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剛剛結束,但對于汽車燃油稅和消費稅的討論卻還在繼續著。不久前一則“4月份開征消費稅”的消息讓越野車、大排量車的價格紛紛上揚。一時間,有關汽車稅收體系改革的問題進入公眾的視野。
按排量征收消費稅的政策已經不是新聞,其中,3.0L排量的消費稅最高將達20%,為了避免夜長夢多,許多購車族已經將買車計劃提前。
目前,轎車按照排量<1.0L、1.0L≤排量<2.2L和排量≥2.2L分別征收3%、5%、8%三檔的消費稅,越野車則以2.4L為界征3%和5%的消費稅。一些稅收體制專家表示,汽車稅收體系沒有體現出調節大排量、高油耗汽車的生產和消費的作用,細化后的新消費稅將劃分五個檔次,小排量的消費稅少征甚至取消,大排量的稅率則大幅提升。
同時,購買和保有階段的稅率比重過高,使用階段的稅負過輕也是待解決的問題。稅收體系專家黃永和介紹,車輛購置稅、新車檢驗費、牌照費等費用偏高,而車船使用稅、養路費等又偏低。他認為,應該在汽車消費的保有階段設立適當的稅種,如根據汽車重量征收的重量稅,并可考慮在適當時候,降低生產階段和銷售保有階段的稅負比重,使汽車稅收體系形成一個前松后緊的體系,以達到“鼓勵購買、限制使用”的政策目標。與此同時,影響有車族用車成本的燃油稅也從幕后走到幕前,本月初,海南試點了11年的燃油稅首次價格上調,入不敷出是主要原因。對這個信號的另類解讀是,燃油稅短期還不會實施。
早在1994年,開征燃油稅的建議就被正式提出。1997年,全國人大通過《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費”替代養路費,擬從1998年1月1日起實施;1998年10月,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公路法修正案草案里,將“燃油附加費”改為“燃油稅”,但每次提議之后都是不了了之。多跑路多繳費,體現了“公平原則”的燃油稅總是生不逢時。
目前世界發達國家普遍實施燃油稅:美國汽油稅率為30%;英國是73%;日本是120%;德國是260%;法國是300%.而根據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國的多年經驗,實施車輛燃油稅是建設高速路的重要制度。
以美國為例,根據《聯邦資助公路法案》,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按照9∶1的比例出資建設高速公路,其中聯邦資金由“聯邦公路信托基金”提供,該基金的87.6%來自機動車燃油稅。也就是說美國高速公路建設基本上靠的是燃油稅收。
隨著汽車的普及,更多的人將用車成本劃入到與汽車性能同等重要的地位,汽車稅制的改革將越來越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