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各行業的計算公式節稅
一、制造業節稅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產品銷售利潤十其他業務利潤十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根據該計算公式,從產品銷售利潤到營業外支出,透明度愈來愈低,因此節稅的基本思路是:盡可能將產品銷售利潤轉為其他業務利潤,盡可能將其他業務利潤轉為營業外收入,其好處是降低收入的明度,為避稅提供方便。產品銷售利潤的計算公式是:
產品銷售利潤=產品銷售凈額-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稅金-(銷售費用十管理費用十財務費用)
產品銷售凈額=產品銷售總額-(銷售退回十銷貨折扣)
產品銷售成本=本期產品成本十期初產品盤存-期末產品盤存
本期產品成本=本期生產成本十期初半成品、在產品盤存-期末半成品、在產品盤存
本期生產成本=本期生產費用的直接材料十直接工資十制造費用
二、商業節稅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銷貨利潤十其他業務利潤十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銷貨利潤=銷貨凈額-銷貨成本-銷貨稅金-(銷貨費用十管理費用十財務費用)
銷貨凈額=銷貨總額-(銷貨退回十銷貨折讓)
銷貨成本=期初商品盤存十[本期進貨-(進貨退出十進貨折讓)十進貨費用]-期末商品盤存
三、服務業的節稅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業務收入凈額十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業務收入凈額=業務收入總額-(業務收入稅金十業務支出十管理費用十財務費用)
四、其他行業可參照以上公式計算
五、節稅特別要注意的事項
1.依照上面所列的公式計算應納稅所得額,企業應首先根據稅法和有關規定,確定成本與費用的開支范圍,選擇適合于本企業的成本計算方法和費用分配方法。
2.一般來說,凡是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支出,都應計入企業的成本、費用。工業企業從產品制造開始至產品完成中間所發生的一切支出,除了直接材料與直接工資經計成本以外,其余應列為制造費用,待產品部分完成或全部完成,再攤入生產成本;
3.從產品銷售開始至售出為止,在此期間所發生的支出(包括倉儲費用、運送費用、營業費用以及廣告費用)應列為銷售費用。企業管理部門所發生的一切費用(包括財務、會計、總務、文書等人員工資、辦公費等)應列為管理費用。
4,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不計入產品的生產成本。而應列為當期費用,單獨核算。
商業企業的銷貨成本為進貨原價加進貨費用(如運費、保險費等),銷售費用和管理費不計入銷貨成本而作為當期費用,單獨核算。
5.計算公式中所列“營業外收入”,是指企業在其營業范圍以外所發生的收入(如工業企業在銀行存款或借出款項的利息收入;盤存盈余和出售資產盈余等);所列“營業外支出”是指企業在其營業范圍以外所發生的支出(如盤存虧損、意外損失等)。因為都不是直接因營業而發生的收入或支出,也可以稱為非營業收入和非營業支出。所列“財務費用”是指籌借營業資金所發生的利息支出等。
上一篇: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的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