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納稅零增長斷想
要發展,靠外資,這幾乎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尤其是經濟落后地區擺脫貧困的思維定式,對于披著“世界500強”、“投資金額XX億”金色外衣的外企老板們,許多地方官員是以誠惶誠恐之心相待。面對這些財富巨人,這種過分仰視的“侏儒心態”,使得原本對等的利益談判演變成一邊倒的讓步與屈服。最終,一些引進外資的地區發現:所得與所失并不對等。
外資不是活雷鋒,它之所以被一個地區所吸引,愿意在此投資,是因為能從中賺取更多的利益。這個經濟學上最樸素的道理又一次得到了現實的驗證-早在幾年前,當眾多西方經濟學家正沉緬于亞洲經濟神話之時,美國的一位著名經濟學就曾經指出這種高速成長背后所潛伏的巨大危機:有的國家甚至整個地區,由于某種原因成為投資者的樂園,于是它們會經歷一個并非建立在實質產業成功之上的短暫繁榮。但是,只要同一批投資者認定當地的經濟需要調整,而簡單地撤出他們的投資,這個繁榮就會破產。
大規模的招商引資,的確可能使一個地方的經濟規模和總量得到迅速擴張,但是這種過度依附跨國資本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充分暴露了它的局限性:所有的本地優質資源都不遺余力地為外資服務,以廉價方式“出賣”給外資,造成一次性消耗的過快。沒多久,這些資源優勢就損耗殆盡,流動的資本立即撤退,而留下的則是整個地區的產業結構性危機。
我們能夠從“外資納稅增長為零”的冰冷現實中吸取什么樣的教訓呢?就是擺脫“資本依附癥”,用合乎市場經濟平等競爭原則的手段來消除對外資超國民待遇的隱患,加強稅收及其他形式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