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會計分錄的借、貸分類是什么原理和邏輯?比如像下面老師上課講的分錄,表達了什么意思呢?



基本規則:投資者投入存貨,優先按投資合同 / 協議約定價值計量;若約定價值不公允,按存貨公允價值計量,二者差額調整資本公積 。這是為平衡合同約定(體現投資合意 )與會計公允(反映資產真實價值 ),保證財務信息可靠。
分錄邏輯:借方記存貨增加(按約定或公允價 ),貸方 “實收資本” 反映股東按約定享有的注冊資本份額,“資本公積” 體現約定價與公允價的差額(公允價更高時是股東額外投入,更低時沖減之前積累 ),記錄權益分配與調整。
表示企業接收投資者投入存貨,按公允價確認存貨資產增加,按約定確定股東投入對應注冊資本部分(實收資本 ),公允與約定價的差額(資本公積 )是股東投入超出 / 低于注冊資本、需全體股東共享 / 分擔的權益,清晰呈現投資業務中資產與權益的確認和分配
07/25 08:36

m522090566 

07/25 10:23
大體是明白的,舉一個實際案例吧

樸老師 

07/25 10:27
會計分錄的借貸基于 “資產 = 負債 + 所有者權益” 等式,借方記資產增加、負債和權益減少;貸方記資產減少、負債和權益增加,用來平衡記錄經濟業務。
案例:企業用銀行存款 1 萬元買辦公電腦。
分錄:借:固定資產(資產增加)1 萬;貸:銀行存款(資產減少)1 萬。
意思是:電腦(資產)增加,銀行存款(資產)減少,金額相等,符合等式平衡,反映了資產形態的轉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