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財務報告上未經抵消的遞延所得稅資產515454977.14和遞延所得稅負債455851965.11。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期末互抵金額125445002.12。 抵消后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的期末余額是前兩個數分別減去第三個數的值。 我想問一下,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期末互抵金額(就是第三個數)是怎么算出來的呀?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期末互抵金額是指企業在財務報告上的賬薄之中,原則上同一類相互抵消相關金額的計算結果。其中,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是企業利潤表里唯一一類可轉換成現金流量的項目。
計算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期末互抵金額的具體步驟如下:
一、按會計準則核算本期應繳稅額,確定稅基。
二、按按稅率表確定財務報告期期末應交稅額。
三、確定本期實際已繳稅額或可用于抵扣應交稅額的增值稅稅額。
四、計算本期應交的稅額,即上期末余額加本期應交稅額減本期實際繳稅額,得出本期應繳稅額。
五、根據本期應繳稅額,確定本期應繳稅額,以及賬薄中遞延稅負債和遞延稅資產各自期末余額。
六、最后,將前面計算出來的兩個期末余額相減,得出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期末互抵金額。
本文僅介紹了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期末互抵金額的基本計算方法,在實際的計算過程中,還應注意特殊情況的處理,比如外部稅款調整、預提稅費等,以及稅法規范的變化等情況。
拓展知識:遞延所得稅概念的提出,為企業緩解現金流擠壓,減輕財務負擔,實現稅收政策的便利性提供了條件,對稅收政策的實施有著重要的意義。國際上,很多國家將收入稅和增值稅有機結合起來確定納稅義務。這就意味著,增值稅的應繳金額可以用于抵扣收入稅的應繳金額,本期應交稅金的準確確定和實施,可以給企業稅務管理帶來很大的便利。
2023 01/23 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