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稅是稅收工作的靈魂,是稅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近,自治區黨委要求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稅務部門要按照區黨委的統一部署,提高認識,健全機制,深化目標管理,規范稅收執法,全面推進依法治稅,不斷增強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稅認識必須到位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全面推進依法治稅,首先要樹立符合稅收法治要求的思維方式和正確觀念。
要從貫徹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認識依法治稅的重要性。十六大報告指出,“理順分配關系事關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積極性的發揮,要認真處理好國家、企業、個人三者的利益關系,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分配是經濟生活的重要環節,是人民群眾關心的重大問題。分配問題解決得好,有利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解決得不好,就會成為經濟發展和安定團結的負面因素。稅收是政府參與國民收入分配主要方式,是宏觀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社會主義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質,決定了稅收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有最直接、最密切的關系。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就是要充分發揮稅收的杠桿作用,按照“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提倡奉獻精神,落實分配政策,反對平均主義,防止收入懸殊”的方針,調節好國家、企業、個人三者分配關系,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繁榮和發展服務。
要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高度認識依法治稅的重要性。十六大確立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集中力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堅持與時俱進,就是要在稅收工作中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努力做到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保持稅收收入的良好發展態勢,促進稅收與經濟的協調發展,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財力保障。堅持開拓創新,就是要緊密聯系稅收工作實際,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新治稅理念、用人機制、管理模式、服務方式、監督形式和稅收環境,以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銳意改革,求是創新,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邁出依法治稅的新步伐,開創依法治稅的新局面。
要從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高度認識依法治稅的重要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價交換、平等競爭、信用履約的基本屬性,客觀上要求公平法治。運用法律手段,規范市場行為,指導經濟活動,保護各類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是新時期的稅收工作重要內容。只有全面推進依法治稅,依法打擊嚴重經濟犯罪活動,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才能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為生產力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體現黨和國家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根本意志和具體要求。對違法行為的袒護,就是對合法利益的侵害。稅收工作要自覺服從和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轉變治稅思想、治稅理念,改進治稅方式、治稅手段,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向前發展。
要從加強和改進稅收工作的高度認識依法治稅的重要性。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和新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西部開發、國企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各種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社會矛盾日益凸現?陀^上要求盡快完善科學、合理的稅收體系和稅制結構,研究制定相應的稅收政策和征管措施,建立現代化的稅收征管體系,以適應新時期經濟發展的需要。依法治稅是稅收工作的基礎,只有全面推進依法治稅,才能解決目前稅收執法中存在的以緩代欠,以欠代免,協商辦稅,收過頭稅、人情稅、關系稅以及以權代法、以言代法,疏于管理、淡化責任等問題,真正形成“公平、法治、文明、效率”的稅收法治環境,促進國發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二、全面推進依法治稅機制必須到位
“制度建設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全面推進依法治稅,必須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形成高效運行的治稅機制。
建立專業化的稅收管理機制。專業化是依法治稅的內在要求。要按照專業化管理要求確定征收、管理和檢查職能。征收職能主要是稅款征收和納稅服務。管理職能主要是納稅管理和稅源監控。檢查職能主要是稅務稽查和稅收保全。要通過征管業務重組,實行專業化管理,建立相互制衡機制,減少執法主體。要以不對稱思維設立征收、管理和稽查機構。征收機構要建立健全數據信息,大幅度提高集中征收程度。稅務所要建立數據庫,做到應管盡管?h、市、區(省)局要依據管理目標標準,建立分稅種管理臺賬,規范征收入庫行為。管理機構應按屬地原則設立,稅務所應按照經濟區劃設立,最大限度地減并機構數量。稽查機構要通過內部權力上收、機構重組和機構外的職能監控,細化選案、檢查、審理、執行的工作職責,強化對稽查工作的監督,提高稽查質量;在設區的市建立一級稽查,按照“選案、檢查、審理、執行”四分離稽查模式,變“收入型”稽查為“執法型”稽查。強化地市稅務局在機構間的協調作用,把征管查職能在“機構間分離”和“機構內分離”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的制衡機制,解決“疏于管理,淡化責任”的問題。
建立信息化的技術支持機制。信息化是依法治稅的重要條件。要加快建設“一個網絡、一個平臺、四個系統”,推行一體化的稅收征管統一軟件,加強計算機網絡建設和應用。根據依法治稅發展的內在規律,按照信息采集、審核、加工、應用的內在要求,盤活整合散置于征管一線的大量信息流與業務流,通過信息預警、監控、協調等系統的建立,實現信息共享,提升信息處理效率和質量,實行信息化對稅收執法的自動監控和自動考核,實現從“人管人”到依靠“制度管人”,借助“機器管人”的根本轉變,從手段上規范執法。推行多種申報和多元化納稅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納稅人。要發揮網絡管理優勢,逐步建立和完善與金融、財政、郵政、工商、電信等部門的網絡服務體系,積極推行銀稅一體化的征收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通過數據信息的“全集中”,提高征收入庫操作的規范度,減少乃至避免基層征收管理中混庫、擅自減免緩稅、預征稅款等隨意行為。
建立科學化的監督制約機制。監督制約是依法治稅的保障措施。要通過全面推行稅收執法責任制,完善崗位職責,明確執法責任,規范工作程序,理順執法關系,促進稅收工作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對稅收執法權的監督,應當深入到稅收執法的全過程,并把監督的重點前移,以事前預防為主,全面強化事中規范和事后追究。考核是執法監督的重要環節,要建立條塊結合、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考核制度,按照統一標準,縱向考核到底,橫向考核到邊。要把考核與獎懲治結合起來,發揮管理效能。要運用信息工具實現各項征管質量考核指標自動化生成,形成開放式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加強對具體行政行為的監督,防止濫用權力和隨意執法。以集中的公共信息數據處理平臺為依托,充分利用稅收征管信息和納稅人的財務信息,形成征、納一體化稅源監控體系。要嚴格執行減免緩稅審批制度、重大涉稅案件集體審理制度、稅務行政復議制度、稅務行政處罰聽證制度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要強化稅收會計監督,建立健全收入分析制度,對稅款入庫、退庫、欠稅分類審核、會計核算等各項工作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嚴格規范稅收會計行為。
建立誠信化的納稅服務機制。納稅服務是稅收執法的重要內容。依法治稅的本身就是服務,而且是最根本的服務。要堅持管理與服務并重,在執法中服務,在服務中執法,實現執法與服務的有機結合。要創新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建立健全稅服務制度,簡化辦稅程序,兼并審批手續,實行陽光作業,杜絕暗箱操作。要將稅收的執法依據、執法程序、執法主體、執法責任、處罰結果以及納稅人的權利義務全部向納稅人和社會公開。要完善政務公開、限時服務、首問責任制度,提高辦事效率。要制定宣傳輔導、咨詢服務、稅務登記、納稅申報、文書送達、涉稅受理、表證供應、案件舉報、行政復議等方面的服務標準、服務規范和服務質量考核評價體系,把辦稅服務延展到稅收執法的每個環節。在不斷完善辦稅服務廳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多元化納稅申報和入庫方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納稅人提供更為優質快捷的服務,形成依法治稅的服務機制。
三、全面推進依法治稅措施必須到位
全面推進依法治稅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必須深化各項措施,確保落實到位。
深化三項改革。要按照專業化管理的要求和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加快稅收征管改革、稅務機構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達到機構調整、職能轉變、人員精簡、隊伍機構優化的目標。進一步完善干部考核、競爭上崗、雙向選擇、交流輪崗等選人用人機制,合理配置人力資源,為依法治稅提供組織保障。
規范征收管理。要建立統一的稅收業務流程、信息傳遞流程、稅收資金管理流程,提高管理的系統性,規范稅收征納行為。要規范管理文書,實行稅務登記集中管理,建立健全稅源監控體系和征管指標考核評價體系,統一稅收數據的采集和處理,保證各種涉稅信息數據真實可靠。
改革計劃方法。要改變稅收考核方法,將現行的“基數”加“系數”的方法,改為按現價CDP增長系數加稅源變化因素確定稅收計劃的方法,設計一套反映依法征收、依法行政的指標體系,使其更加科學、合理地反映不同地區的稅源差異,形成公平的稅負格局。要通過制度創新與重構,推進依法治稅,通過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改革預算體制解決財政收支矛盾,而不是通過違反稅法,增加或減少稅收求得收支平衡。
統一管理軟件。要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講求實效”的方針,逐步建立統一的稅收計算機網絡,并積極創造條件,與有關部門和企業實行網絡互聯,力爭把納稅人所有的經營業務活動情況通過網絡傳遞納入稅收監控范圍,真正達到通過信息技術和現代征管機制實現依法治稅的目的。
改進領導方法。要牢固樹立法治意識,權力必須依法取得,依法行使,違法行使權力必須受到法律追究。制度比覺悟更有效,要走出過去那種“人管人”的傳統管理模式,建立“機制管人”的現代管理方式。要運用法律規范、法律原則和法律手段,處理和解決好稅收工作的實際問題。 (自治區地方稅務局副局長 王靜波)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