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深圳保稅區管理局獲悉,今年頭4個月,保稅區招商引資和外貿出口呈增長趨勢。三個保稅區外貿出口總額27.18億美元,同比增長73.7%。此外,保稅區的招商引資也很活躍,三洋、東芝等倉儲貿易企業積極落戶,寶基等10家企業已申請購買土地,從事物流業務。企業對從事進出口以及研發、檢測、維修等業務的需求也與日俱增。
據了解,針對深圳市保稅區內外商投資企業集中,境內外人員進出頻繁等特點,管理局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非典防治工作。至今為止,三個保稅區均未發現非典病例,區內生產、生活秩序井然,實現了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據統計,在頭4個月新設立的49家企業中有40家是物流和貿易企業,占了新設立企業總數的82%。已落戶發展的深圳市國電科技商貿物流有限公司、日通國際物流(深圳)有限公司一季度外貿出口同比增長分別為132.5%和761.8%。在功能上,我市保稅區已從過去來料加工、倉儲業務發展到集生產、存儲、運輸、裝卸、包裝、拼柜、采購、分撥、配送和物流信息處理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區域。
投資行業向多樣化擴展也是頭4個月保稅區招商引資的重要特點。無論是已設立的新企業,還是在談項目,都已不局限于保稅區原有的電子、電腦、服裝等行業,而是向多樣化發展。如投資2988萬美元設立的中尼經濟技術開發(深圳)有限公司,是主要從事新型產品和環保建材的開發和生產。已確定了投資意向的德國SCHMID公司則是專業制造生產線設備的企業,也是德國的百年老店,首次在中國投資。同時,希望在保稅區設立采購中心、分撥中心、物流中心的企業,對于國內采購貨物出口和分撥到國內非保稅區的業務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對進出口經營權以及研發、檢測、維修等業務的需求突顯。保稅區內企業對進出口經營權盼望已久,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以后,國家對開放外商在華投資商業性企業已有了時間表,越來越多的企業有意于利用保稅區的優勢,在保稅區內設立研發中心、或從事檢測、維修和其他售后服務。如飛利浦、法國的湯姆遜、三協集團等都為能在保稅區設立研發檢測中心進行著各種的努力和準備。
針對非典等對招商引資造成的種種壓力,市保稅區管理局局長肖苑生談到,在保稅區目前可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管理局擬把有限的土地用于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業,把保稅區建設成為連接海外的物流基地。今年上半年,擬引進富利運、達佳利、城聯等8大倉儲物流項目,共計用地11萬平方米,投資總額5億港元左右。
深圳市保稅區外貿出口增勢迅猛頭4個月增長73.7%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