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記者從上海海關和廣東海關了解到:由于2003年開始汽車進口稅再次下調,今年1月,包括上海口岸、黃埔口岸和皇崗口岸在內的中國汽車進口各大口岸進口汽車增勢迅猛,進口數量和價值比去年同期增長將近1到2倍。
成長中的國產汽車再次面臨考驗,表現出不甘示弱的態勢。1月份全國共生產轎車創月產歷史記錄,達到12.68萬輛,同比增長1.2倍。這是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最新統計數據。
進口汽車大幅增長
2003年,根據入世承諾,中國汽車進口稅率再次下調,排量3.0升及以下的小汽車關稅稅率由2002年的43.8%調低至38.2%,排量3.0升以上的小汽車稅率由50.7%調低至43%。
對于汽車進口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相當大的利好消息。從記者了解到的具體數據就可見一二:1月份,上海口岸進口汽車2108輛,價值7299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5倍和2.9倍;廣東口岸進口汽車4087輛,價值1.1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86.0%和95.5%。
在這些進口汽車中,日德產汽車仍然是進口車的主力軍。上海口岸80%左右來自日本、德國,進口輛數日產汽車占49.3%,德產則為29.2%。而在2002年同期,日產車僅占不足2成。廣東口岸進口輛數日本車和德國車也分別占60.6%和13.5%。
國產汽車不甘示弱
進口汽車如此強勁的勢頭是不是會讓國產汽車“談虎色變”呢?
業內人士認為,面對國內汽車市場的旺盛需求和國內汽車企業的迅速成長,進口汽車的這些增長對于國產汽車的影響會越來越小。
據了解,2002年國內轎車市場出現始料不及的爆發性增長,國產汽車企業一片紅火。上汽集團轎車產量創記錄地達到4.44萬輛,月產首次突破4萬輛。單是帕薩特,單月產量也首次過萬;天津汽車、海南、西安秦川、北京、沈陽中華、哈飛等轎車產量同比增幅都在一倍到數倍之多。
更加可喜的是,2003年,國內各大轎車企業都制定了很大規模的產能增幅計劃。產能的增加使價格下調也成為國產汽車可以看得見的趨勢。
價格挑戰?
一般理解認為,關稅下調,對進口汽車將產生直接影響,進口成本下調,汽車價格下降也是必然。
這對于國產汽車也是挑戰。而事實上,一輛車的最后價格除了車價之外是由費和稅組成,其中包括車價、關稅、增值稅、消費稅和進口配額等,關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車價與關稅的關系并不如想象中得緊密。
更重要的是,2003年進口汽車的價格還在上升。今年1月,廣東口岸進口汽車均價提升較大,從日本進口的汽車均價為每輛2.27萬美元,大幅增長24.3%;而從德國進口汽車550輛,均價達5.83萬美元,大幅增長37.6%。
這對于擅長價格戰的國產汽車應該也是一支強心針。
據專家分析,對于國產汽車和進口汽車的較量,高檔車主要競爭對手是德國車,中高檔車主要競爭對手是日本車,中低檔車主要競爭對手是韓國車。據此,有分析人士認為,日產和德產汽車在進口中的大比重說明,國產汽車在中高檔汽車的競爭中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鏈接
汽車行業相關入世承諾
汽車關稅:到2006年,汽車關稅要從70%至80%降到25%。每年有不同的減讓時間表。
零部件關稅:零部件關稅從平均28%到2006年7月1日平均降到10%。
進口配額:非關稅方面,進口配額從60億美元起步,每年遞增15%。直到2005年1月1日,取消進口配額,包括整車和零部件。其中40億美元是整車進口。
關稅下調進口車猛增 國產汽車如何坦然面對?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