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簡稱“中航技”)是一家從事外貿業務的資本密集型企業。經營、管理、財務等三項費用在其成本支出中占有較大比重。2004年,中航技出口成交11.8億美元,為90年代的3~4倍,銷售收入22.56億元人民幣,為1997年的150%,但三項費用僅為5.5億元,尚未達到1997年的水平。
中航技是怎樣把以前高居不下的三項費用降到現在的水平呢?總會計師潘林武用了四個字揭開謎底:精雕細琢。
獎懲分明
上世紀90年代后期,和全國大多數國有企業一樣,受經濟過熱的影響,中航技也走過一段過度擴張之路。公司上下彌漫著一種盲目樂觀情緒,加上管理措施不到位,特別是財務控制職能受到削弱,總公司的三項費用總額由90年代早期的約3億元急劇膨脹到1997年的5.7億元。
“我們首先就是把制度建設起來,然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執行。”潘林武說,在原有費用開支范圍及審批程序與權限規定的基礎上,中航技針對重點費用陸續出臺十多項費用管理制度,通過這些專項費用管理制度的制定,過去一些規定較模糊的開支得到了明確、細化,使財務、業務都有據可依,避免了先斬后奏和相互扯皮現象。
針對講排場、比闊氣,“家大、業大浪費點沒啥”的狀況,中航技適時推出了費用節約獎考核辦法。首先把加強費用核算作為實行費用考核的基礎,細化了費用核算項目;隨后將文電費、招待費、外賓接待費等可控性強的費用項目納入了考核范圍。“公司每年年初根據歷史情況和當年各部門機構、職能、任務的變化情況,在與各考核部門充分協商的基礎上,下達當年的費用指標,年中根據實際情況可對費用指標適當調整;年度終了,將各部門的實際費用開支情況與費用指標比較,對費用節約的單位按既定比例計提費用節約獎。”
中航技公司所在的北京亞運村地段寸土寸金,辦公用房租金支出成為公司管理費用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由于辦公室主要靠行政分配,多吃多占、爭搶資源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部門多出的辦公用房也不情愿退出,新部門又不斷提出新的需求,房產管理部門因此常常疲于奔命。對此,公司財務部門與房產部門聯手,下發了“關于加強辦公用房租金核算與管理的通知”,將辦公用房租金列入費用考核范圍。超標準的雖不強迫退出,但要按比例核減費用節約獎;相反,占用面積少于標準面積的,可以按比例計提節約獎。這樣,各部門都算起了自己的賬,紛紛退出了一些多余面積,緩解了辦公用房緊張的狀況。
8年來,公司在費用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與1996年考核基數相比,列入考核范圍的費用項目累計節約5100萬元。特別是自2000年來,在總公司業務規模擴張、部門和人員增加以及差旅、出國等費用開支標準提高的情況下,列入考核范圍的各項費用仍維持在較低的水平,與考核基數相比共節約2300多萬元。
內外并舉
為了解決公司發展的長期資金問題,公司財務部做了大量調查研究,積極尋求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最后提出了通過發行企業債券解決公司融資成本和結構問題的計劃。10億元人民幣債券最終成功發行,被人們稱為“中國航空第一債”。它不僅為中航技開拓了新的融資渠道,從根本上改變了公司未來一定時期內資金緊張的局面,還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經測算,在債券發行后的7年內總共可節省財務費用支出1億多元。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公司原有不合理的負債結構,財務風險得到有效降低。
就這樣,中航技在費用管理上頻頻出招,招招中的。
“我們財務部一直加強與銀行間的合作,通過努力爭取到了多項優惠政策,減少了公司財務費用支出。在1997-2002年間,融資總額增加了30多億元,而其中優貸的增加額占總增加額的70%以上。截止到2004年的8年間,累計享受了數億元的利息優惠,效益相當可觀。”
2004年7月,在國家上調存貸款利率前夕,憑著日常對國內利率走勢的研究和職業的敏感性判斷,財務部積極與各方面聯系,果斷地與有關銀行簽署了利率鎖定協議,并將貸款提前做了展期。“正如財務部事前預見到的,國家于10月29日公布加息,僅此一項財務部又為公司節省了利息支出900多萬元。”
憑借公司經濟實力的日益強大,行業知名度也隨之提升,各家商業銀行紛紛謀求與中航技的合作。如何利用有利時機為公司創造效益就成了財務部融資工作的新課題。“從2003年開始,我們的融資工作重點轉為與銀行協商降息。經過一年的努力,實現了所有商業貸款利息下降幅度為5~10%。去年一年為公司節省利息支出約16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