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為什么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和交易性金融資產不計提減值準備???



交易性金融資產按是公允價值計量的,而不是歷史成本。所以在期末,它的賬面價值要根據市場公允價值來調整。而計提減值準備的目的就是讓賬面價值不被高估而做的調整。所以,有了公允價值調整,就不用計提減值準備了
2021 05/31 00:13

萱萱老師 

2021 05/31 00:15
信用減值損失核算企業計提本準則要求的各項金融工具
減值準備所形成的預期信用損失。預期信用損失,是指
以發生違約的風險為權重的金融工具信用損失的加權平
均值。這里的發生違約的風險,可以理解為發生違約的
概率。這里的信用損失,是指企業根據合同應收的現金
流量與預期能收到的現金流量之間的差額的現值。
1、可見,信用減值損失存在的前提,是存在合同應收
的現金流量,而作為權益工具,其他權益工具投資
(如股票)的發行方,一般不存在類似債券本息那樣
的合同現金流量義務,所以不核算信用減值損失。
2、而在交易性金融資產中,可能存在債券類資產,
那這些債券類資產為什么也不核算信用減值損失呢,
這是因為公允價值已經包含了信用風險、利率風險等
各種影響資產價值的風險,即是說導致資產信用減值
的因素已經包含在公允價值變動中,且已經計入當期
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那為什么不在公允價值變動
損益之外,單獨通過信用減值損失核算公允價值變動
中的信用風險部分呢,這可以理解為不需要,因為把
債券類資產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投資者,一般主
要關注資產總的價值變動,從而無需把各種風險因素
分項核算,增加信息處理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