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疑惑重重德豪潤達2004年報
德豪潤達無疑將是2004年度分紅最為慷慨的公司之一。而與高分紅相伴的卻是凈利潤的大幅下降。為了找到其凈利潤下降的原因,筆者細細翻閱了該公司2004年度財務報告。
截止2005年3月31日,滬深股市已有727家公司披露了2004年年報。在已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中,2005年3月25日披露年報的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德豪潤達(002005)因其10派10.00(含稅)的分紅方案引起了市場的注意。而翻閱年報時,筆者卻產生了一些疑惑與不解。
營業費用大幅增長之惑
2004年度公司凈利潤為4603萬元,實現凈利潤46,031千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2.72 %.導致公司凈利潤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公司的營業利潤下降,2004年度公司實現營業利潤4078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1.88%,2004年度公司主營業務利潤的毛利率雖然有所下降,但由于銷售規模有所擴大,主營業務利潤仍然保持了一個較好的水平,實現主營業務利潤2567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了7.61%.使營業利潤大幅下降的原因在于公司的三項期間費用在2004年有了大幅增長。而其中營業費用高達622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48倍。正是由于營業費用的大幅增長,消耗了主營業務利潤,從而使得營業利潤較上年有所下降。年報中對營業費用上升的解釋是隨生產規模和銷售業務的增長,相應運輸費、報關費、廣告費及相關人員工資、辦公支出增長較大所致。這個解釋似乎沒有什么問題,一般而言,新上市公司都會采取擴大生產規模,增加銷售網點等擴張措施,這些措施都會使得公司費用有所增加。然而,通過對比德豪潤達2004半年度報告、第三季度報告以及年度報告,其營業費用的增長卻令人疑惑。
德豪潤達2004年1-6月、1-9月、1-12月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4.29億元、1.00億元、1.59億元,符合其經營波動性的特性,表明7-9、10-12月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0.577億元、0.59億元,公司1-6月營業費用為1097萬元,1-9月營業費用為1997萬元,7-9月的營業費用為900萬元,而10-12月這三個月的期間內,營業費用的發生額高達4227萬元。在這4227萬元中,有1000萬元屬于因2005年3月發生的客戶召回50萬臺榨汁機產品而產生預計損失帶來的費用增加。扣除這1000萬元之后,最后三個月發生的費用也高達3227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5.47%.在第四季度收入水平與第三季度基本持平的情況下,營業費用卻出現了大幅的增長。2004年最后一季,究竟發生了什么,使德豪潤達需要花費如此高的費用?2004年報中并未披露營業費用的明細。不過,根據其上市時招股說明書所附錄的審計報告,可以看到2003及2002年度營業費用單項中最大的單項是支付給給香港貿易商的代理銷售費。銷售代理費是根據香港貿易商與客戶簽署的銷售合同的合同總金額2%支付,分別于6月及12月結算。2004年度公司委托的香港貿易商的銷售代理額為1.54億元,按2%計算,該項費用為309萬元,扣除這一部分費用,最后一季所發生的營業費用仍近3000萬元。作為企業在銷售產品、提供勞務等日常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營業費用基本會以現金形式支付,這也在德豪潤達作為招股說明書附錄的審計報告中所披露的"營業費用"明細與"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明細"的對比印證中得到確實。而根據2004年報中所披露的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的明細,歸屬于營業費用的報關費從上年度694萬元下降至604萬元,廣告費則從138萬元降至4.5萬元,產品責任險從49萬降至16萬元,而同時反映計入營業費用和管理費用的項目(辦公費、差旅費、業務招待費以及交通運輸費)則僅上升了211萬元,而這211萬元中有一大部分應該歸于管理費用的增加。從現金支付中無法找到營業費用增加的原因。那么,是否是銷售人員的工資增加很多呢?根據招股說明書,2003年底母公司員工3090人,其中銷售人員占2.1%,約60人,根據年報數據,2004年底母公司在冊員工共5053人,銷售人員占1.39%,也就是約70人,至少母公司并沒有很大范圍地擴充銷售人員,而從報表來看,大部分的銷售收入來源于母公司。且2003年度合并的營業費用中工資性支出也僅有223萬元,占營業費用的比例僅有8.9%。第一個疑惑來源于此:2004年的最后一季中,德豪潤達的營業費用為什么會有如此巨大的增長?究竟增長在何處?
實用電器凈利潤大幅增長之惑
2004年度公司的一個重大舉措就是托管了實用電器。根據年報,在托管期內,即2004年10-12月,實用電器實現了凈利潤1370萬元,德豪潤達由此確認1370萬元的托管收益。不過,根據德豪潤達2005年1月13日發布的《德豪潤達受托經營實用電器相關進展情況的公告》,實用電器2003年11月30日的資產總額、負債總額、凈資產分別為港幣103,403萬元、29,987萬元、73,416萬元;實用電器2003年度的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分別為港幣138,646萬元和1,650萬元(實用電器2003年度財務報告由香港均富會計師行審計,2003年度的報告期為2002年12月1日至2003年11月30日)。2004年7月1日,德豪潤達與實用電器原股東簽署的《股票購買協議》生效日之前,實用電器原股東對實用電器的所有未分配利潤進行了分配。實用電器2004年11月30日的資產總額、負債總額、凈資產分別為港幣61,367萬元、34,599萬元、26,768萬元;2004年1-11月份實用電器的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分別為港幣132,601萬元和5,182萬元(上述數據未經審計)。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在2004年度實用電器的主營業務收入與2003年度基本持平甚至略有下降的情況下,凈利潤卻較2003年度增加了3532萬元港元,上漲了2.14倍。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實用電器2004年度的收益有了如此大幅度的增長,從而為德豪潤達貢獻了1370萬元的托管收益?而這份公告中,德豪潤達還提到"由于股東變更的原因,托管初期實用電器出現了營運資金短缺的情況,生產經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在受到影響的情況下凈利潤都有如此高的增長,實用電器究竟采取了何種措施?難道是德豪潤達"面對實用電器生產和出貨的旺季,在加強對實用電器管理的同時,本公司也從技術研發、原材料采購、產品銷售、財務等方面加強了對實用電器的支持"?那么,實用電器的凈利潤大幅增長,與德豪潤達的凈利潤大幅下降,此消彼漲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聯系?小標現金流量表數據變動之惑另一個疑惑來源于公司的現金流量表數據。正是基于對營業費用增長來源的探尋,我們在分析公司現金流量表時發現,現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這一項目的變化也很讓人疑惑。2004年半年報數據中,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流量為3870萬元,第三季度報告中2004年1-9月的這一數據為14343萬元,也就是說在7-9月的這段時間內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超過了1億元,那么,如此巨大的金額支付用于了何處?正在疑惑之時,又驚奇地發現,2004年年報中這一數據卻又變成了4654萬元。在1-9月已經支付了1.43億元的情況下,1-12月的數據卻是4654萬元?這是一個小學生都會認為是錯誤的計算題。是未經審計的第三季度報告錯誤?而從第三季度披露以來卻從未見到任何對第三季度報告的修訂。那么,在第三季度報告中曾經列入了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的那部分現金,究竟有沒有發生?或者究竟支付在了何處?2004年報中,這曾經的1億元又被進行了何種處理?假如我們承認年報數據的可靠,就表明2004年7-12月中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僅有784萬元,而7-12月僅營業費用就發生了5127萬元,即使不考慮管理費用中的相關現金支出,784萬元的現金支出僅與營業費用的發生額相比也顯得少了一些。
大規模借貸之惑
同樣是根據其現金流量表看到,公司2004年1-6月借款所收到的現金為5.74億元,償還債務所支付的現金為2.49億元,說明德豪潤達在股票發行前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貸款,這是正常的行為。而公司2004年6月發行股票,因此從2004年7月份開始,負債水平開始下降,2004年9月30日的資產負債表顯示,短期借款為34387萬元,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9000萬元,長期借款為0;現金流量表顯示,2004年1-9月借款所收到現金6.34億元,償還債務所支付現金4.58億元,與2004年1-6月的數據相比,表明2004年7-9月新貸進款項601萬元,償還債務2.08億元。2004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顯示公司借款再度下降,短期借款為29905萬元,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為8500萬元,長期借款仍為0.然而,現金流量表卻顯示,2004年1-12月借款所收到的現金為12.18億元,償還債務所支付的現金為11.08億元,表明2004年10-12月這三個月內新貸進的款項為5.84億元,同時償還債務6.50億元。由于在2004年9月30日這個時點上,公司的短期借款與長期借款之和為43387萬元,因此即使是將它們全部償付,也沒有達到最后一季的償還金額,因此,必然有一部分被償還的負債是在最后一季借進的。而9月底公司賬上還有4.72億元現金,占總資產比重為27.12%.那么,在隨后的三個月的時間里,公司自有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借入大量的負債,但在很短的時間內又進行了歸還,如此大規模地資金周轉的目的是什么?
截止2005年3月31日,滬深股市已有727家公司披露了2004年年報。在已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中,2005年3月25日披露年報的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德豪潤達(002005)因其10派10.00(含稅)的分紅方案引起了市場的注意。而翻閱年報時,筆者卻產生了一些疑惑與不解。
營業費用大幅增長之惑
2004年度公司凈利潤為4603萬元,實現凈利潤46,031千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2.72 %.導致公司凈利潤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公司的營業利潤下降,2004年度公司實現營業利潤4078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1.88%,2004年度公司主營業務利潤的毛利率雖然有所下降,但由于銷售規模有所擴大,主營業務利潤仍然保持了一個較好的水平,實現主營業務利潤2567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了7.61%.使營業利潤大幅下降的原因在于公司的三項期間費用在2004年有了大幅增長。而其中營業費用高達622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48倍。正是由于營業費用的大幅增長,消耗了主營業務利潤,從而使得營業利潤較上年有所下降。年報中對營業費用上升的解釋是隨生產規模和銷售業務的增長,相應運輸費、報關費、廣告費及相關人員工資、辦公支出增長較大所致。這個解釋似乎沒有什么問題,一般而言,新上市公司都會采取擴大生產規模,增加銷售網點等擴張措施,這些措施都會使得公司費用有所增加。然而,通過對比德豪潤達2004半年度報告、第三季度報告以及年度報告,其營業費用的增長卻令人疑惑。
德豪潤達2004年1-6月、1-9月、1-12月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4.29億元、1.00億元、1.59億元,符合其經營波動性的特性,表明7-9、10-12月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0.577億元、0.59億元,公司1-6月營業費用為1097萬元,1-9月營業費用為1997萬元,7-9月的營業費用為900萬元,而10-12月這三個月的期間內,營業費用的發生額高達4227萬元。在這4227萬元中,有1000萬元屬于因2005年3月發生的客戶召回50萬臺榨汁機產品而產生預計損失帶來的費用增加。扣除這1000萬元之后,最后三個月發生的費用也高達3227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5.47%.在第四季度收入水平與第三季度基本持平的情況下,營業費用卻出現了大幅的增長。2004年最后一季,究竟發生了什么,使德豪潤達需要花費如此高的費用?2004年報中并未披露營業費用的明細。不過,根據其上市時招股說明書所附錄的審計報告,可以看到2003及2002年度營業費用單項中最大的單項是支付給給香港貿易商的代理銷售費。銷售代理費是根據香港貿易商與客戶簽署的銷售合同的合同總金額2%支付,分別于6月及12月結算。2004年度公司委托的香港貿易商的銷售代理額為1.54億元,按2%計算,該項費用為309萬元,扣除這一部分費用,最后一季所發生的營業費用仍近3000萬元。作為企業在銷售產品、提供勞務等日常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營業費用基本會以現金形式支付,這也在德豪潤達作為招股說明書附錄的審計報告中所披露的"營業費用"明細與"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明細"的對比印證中得到確實。而根據2004年報中所披露的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的明細,歸屬于營業費用的報關費從上年度694萬元下降至604萬元,廣告費則從138萬元降至4.5萬元,產品責任險從49萬降至16萬元,而同時反映計入營業費用和管理費用的項目(辦公費、差旅費、業務招待費以及交通運輸費)則僅上升了211萬元,而這211萬元中有一大部分應該歸于管理費用的增加。從現金支付中無法找到營業費用增加的原因。那么,是否是銷售人員的工資增加很多呢?根據招股說明書,2003年底母公司員工3090人,其中銷售人員占2.1%,約60人,根據年報數據,2004年底母公司在冊員工共5053人,銷售人員占1.39%,也就是約70人,至少母公司并沒有很大范圍地擴充銷售人員,而從報表來看,大部分的銷售收入來源于母公司。且2003年度合并的營業費用中工資性支出也僅有223萬元,占營業費用的比例僅有8.9%。第一個疑惑來源于此:2004年的最后一季中,德豪潤達的營業費用為什么會有如此巨大的增長?究竟增長在何處?
實用電器凈利潤大幅增長之惑
2004年度公司的一個重大舉措就是托管了實用電器。根據年報,在托管期內,即2004年10-12月,實用電器實現了凈利潤1370萬元,德豪潤達由此確認1370萬元的托管收益。不過,根據德豪潤達2005年1月13日發布的《德豪潤達受托經營實用電器相關進展情況的公告》,實用電器2003年11月30日的資產總額、負債總額、凈資產分別為港幣103,403萬元、29,987萬元、73,416萬元;實用電器2003年度的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分別為港幣138,646萬元和1,650萬元(實用電器2003年度財務報告由香港均富會計師行審計,2003年度的報告期為2002年12月1日至2003年11月30日)。2004年7月1日,德豪潤達與實用電器原股東簽署的《股票購買協議》生效日之前,實用電器原股東對實用電器的所有未分配利潤進行了分配。實用電器2004年11月30日的資產總額、負債總額、凈資產分別為港幣61,367萬元、34,599萬元、26,768萬元;2004年1-11月份實用電器的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分別為港幣132,601萬元和5,182萬元(上述數據未經審計)。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在2004年度實用電器的主營業務收入與2003年度基本持平甚至略有下降的情況下,凈利潤卻較2003年度增加了3532萬元港元,上漲了2.14倍。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實用電器2004年度的收益有了如此大幅度的增長,從而為德豪潤達貢獻了1370萬元的托管收益?而這份公告中,德豪潤達還提到"由于股東變更的原因,托管初期實用電器出現了營運資金短缺的情況,生產經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在受到影響的情況下凈利潤都有如此高的增長,實用電器究竟采取了何種措施?難道是德豪潤達"面對實用電器生產和出貨的旺季,在加強對實用電器管理的同時,本公司也從技術研發、原材料采購、產品銷售、財務等方面加強了對實用電器的支持"?那么,實用電器的凈利潤大幅增長,與德豪潤達的凈利潤大幅下降,此消彼漲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聯系?小標現金流量表數據變動之惑另一個疑惑來源于公司的現金流量表數據。正是基于對營業費用增長來源的探尋,我們在分析公司現金流量表時發現,現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這一項目的變化也很讓人疑惑。2004年半年報數據中,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流量為3870萬元,第三季度報告中2004年1-9月的這一數據為14343萬元,也就是說在7-9月的這段時間內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超過了1億元,那么,如此巨大的金額支付用于了何處?正在疑惑之時,又驚奇地發現,2004年年報中這一數據卻又變成了4654萬元。在1-9月已經支付了1.43億元的情況下,1-12月的數據卻是4654萬元?這是一個小學生都會認為是錯誤的計算題。是未經審計的第三季度報告錯誤?而從第三季度披露以來卻從未見到任何對第三季度報告的修訂。那么,在第三季度報告中曾經列入了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的那部分現金,究竟有沒有發生?或者究竟支付在了何處?2004年報中,這曾經的1億元又被進行了何種處理?假如我們承認年報數據的可靠,就表明2004年7-12月中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僅有784萬元,而7-12月僅營業費用就發生了5127萬元,即使不考慮管理費用中的相關現金支出,784萬元的現金支出僅與營業費用的發生額相比也顯得少了一些。
大規模借貸之惑
同樣是根據其現金流量表看到,公司2004年1-6月借款所收到的現金為5.74億元,償還債務所支付的現金為2.49億元,說明德豪潤達在股票發行前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貸款,這是正常的行為。而公司2004年6月發行股票,因此從2004年7月份開始,負債水平開始下降,2004年9月30日的資產負債表顯示,短期借款為34387萬元,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9000萬元,長期借款為0;現金流量表顯示,2004年1-9月借款所收到現金6.34億元,償還債務所支付現金4.58億元,與2004年1-6月的數據相比,表明2004年7-9月新貸進款項601萬元,償還債務2.08億元。2004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顯示公司借款再度下降,短期借款為29905萬元,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為8500萬元,長期借款仍為0.然而,現金流量表卻顯示,2004年1-12月借款所收到的現金為12.18億元,償還債務所支付的現金為11.08億元,表明2004年10-12月這三個月內新貸進的款項為5.84億元,同時償還債務6.50億元。由于在2004年9月30日這個時點上,公司的短期借款與長期借款之和為43387萬元,因此即使是將它們全部償付,也沒有達到最后一季的償還金額,因此,必然有一部分被償還的負債是在最后一季借進的。而9月底公司賬上還有4.72億元現金,占總資產比重為27.12%.那么,在隨后的三個月的時間里,公司自有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借入大量的負債,但在很短的時間內又進行了歸還,如此大規模地資金周轉的目的是什么?
上一篇: 玉溪市審計局制定審計項目立項督查制度
相關資訊:
熱點專題:
初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資產評估師 | 指南 | 動態 | 大綱 | 試題 | 復習 |
中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高級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試題 | 評審 | 復習 |
注冊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會計基礎知識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
稅務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大綱 | 復習 | ACCA考試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