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地稅“十一五”收入實現翻番
當時鐘走過2010年的最后一秒,太原地稅人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和興奮:當年稅收收入率先在全省11個市中突破百億元。
“十一五”期間,太原發展走在全省前列,成為帶動全省經濟發展的龍頭。太原地稅局拼搏奉獻,眾志成城,與區域經濟共同發展,在太原轉型跨越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實現了稅收收入翻一番和突破百億元大關的兩級跨越,累計入庫稅款達370.6億元,年均增長幅度保持在23%左右,稅收收入總量比“十五”增長195.91%,增收245.36億元。
稅收收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自主創新、三大轉型,一串串關鍵詞記載了太原地稅五年的風雨歷程,承載著太原地稅轉型跨越發展的實踐探索,彰顯了太原地稅厚重、進取的人文底蘊。
關鍵詞一:稅收收入
“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地稅收入總量實現翻一番。”2006年,市地稅局黨組書記、局長靳世豪用簡短的話語定格了五年稅收收入目標,代表全市地稅1800余名干部職工做出了莊嚴承諾。
不足20個字,分量卻很重。至“十五”末期,太原地稅稅收收入總量只有40億元,五年實現稅收收入總量翻番,意味著在“十一五”期間,稅收收入每年增長必須保持在20%以上,絕對額增長不少于10個億。
在巨大的壓力面前,太原地稅人沒有退卻,反而更加堅強,更加勇往直前。時空轉逝,歷史指向2007年。“十一五”的第二年,全市地稅系統入庫稅款60.13億元,比2006年增長33.74%,增收15.17億元。提前一年實現翻番目標過半。
歷史總是在磨礪強者。2009年,在實現“十一五”稅收收入翻一番目標的關鍵之年,百年不遇的經濟危機橫掃全球,太原這個處在產業鏈關鍵環節的能源城市同遭波及。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20%出現虧損,民營中小企業被迫關閉達1000余家,稅源嚴重萎縮。太原地稅局組織收入工作面臨著極為嚴峻的考驗。這一年,太原地稅局牢牢把握山西省地稅局提出的“主攻六個方面,把握三個環節,加強收入管理”的總體要求,抓重點稅源管理保收入主體,抓新增稅源嚴控重點工程,抓實稅種管理深挖收入潛力,打響了一場稅收收入攻堅戰。當年入庫稅款84.88億元,完成年度計劃101.84%,增長12.26%,增收9.27億元,與2005年41.4億元的稅費規模相比,增長105%,增收43.48億元。稅收收入在逆勢中保持了增長,在艱難的環境中提前一年實現稅收收入翻一番的指標。
如果說突破50億元關口讓太原地稅人看到了過百億的希望,不如說提前一年實現翻番讓太原地稅人增添了過百億的信心。太原地稅人對自己從未滿足,2009年末,太原地稅局在綜合分析全市經濟走勢和稅源結構后,提出了2010年稅收收入過百億的目標,并且勇往直前,終于在2010年末率先在全省11個市中突破百億。
關鍵詞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跳出稅收看稅收,把稅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上。”在“十一五”之初,站在全市經濟發展的高度,地稅人對自己進行了準確定位。
2007年,國務院決定在山西省開征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這是建國以來中央給予山西最大的扶持政策。山西地稅系統代征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在全國首開先河,任務光榮而艱巨。太原地稅局將征收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作為全系統工作重中之重,依托稅源管理數據,摸清費源底數。2007年4月,一場聲勢浩大的調研活動在全市范圍展開。市局機關、直屬分局、縣(區)局聯合組成20余個調研組,用1個月的時間,對全市190座煤礦和100余個煤炭儲運企業進行全面摸底,準確掌握了煤炭產量和儲運量。
通過與企業座談,在各大新聞媒體宣傳,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代征工作得到繳費企業的理解和支持。與此同時,將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代征工作列為“一把手”工程,運用到多年的規費管理當中,在內部建立了與稅收“同征、同管、同查、同考核”的管理機制,形成計劃下達、收入進度跟蹤、年終“一票”否決的代征管理體系。搞調研、摸費源,定制度、建流程,太原地稅局在一個月時間里,兩步并作一步走,完成了代征管理所有基礎性工作,為順利開展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代征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年代征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6.83億元,超計劃任務1.7億元。“十一五”期間,太原地稅局累計代征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33.72億元,其他各項規費累計代征59.31億元,為政府加大項目建設力度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
同時,加大國家、省、市級重點工程稅收收入監控力度,彌補稅收增長不足,通過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幫扶企業發展。市縣兩級地稅機關對全市所有企業的優惠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復查,及時為符合條件的納稅人辦理減免手續。5年里,太原地稅系統累計減免稅收2億余元,扶持了納稅企業發展。
“以前地稅局在企業查補稅款,現在查落實優惠政策。我們沒有申請的優惠,地稅局催著辦、幫著辦、及時辦。”納稅企業王經理對此深有感觸。
“十一五”期間,太原地稅局加大組織收入管理力度,嚴格稅款入庫和預算級次考核。地方稅收收入占財政一般預算比重從2006年的38.53%增長到2010年的54.62%,年均增長3.2%,政府可動用財力不斷壯大,為太原經濟騰飛鑄就了強大引擎。
關鍵詞三:自主創新
“落實是關鍵,創新是靈魂。”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太原地稅辯證地提出了發展思路。“十一五”期間,自主創新成為太原地稅最強音,他們在難題上不斷攻堅克難。
隨著房地產不斷升溫,房地產稅收管理專業化成為地方稅收管理的一項重點。2006年9月,太原地稅局房地產管理分局組建成立,2007年5月,著手研發房地產一體化管理系統,2007年9月,全市房地產稅收一體化管理一期系統正式上線運行,并在全省地稅系統推廣。
“二手房交易涉及面廣,計稅價格無法準確。”這個誰聽誰頭疼、誰摸誰棘手的問題,成為太原地稅人攻堅的目標。2010年4月,全市房地產稅收一體化管理二期系統全面應用。在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太原市城區二手住宅交易計稅基準價格》出臺,解決了二手房交易計稅依據無法準確評估的難題。
房地產稅收管理的兩項創新,得到國家稅務總局和山西省地稅局的充分肯定,標志著太原地稅局房地產稅收管理走上科學化的道路。
2008年底,太原地稅局票證管理所正式組建運行,發票專業化管理列入工作日程。從2009年3月開始,發票查詢、發票兌獎、發票領購管理等模塊系統相繼開發使用。同年11月,由四大模塊組成的網絡發票開具平臺在納稅企業試點應用,12月18日,全省地稅系統第一張網絡發票開具成功,標志著太原地稅局發票管理步入信息數據化管理階段。網絡發票管理平臺,實現了發票開具信息實時監控,發票真偽網絡查詢,從內控機制有效杜絕了虛開、代開和使用假發票的違法行為,不僅填補了全省地稅的空白,而且在中部六省率先摸索出一條符合信息管稅要求的發票管理新方法,得到山西省地稅局和國家稅務總局的肯定。
2008年,《太原市地稅局工作創新管理辦法》正式出臺,從創新申報、評比、工作轉化方面建立了自主創新管理體系,對貢獻突出的個人和單位在精神和物質方面重獎。內部管理和激勵機制的建立,激發了全系統的創新積極性。個人所得稅開具證明郵寄工作得到山西省地稅局和廣大納稅人認可,《開具寄送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管理辦法》被山西省地稅局批轉各市在全省地稅系統推廣;稅務登記管理系統、個人所得稅明細申報系統、縣(區)局“征管查”一體化管理系統等一系列改革創新成果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
“十一五”期間,太原地稅系統自主創新項目達38項,成果轉化29項,被省地稅局批轉在全省地稅系統推廣近10項,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發展的新路子。
關鍵詞四:三大轉型戰略
在“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全省領導干部大會提出了轉型發展、跨越發展。面對新的機遇,太原地稅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勇做轉型跨越發展的實踐者和探路者,提出干部隊伍轉型、征管模式轉型、納稅服務轉型的“三大轉型戰略”。
“不能把納稅服務簡單地認為是倒一杯水、問一聲好,要深化納稅服務內涵,真正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2010年,太原地稅局以全省地稅“納稅服務年”活動為契機,以滿足納稅人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繼續深化納稅服務內涵,建立了多元化的納稅服務體系,納稅服務從簡單形式向深化內涵逐步轉型。暢通稅企溝通渠道,面向全市納稅人和社會各界征求活動開展和改進服務方式的建議。結合納稅人普遍關心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向社會做出“納稅服務十項承諾”。將手機短信、互聯網等公眾平臺作為納稅服務的重要載體,全市580戶市級重點稅源企業通過互聯網學習稅法,納稅人通過手機短信得到辦稅提醒,通過騰訊QQ群與征管部門建立日常交流。開展了“為農戶送稅法”活動,在匯龍科技養殖有限公司,對人稱“大學生豬倌”的王永富宣傳大學生自主創業稅收優惠政策。開展“向特定人群送稅法”活動,在山西省氣象局舉辦處級干部綜合培訓班,在山西省水資源研究所咨詢部舉辦職工普及稅法教育等。在校園掀起學稅法、知稅法、懂稅法、守稅法的高潮,建立“稅收教育基地”,招募“稅收服務志愿者”。面向社會舉辦了“稅收宣傳月有獎知識競賽”,開展“外資企業稅法知識競賽”。
干部隊伍轉型方面,建立了具有地稅專業特點,適應地稅工作需要,包括政治理論、法律法規、征管業務等7個專業在內30余人的全市地稅師資人員庫。采取走出去、請進來,集中訓、日常學等多種形式,堅持不懈開展干部教育,提升干部綜合素質。
征管模式轉型方面,實現了網上申報、財稅庫銀橫向聯網電子繳稅、征管文書上線,納稅人將通過互聯網實現足不出戶輕松辦稅。稅收征管在轉型中實現新的發展。
上一篇:云南:會澤非稅收入突破2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