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2006年廣西國稅系統落實稅收優惠政策
2006年,自治區國稅局堅持政治大局觀、科學發展觀和稅收經濟觀,把維護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和諧、支持經濟發展作為目標,發揮稅收調節經濟和調節收入分配的職能,著力強化“落實稅收優惠政策不到位也是收過頭稅”的觀念,嚴格執行并用好、用足各項稅收優惠政策,主動服務廣西經濟建設大局,配合政府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等民生問題,促進廣西企業進步、產業優化和經濟結構調整,推動廣西的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及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盤點2006年廣西國稅系統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情況,主要呈現出六大亮點:
亮點一:打稅收優惠政策“組合拳”,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背景:2006年,廣西國稅系統共辦理各項稅收優惠減免稅收51.58億元,占全年稅收總收入的16.93%.其中,中西部投資稅收優惠減免7.3億元,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減免2852萬元,購買國產設備稅收優惠4944萬元。
解讀:
廣西既是少數民族地區又是西部地區,既享受國家西部開發的稅收優惠政策、民族區域自治稅收優惠政策,又享受邊境貿易稅收優惠政策和沿海開放區稅收優惠政策。因此,廣西國稅局從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運用多種稅收優惠政策的“組合拳”,推動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廣西享有的多種稅收優惠政策,成為吸引大批外資和國內投資的重要原因。初步統計,2006年廣西列入商務部統計的實際利用外資額達7.6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來自區外大陸境內的實際到位投資資金達615.42億元,比上年增長48.5%,其中“百企入桂”項目到位資金498.48億元。大批資金的涌入為廣西工業經濟的蓬勃發展提供了保障。
與此同時,廣西國稅系統抓好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購買國產設備稅收優惠政策等調控和指導型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引導全區企業開展自主創新,發展高科技核心技術,打造自有品牌,不斷更新產品,優化產業結構,增強企業的發展后勁。據初步核算,2006年我區全部工業增加值達1595.83億元,增長20.1%,增幅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亮點二:落實出口退稅政策,服務區域經濟合作
背景:2006年,廣西出口退稅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全區國稅系統共為全區1000多家出口企業辦理出口退稅22.17億元,同比增長13.6%,增加2.65億元。
解讀:
2006年,“三會一節”在南寧成功舉辦,“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新格局的構建,為廣西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廣西國稅系統深入研究廣西企業外貿出口的特點,以落實出口退稅政策為切入口,主動融入廣西經濟建設大局,支持廣西企業“走出去”,參與多區域經濟合作,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為做好出口退稅工作,我區各級國稅機關加強對出口企業的跟蹤管理,及時、全面掌握企業的生產、銷售及財務狀況,主動為企業提供稅收輔導,提高企業的出口退稅申報率。自治區國稅局開通了出口退稅網上遠程申報系統,并利用新建成的廣西國稅進出口稅收業務網站,按月公布各市出口退稅申報率、審批率和辦退率的考核情況,提高出口退稅的辦理效率,推動了廣西的對外貿易。據統計,2006年廣西外貿完成出口35.9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1%,增幅同比提高了5個百分點。另外,2006年國家調整出口退稅政策,調高了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退稅率。國稅部門落實此項政策,引導我區出口貿易向質量和效益型轉變,全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了59.2%.
亮點三:落實涉外稅收優惠政策,增強涉外企業競爭力
背景:2006年,全區國稅系統共為523戶涉外企業辦理了稅收優惠,共計減免稅1.72億元。其中,定期減免所得稅8681.23萬元,免征地方所得稅4203.96萬元,預提所得稅減免稅500.58萬元,西部大開發減免所得稅2482.19萬元,購買國產設備投資抵免所得稅58.50萬元,能源交通所得稅優惠減稅額達1083.66萬元。
解讀:
隨著廣西對外開放和區域經濟合作的不斷發展,外商投資企業成為廣西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絕大多數外資在進入廣西之前,最關心的問題就是能給企業什么稅收優惠政策。而國家給予廣西享受的多種稅收優惠政策,也成為廣西對外招商引資的一個重要砝碼。對此,廣西國稅部門提高認識,認為落實涉外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不僅事關國稅工作的開展,還關系到廣西的對外開放大局,更關系到國家的形象問題。廣西國稅系統用足用好涉外稅收優惠政策,保障了涉外企業的發展。涉外企業把稅收優惠所減免的稅收金額,大多用于生產再投入,提高了涉外企業競爭力,企業規模不斷壯大。據統計,2006年,廣西涉外企業稅收累計入庫47.4億元,比上年增長33.3%.
亮點四:用好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促進廣西可持續發展
背景:2006年,廣西國稅系統為符合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要求的40戶水泥生產企業退稅7976萬元,為綜合利用三剩物的33戶企業退稅9764萬元,為180戶廢舊物資回收生產企業免稅17723萬元。
解讀:
不久前結束的全區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在正確處理開發與保護、發展與環保的關系方面,國稅部門走在前列。按有關稅收優惠政策規定,企業利用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為主要原料進行生產的,可在5年內減征或者免征所得稅;對企業利用煤矸石、石煤、粉煤灰、燒煤鍋爐的爐底渣進行生產,并且上述材料在成品中占到一定比例的,對增值稅進行即征即退或減半征收。
我區國稅系統從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切實抓好這項政策的落實,引導和鼓勵企業進行綜合利用。如廣西豐林林產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收購農場和農民的三剩物以及次小薪材生產中密度纖維板,經審核符合綜合利用稅收優惠的條件。得到國稅部門的增值稅退稅后,該公司將退稅款用于擴大再生產,相繼投資辦了幾個分廠,每個廠的中密度纖維板產能達到30萬立方米左右。與此同時,又在荒地上種植速生林,實現了經濟環境的良性循環發展。
亮點五:落實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扶持弱勢群體
背景:2006年,我區國稅系統共為全區從事個體經營的4470戶下崗失業人員免費辦理了稅務登記證,免收工本費15.93萬元;為7401戶不達起征點的從事個體經營的下崗失業人員減免增值稅84.64萬元;為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3戶主輔分離的經濟實體免征企業所得稅30.4萬元。
解讀:
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問題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極其關注的關系到百姓民生的大問題,也是自治區黨委、政府為民辦實事的著力點之一。全區國稅系統不折不扣地執行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把黨和政府對弱勢群體的關懷落到實處。
為保證符合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能及時享受到稅收優惠,全區各級國稅機關通過媒體廣泛宣傳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在各辦稅大廳開設“綠色通道”,設立專窗、專崗和專人,為下崗再就業人員提供稅收咨詢,優先為下崗再就業人員辦理稅務登記。除免費為下崗再就業人員辦理稅務登記證外,國稅部門還為每月經營額不超過2000元增值稅起征點的下崗失業人員免征增值稅,做到“扶上馬,送一程”,為下崗失業人員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奠定基礎。目前,廣西國稅系統已把落實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作為工作的重點之一,列入對基層稅務人員日常工作考核的內容加強管理,確保了這項政策的全面落實。
亮點六:落實民政福利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背景:2006年,全區國稅系統共為191戶民政福利企業減免稅收1.94億元。
解讀:
國家有關對民政福利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規定,對安置“四殘”人員占企業生產人員達到規定比例的,可給予部分或全部返還已征增值稅的優惠。這是一項國家關心弱勢群體,幫助殘疾人自立發展的政策。全區國稅部門抓好這項政策的落實,將國家和組織的溫暖送到廣大殘疾人手中。據統計,2005年全區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福利企業共220戶,累計減免稅金1.85億元,占全區減免稅總額的5.09%,安置殘疾人員2059人,對GDP的貢獻率為0.27%.
目前,國稅部門還認真研究落實民政福利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存在的不足,同時對民政福利企業稅收優惠嚴格審核把關,防止利用優惠政策鉆稅收空子的行為,讓殘疾人實實在在地享受到稅收優惠和社會福利,進一步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下一篇:“壞賬損失明細表”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