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四川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簡介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的總體取向,積極推進“兩個加快”,努力克服特大地震等自然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對經濟的影響,取得了抗震救災的重大勝利,全省經濟增長,社會進步。
受地震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響,2008年全省經濟增長呈現4個階段起伏波動較大的運行特征。第一階段,前4個月加快增長,一季度GDP增長14.5%;第二階段,5月份大幅回落,受地震的影響,主要經濟指標明顯回落,經濟增長速度急劇減緩,二季度經濟增長率降低到4.6%;第三階段,6月份以后恢復回升,三季度經濟增長率恢復到10.1%;第四階段,四季度增幅降低,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減緩,形成了全年經濟增長波動較大、增幅減緩的運行軌跡。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 12506.3億元,比上年增長9.5%,增速比上年回落4.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66.2億元,增長3%;第二產業增加值5790.1億元,增長12.9%;第三產業增加值4350億元,增長8.3%。
經濟運行的主要特征:
一、供給方面:農業生產穩定,工業增速放緩
2008年,雖然四川遭受了特大地震,但受災鄉鎮大部分地處龍門山區,不是農產品主產區,對全省農業生產的影響不大,全年四川農業生產穩步發展,主要農產品獲得豐收。初步統計,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366.2億元,比上年增長3%;糧食總產量3500萬噸,增產108.5萬噸,增長3.2%;油菜籽產量189.5萬噸,增產17.5萬噸,增長10%;肉類總產量905.5萬噸,增加37萬噸,增長4.3%;水產品產量130.5萬噸,增長7.5%。
受特大地震和金融危機雙重因素的影響,工業增速明顯放緩。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4939.3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增速比上年回落7.5個百分點。主要特征:
一、工業增長波動明顯。2008年,受特大地震和宏觀經濟環境雙重因素影響,工業生產月度波動明顯,從4月份以前增速24%以上的加快增長,到5月份大幅回落到3.6%,6-8月雖較快恢復,但9-11月增幅又持續回落,12月增長11.3%,增速比11月回升0.2個百分點。
二、規上工業數量增多。隨著大企業大集團“兩個帶動”工程和“小巨人企業計劃”的深入推進,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顯著增加。年末規上工業企業達到11946個,比年初增加1458個。
三、工業發展速度地區差異明顯,重災區工業增幅回落較大。全省有16個市州工業增速超過了全省平均水平,增長最快的涼山州為33.4%。由于地震對重災區工業生產能力破壞較為嚴重,重災區工業增速回落幅度較大,其中阿壩州工業增加值下降48.6%,使市州之間工業增降幅度差達到82個百分點。
二、需求方面:投資持續快速增長,消費品市場增長較快
一是投資持續快速增長。2008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581.2億元,比上年增長29.5%,增幅與上年持平。
主要特點:
——新開工項目投資規模明顯擴大。2008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達2346.2億元,增長46.6%。新開工項目平均投資規模4170萬元,擴大25.5%。其中,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535個,計劃總投資3029.4億元,完成投資675.7億元,帶動了新開工項目投資規模的進一步擴大。
——第一產業投資大幅增長。第一產業投資324億元,增長67.3%,增速比上年提高32.8個百分點,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
——工業投資增速減緩。全年工業投資3080.1億元,增長27.7%,增幅比上年回落11.1個百分點,比全社會投資增幅低1.8個百分點。
——重災區投資快速增長。6個重災市州,除阿壩州投資大幅下降24.5%外,其余5個市增長較快。其中,成都增長25.5%、德陽增長32.8%、綿陽增長39.1%、廣元增長41.3%、雅安增長43%。
二是消費品市場增長較快。2008年,受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災后恢復重建和物價上漲拉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城鄉消費品市場呈現較快增長態勢。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00.8億元,比上年增長19.6%。
主要特征有:
——城鄉市場全面增長。城市市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402億元,增長21.5%,增幅比上年高1.8個百分點;縣和縣以下市場分別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63.3和1535.4億元,分別增長20.5%和16.2%。
——大中型批發零售業增長快。大中型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998.8億元,增長25.6%。同時,個體私營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實現零售額3019.1億元,增長19.5%,增幅比上年高1.5個百分點。
——大中型餐飲業增幅明顯減緩。受地震災害影響,入川旅游和會議明顯減少,大中型餐飲業營業額增幅明顯減緩。全年實現營業額68億元,僅比上年增長9.5%,增幅較上年低13.5個百分點。
——地區差異較大。受地震災害的影響,重災區與非重災區的差異明顯擴大。六個重災市、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1%,15個非重災市州增長22.9%,相差6.8個百分點。尤其是阿壩州下降27.8%,使地區增幅最大差距擴大到49.6個百分點。
三是對外貿易增長較快。由于我省出口產品的結構與全國差異較大,特別是近年來對亞洲及歐洲的外貿出口明顯增加,促進了外貿出口的較快增長。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220.4億美元,增長53.3%。其中,出口131.1億美元,增長52.3%;進口89.3億美元,增長54.7%。
三、從運行質量看:工業利潤和財政收入增速明顯回落,居民收入穩定增加
一是工業利潤增速大幅度回落。預計全年實現工業利潤680億元,增長12%,增速比上年低39.4個百分點。
二是財政收入增幅明顯減緩。2008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41.8億元,增長18.9%,增速比上年回落16.1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732億元,增長18.5%,增速比上年回落16.8個百分點。同時,受災后重建需求增大等因素的影響,財政支出大幅增長,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2965.2億元,增長68.6%。
三是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3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增長11.9%,人均財產性收入下降11.6%。城鎮居民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386元,增長19.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7個百分點。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121元,比上年增加575元,增長16.2%。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增加181元,增長12.6%,人均轉移性收入增長100.3%。全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679元,增長11.4%。其中,食品消費支出4255元,增長18.9%。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128元,增長13.9%,其中食品消費支出1628元,增長13.4%。
四、從運行環境看:物價平穩回落,金融運行平穩
一是物價平穩回落。2008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5.1%,漲幅比上年低0.8個百分點。其中,八大類商品和服務中五漲三跌,食品類漲幅最高,為12%,對總指數的影響程度仍居首位,達77%。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9.3%,漲幅比上年高5.4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9.6%,生活資料價格上漲8%。原燃材料和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2.4%,比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高3.1個百分點。房屋銷售價格累計上漲2.9%,漲幅比2007年回落5.4個百分點。
二是金融運行平穩,存貸款較快增長。2008年,各項存款保持較快增長態勢,貸款增加較多。年末全社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8661億元,比年初增加4710.5億元,增長33.8%。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9646.8億元,比年初增加2195.9億元,增長29.5%。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1163.4億元,增長26.6%。
五、發展協調性方面:民生工程深入實施,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2008年,全省深入推進八大民生工程、富民安康工程,啟動“藏區牧民定居行動計劃”和“彝區三房改造行動計劃”。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全省“普九”人口覆蓋率99.96%。啟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6141.3萬人。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人數分別增加92.6萬人、376.3萬人和14.8萬人。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實現應保盡保。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繼續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2.4‰。
2008年,全省經濟除受特大地震和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增長速度明顯回落,經濟效益增速大幅下滑外,還存在工業下行壓力較大,商品房銷售大幅下降,節能降耗難度較大等矛盾和問題。
2009年,盡管全省經濟將繼續受到地震和國際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但總體上我省經濟增長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在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和災后恢復重建等積極因素的推動下,四川經濟將延續恢復性回升之勢,呈現“低開高走、總體回升”的發展態勢,全年經濟增長可望好于去年。
上一篇:海關稅增收難度加大
下一篇:2008上海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