
二是收入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對工業生產活動最終成果進行核算的一種方法。
公式: 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值+營業盈余
2019 10/11 10:10

84785003 

2019 10/11 10:22
能在具體一點嗎,比如工業總產值,中間投入,生產稅凈值,營業盈余等能再細化一下嗎,都包含那些科目

五條悟老師 

2019 10/11 14:15
工業生產總值=當月主營業務收入+庫存商品期末余額—庫存商品期初余額
當月銷售收入=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單價
庫存商品期末余額=庫存商品期末數量×當月銷售單價
庫存商品期初余額=庫存商品期初數量×當月銷售單價
工業中間投入: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用于工業生產活動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購原材料、燃料、動力及其他實物產品和對外支付的服務費用,是計算工業增加值的基礎指標。工業中間投入的計算對企業來講,難度相對較大,需要對企業內部會計明細表的有關科目進行歸類整理計算。因此,準確掌握中間投入的計算原則和資料取材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計算工業中間投入須遵循以下三條原則
(1)必須是從企業外部購入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不包括生產過程中回收的廢料以及自制品的價值。
(2)必須是本期投入生產,并一次性消耗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不包括固定資產等的轉移價值。
(3)工業中間投入的計算口徑必須與工業總產值的計算口徑一致,即計入了工業中間投入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必須是計入了工業總產值的部分。
生產稅凈額
指生產稅與補貼之差,它反映政府從本期創造的增加值中所得到的原始收入份額。生產稅是指政府對生產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所征收的各種稅、附加和規費,具體包括銷售(營業)稅金及附加、增值稅、管理費開支的稅、應交納的養路費、排污費和水電附加等,以及煙酒專賣上繳政府的專項收入。補貼與生產稅相反,是政府對生產單位的單方面收入轉移,因此視為負稅處理,包括政策虧損補貼、糧食系統價格補貼、外貿企業出口退稅收入等。
營業盈余是指一定時期內本國產業生產者的增加值超過雇員報酬、固定資本消耗及間接稅凈額后的余額。營業盈余只產生于產業部門,只有產業部門才能取得營業盈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