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國白酒企業100強中,有近30%的企業產量同比下降,其中最高降幅紀錄為43%
2005年春季全國糖酒商品(成都)交易會明日(25日)將在成都開幕。昨天(23日),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國家統計局工交統計司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在此間就2004年度中國白酒
工業經濟運行形勢舉行發布會稱,中國白酒企業以較低產量的高價位產品博取較高利潤的跡象進一步顯露,對白酒業課以高額稅負,正導致白酒行業產量增長與利稅增長比例失調。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馬勇說,全國986家規模以上白酒企業2004年共生產白酒311.68萬千升,僅比2003年同比增長1.98%.卻實現銷售收入613億元,同比增長15.17%;實現利潤58.66億元,同比增長38.79%;完成稅收100.08億元,同比增長7.95%.馬勇指出,“白酒行業銷售收入、實現利稅的增幅,同產量增長之間的矛盾,已經非常突出。”
據國家統計局工交統計司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的統計資料,從生產總量上看,2004年全國白酒行業的生產形勢并不樂觀。包括白酒主產區四川、貴州、安徽、山東等在內的14個省區出現了白酒產量的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黑龍江省達到27.21%.而2004年國內排行產量前10位的大型骨干釀酒企業,有5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產量下滑;中國白酒企業100強中,有近30%的企業產量同比下降,其中最高降幅紀錄為43%.
馬勇指出,白酒行業出現產量和利稅增長比例失調的原因在于,白酒企業為規避從價、從量復合計征的白酒消費稅,紛紛壓縮、減產中低檔白酒。國家從 1994年開始對糧食白酒征收25%的從價計征消費稅,1998年又規定白酒企業廣告費一律在企業所得稅后列支,2001年又規定再加征每斤0.50元的從量消費稅。按現行稅收規則,企業增值稅、消費稅及各種附加,使得白酒企業稅負總和高達45%以上。“企業減少微利或可能虧損的低檔產品,而主推高價產品,這使得白酒企業在獲得效益增長的同時,造成了產品的結構性失衡。一些骨干企業由此不得不放棄經營多年、需求廣泛的知名中低檔產品,致使中低檔白酒總量銳減,市場萎縮。”
相反,去年中低檔產品利潤被嚴重擠壓的國內白酒企業開發高價位產品的勢頭強勁。馬勇指出,“隨著水井坊、國窖1573等在高檔白酒市場開拓成功,傳統名酒企業、業外資本、地方名酒及中小企業紛紛進入了高檔白酒市場,高檔白酒市場已經全面開花。”“2004年全國白酒行業在產量微弱增長的態勢下,實現利稅158.75億元,同比增長達19.05%;白酒產量、銷售收入和利潤集中度繼續向優勢企業集中,2004年白酒百強企業以全行業61%的產量,占有了全行業77%的銷售額和86%的利稅。”
由此,上述三部門在會上還對2005年全國白酒行業走勢作出預測說,自2003年以來的中國白酒業舍低端、取高端的市場開發策略仍會繼續,而中高檔價位白酒產品的數量將增多且競爭更加慘烈。但可以肯定,中高檔產品的消費將進一步向名優品牌集中。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