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國個人所得稅收入總額為1418億元,占國家稅收總收入的比重從1994年的1.4%增長到6.5%,已成為中國財政收入的一項重要來源。財政部稅政司有關負責人說,下一步個人所得稅的改革方向是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
他說,個人所得稅既是籌集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又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在中國稅收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客觀情況變化,現行個人所得稅制度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按所得項目分項、按次征稅,與綜合各項所得按年征稅相比,調節個人收入分配的力度有一定局限,不能充分體現公平稅負、合理負擔的原則;對不同的所得項目采取不同稅率和扣除辦法,容易造成納稅人分解收入、多次扣除費用,存在較多的逃稅避稅漏洞等。因此,通過對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和完善,進一步加大稅收對個人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十分必要。
這位負責人介紹說,下一步個人所得稅的改革方向是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但他同時指出,實行綜合與分類征稅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需要具備內外部配套條件,否則難以實現新制度的預期目標。因此,要努力改進稅收征管手段,積極推進稅務部門對個人各項所得信息收集系統以及銀行對個人收支結算系統建設,實現收入監控和數據處理的電子化,提高對收入的監控能力和征管水平。待相關條件基本具備后,再適時推出個人所得稅的改革。
中國于1980年開始開征個人所得稅。鑒于當時絕大多數居民個人收入還處于較低水平,并且收入分配比較平均,因此,實際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主要是在華工作并取得較高收入的外籍人員和港澳臺人士。1994年,中國對個人所得稅進行了重大改革,現行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主要包括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非居民納稅人是指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居住不滿1年的個人。居民納稅人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外的全部所得納稅,非居民納稅人僅就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納稅。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