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的發展與其所在的社會環境是緊密聯系的。發展會計要借鑒他國的先進經驗,借鑒的前提是會計環境具有相似性。法國的會計環境與中國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本文就此進行比較。
1.社會經濟環境比較
法國目前實行的是有計劃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公有化比重高,政府集中決策的程度很高,政府在資源配置上權力也很大,屬于宏觀統一基礎的體制。證券市場不發達,1981年以來大型公司的國有化使股份上市交易的公司在數量上銳減,因此,相對而言,法國幾乎不重視向股東披露信息。
中國的經濟體制自1978年以來經歷了由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渡。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征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其他經濟成份為補充的經濟體制,公有化比重也高。但在發展趨勢上卻與法國有所不同。首先,政府在決策和資源配置上的作用,在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逐步弱化;其次,近年來大型國有企業向股份制轉變,使得上市交易的公司不斷增多。但經濟體制仍屬于宏觀統一基礎的體制。
2.法律環境比較
在法國,會計規則在不同的經濟法律中都可見到如商法中包括了會計法、公認會計原則和會計法令及規章制度,稅法也規定了公認會計原則。但民間機構的實務公告沒有正式的地位。因此,成文法是法國財務會計準則的唯一真正的源泉。稅法對財務報告具有巨大的影響,長期以來納稅一直是編制和公布財務報表的主要原因之一。稅制對了解法國財務報告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報告的帳面利潤的計算規章與應稅收益的計算規章差別不大。②費用只有已經入帳的才能作為納稅申報中的扣減項目。通貨膨脹會計,主要也是遵循稅收法規的要求。
參與會計準則制定的機構有全國會計委員會(CNC)、證券交易委員會(COB)、會計專家與職業會計工作者協會(OEC)和全國法定審計師聯合會(CNCC)。全國會計委員會負責審批全國會計方案的修訂。全國會計方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才引進的,目的是規范會計信息,以便提高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和便于國民經濟的統計。該方案提供會計要素和科目分類的框架、會計原理、會計圖表、財務報告形式及解釋性披露的程度。全國會計委員會還發布在運用全國會計方案和處理有爭議問題及實務中所應遵循的權威性指導意見。政府在制定法定準則時參考了CNC的意見,但除非CNC的意見被采納,否則CNC沒有權力直接制定會計準則。
證券交易委員會(COB)的任務是管理公司發布的信息以促進其所規定的準則得到實施;促進證券的私有化和提高資本市場的效率。證券交易委員會成員是由總統任命的,該委員會每年向總統報告工作,具有與其他政府部門一樣的獨立性。
民間會計職業組織在準則的制定過程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他們有責任對其成員提出建議并促進其堅持執行會計準則。
全國法定審計師聯合會(CNCC)只關注審計準則和建議,CNCC的建議是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并且與會計準則無關。
與法國相比,中國的會計法規也存在于不同的經濟法律中,公司法、稅法對財務報告的巨大影響同法國極其相象。這是與宏觀統一基礎相適應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準則委員會、中國會計學會等民間職業團體同樣只能提供意見和對有關制度的解釋,并沒有制定準則的權力和地位。所不同的是,中國的會計準則不是通過立法制定的,而是由政府部門直接制定,但具有準法律效力和強制力。證券管理委員會的權力也僅限于管理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披露,維護和健全證券市場的正常發育。與法國相似,由于證券市場不發達,證券管理委員會不象美國那樣在會計準則制定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3.政治環境的比較
法國執行的是有計劃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比較重視宏觀調控。建立在這個經濟基礎上的政治制度,比較注重社會福利和企業的社會效益。為了預防企業破產,1984年發布了預防企業破產法案,1985年又發布了其補充條例,并要求所有的雇員超過100人或銷售超過4千萬法朗的公司每年都要編制年度財務預測并接受審計。1977年以來還要求執行蘇德魯報告(Sudreau Report)提供的建議。凡有300人以上的企業必須提供有關雇員人數,工薪待遇、健康、安全和其他工作條件,職工培訓,行業關系,以及企業內部的其他生活條件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報表。要求提供的信息非常詳細和具體。
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提高社會福利應是國家的首要任務,企業的社會效益目標也應高于個別企業的利潤最大化目標。但遺憾的是,法國所執行的預防企業破產法和要求編制的社會資產負債表(BilanSocial)正是中國所缺少的,在這方面,應引起有關各方面的關注,法國的這些做法是值得中國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