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審計學題目:注冊會計師關于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斷是否合理?將其分配到認定層次的方法和結果是否合理?可以怎樣改進?表1-3分配的重要性水平怎樣計算?



很高興共同探討這個問題,內容有點多,中午回您
2022 05/27 08:28

84784987 

2022 05/27 14:13
整出來了嗎,你不會是在騙我吧

易 老師 

2022 05/27 14:24
同學,你好。選定的基為選定的基準確定百分比需要運用職業判斷。百分比和決選定的基準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如經 常性業務的 利潤對應的百分比通常比營業收入對應的百分比較高。非營利組織注冊會計師可能認為總收入或者費用總額的1%是適當的。對于營業為目的的制造企業實體注冊會計師可能認為經常性業務的利潤的5%是適當的。題中選用10%的百分比缺乏證據支持;建議改進為2000*5%=100萬,為整體重要性水平。
其次,
確定實際執行的重要性并非簡單機械的計算。需要注冊會計師運用職業判斷并考慮下列影響。第一對被審計單位的了解 第二,前期審計工作中識別區的錯報和性質挽回。第三,根據前期識別出的錯報對本題錯誤作出的預期。通常而言實際執,實際執行的重要性通常為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的百50%~75%。一些認定的實際執行的重要性要控制在50-75萬之間,另不要機械分攤,貨制資金、應收款、存貨及固定資產這些項目的重要性水平都要調低。

84784987 

2022 05/27 14:34
意思是表1-3那些項目的重要性水平百分比可以在50%-70%之間依據職業判斷隨意選取嗎

易 老師 

2022 05/27 14:45
是根據對企業的了解等幾個方面全面評估確定的,不是隨意,但也不是機械套用。這叫經驗之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