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會計電算化事業是從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后才開始的,相對美國等西方國家早在1965年就陸續建成完整的會計信息系統,我國的電算化事業起步很晚。但是,經過20多年的迅速發展,目前我國已有300多家軟件公司開發財務軟件,有更多的企業使用財務軟件,國家財政部自1989年以來制訂了一系列的政策用以規范財務軟件的開發和使用。此時,我國的財務軟件應該如何發展才能適應當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才能推動整個電算化事業的向前發展是財務軟件開發公司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我國財務軟件應該向國際化方向發展。
一、我國財務軟件現狀透視
(一)國內財務軟件市場透視
1996年10月由財政部發布實施的《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明確提出“大力推廣會計電算化是當前會計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會計電算化是會計工作的發展方向”、要“下大力量抓好會計電算化的普及”。
四年過去,已有相當的國有企、事業單位用電子計算機替代了手工記賬,但是,還有很多的國有企、事業單位仍然是手工記賬。即使實現了用電子計算機替代手工記賬的國有單位,其電算化水平也不高。國有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事業單位在我國也是數量龐大,所以僅國有企、事業單位就為我國的財務軟件提供了巨大的市場,而非國有經濟成分如外資企業、合資企業也不是國產財務軟件不可涉足的禁區。
根據CCID的市場報告,中國的財務軟件市場一直以來都是國內本土廠商的天下,國內品牌廠商占這一領域市場(銷售)份額的95%,具有絕對的優勢。應該說這一形勢是令人滿意的,但是中國還有不少企業因找不到合適的財務軟件而只好委托軟件公司或自行開發,這對于國內財務軟件公司是損失了一部分市場,同時對于國內財務軟件業又是重復開發和資源的浪費。另外還有一小部分市場是我國境內的外資、合資、國外駐華機構及少數國內有實力的企業,他們購買使用的是價格遠遠高于國內品牌的國外品牌財務軟件,這也是國內財務軟件公司不能忽視的情況。
(二)國內財務軟件產品水平透視
軟件業內人士承認:我國軟件總體水平低下,不要說同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即使同印度相比也有相當的差距,這其中就包括財務軟件。
目前,國內的軟件開發大都集中在管理軟件、財務軟件等基于數據庫應用的軟件開發上。即便如此,國內品牌財務軟件的水平仍無法同國外品牌相比,它們之間的價格差基本上已經說明了問題。另外,同樣是來自CCID的市場報告,國內企業管理軟件市場被國外品牌軟件占據大半(1999年占57.7%)也是一個有力的說明,因為財務軟件或財務核算模塊是企業管理軟件的核心。
對于國內品牌的財務軟件占領國內市場份額的95%,北京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新平坦言“國內的財務體系不同于國際間通行的財務體系,這樣國內企業具有先天的競爭優勢,而國內企業對國內品牌軟件廠商的認可也進一步形成了外國財務軟件進入國內企業的壁壘”。有業內人士戲稱這種“先天的競爭優勢”為軟件業的“中國特色”,正是這種“中國特色”暫時保護了水平不高的國內財務軟件,也同樣是因為這種“中國特色”使國內財務軟件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
二、我國財務軟件應該向國際化方向發展
財務軟件的市場廣闊、國內財務軟件的競爭力不強以及國外財務軟件的潛在威脅便構成了中國財務軟件的現狀。如何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抵御國外財務軟件的侵入是國內財務軟件公司面臨的重大問題,筆者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全力發展國內財務軟件,其發展方向是國際化。
(一)加入WTO以后,我國同世貿組織接軌的要求
中國加入WTO已是指日可待的事了,中國將成為世貿組織大家庭的一員,將真正融入全球化的經濟浪潮。這會給中國帶來許多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其中之一就是原來我們是根據我國的政策對外開放,制定沿海對外開放的特殊優惠政策等,入世后,我們要根據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則進行開放,制定相關政策。我國剛剛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型為市場經濟體制,經濟制度和價值觀念與世貿組織還有許多差異,而世貿組織不會遷就我們,所以只有引進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則和制度,我們才能同世貿組織接軌。因此,入世后我國將必不可少地引進“規則”和“制度”,尤其是引進國際財務通則和國際會計制度。從這個角度看,入世也就意味著我國的會計制度必將與國際接軌,意味著我國財務軟件的“先天的競爭優勢”將很快減少甚至完全消失。
現在,我國許多法規正在重新修改,新的法規在制定;許多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也都在積極研究應對策略。此時,財務軟件公司如果能推出既考慮了國內經濟體制又同國際會計制度接軌的財務軟件必將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并且在入世后會有相當大的生命力,而目前那些具有“中國特色”的財務軟件將隨著舊的財務制度一起被扔進垃圾箱。
(二)我國會計事業發展的要求
首先,經濟體制的轉軌迫使我國會計事業向前發展。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需要有一套科學、嚴謹、首尾一貫的會計理論來支持;另一方面,我國參與國際資本市場的程度正在不斷提高,外國資本在我國不斷擴展,加入世貿組織必將進一步推進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程度,客觀上要求我們探索國際通用的會計方法及其理論依據。
其次,由于新技術革命帶來的信息技術的發展及計算機的廣泛采用,對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有很大的沖擊:包括會計管理、會計理論,從形式到內容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例如電子商務迅猛發展使交易方式、支付手段等一系列的經濟活動方式發生改變,也使這些經濟活動的時空、地域限制大大減小,最終導致原有的會計處理模式、財務管理模式將面向國際不斷發展、完善。
現在,我國已有許多會計學家正在研究我國的會計事業怎樣發展的問題,他們同時也提出國內現有的財務軟件是基于原有的會計理論進行開發的,盡管國內有些財務軟件公司已推出企業管理軟件,但至今還沒有權威的報告證明這些軟件除了減少財務人員的核算工作量以外還能有其他更大的、明顯的作用。因而,會計學家們提出“對財務軟件要有一個全新的定義,全新的構造”。所以軟件公司不能只考慮我國現行的會計體系,還因當考慮我國會計體系的發展趨勢,以適應和促進在我國會計事業快步的、面向國際的發展。
(三)財務軟件公司自身發展、提高競爭力的要求
中國的財務軟件市場競爭相當激烈,各種各樣的軟件公司有300家之多,另外還有國外軟件公司在窺視這個市場。為了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生存,國內軟件公司采用的競爭手段主要有兩個:一是利用非市場力量分割市場,形成局部壟斷;二是降價。
利用非市場力量分割市場,是因為目前的軟件市場特別使財務軟件市場存在著大量的不規范競爭,所以軟件商紛紛借助各種渠道,依靠各種非市場力量,將市場分割成無數小塊,并在這個區域性或行業性市場中形成壟斷,這樣軟件公司得以獲利生存。這樣的競爭手段使公司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爭搶市場,而軟件開發力量則是薄之又薄,進而就導致軟件水平和公司發展潛力有限。
財務軟件的降價從1999年就已開始,到2000年8月18日,江蘇省會計軟件公司宣布在全國推出99元的AC990會計軟件普及版——降龍九九,整個軟件界一片嘩然。價格大戰對于在財務軟件領域推行市場化、倡導質量競爭、消滅劣質軟件無疑是有益的。但業內人士認為過低的價格(例如99元的降龍九九)意味著商家除非有非常巨大的銷量,否則肯定只能收支相抵,甚至倒貼成本。而且,軟件行業與其他行業不同,它的成本計算不僅僅包括費用與實際成本,還包括軟件的開發成本,開發成本能否回收,決定著企業是否有錢進行下一輪開發。所以,從公司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降價不是上策。
為了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財務軟件公司必須不斷開發適合企業需要的軟件。國內的企業不可避免的要參與國際競爭,與國際市場接軌,它們所使用的軟件(包括財務軟件和以財務核算模塊為核心的企業管理軟件)也就必須與國際接軌。另外,軟件公司應將眼光放的長遠一點,不能只盯著國內市場,還應該爭取早日打入國際市場。否則,國內的財務軟件就無法騰飛,國內的財務軟件公司也就無法走出困境。
三、促進我國財務軟件向國際化發展的兩個基本條件
(一)加強會計理論及會計電算化理論的研究
會計理論的發展水平是衡量會計學科成熟程度的重要標志,會計電算化理論則是以會計理論為基礎用于直接指導會計電算化事業發展的理論,它們的發展對財務軟件的發展起著關鍵作用。沒有完善、成熟的會計理論和會計電算化理論也就不可能有功能強大、適應我國會計事業發展的財務軟件。
目前,已有許多學者指出我國會計理論界的學風不好。因為我國的會計理論多是從學者中來,他們的文章又多是給學者看的,而非指導實踐,這些文章也非實踐中提取的精華。對于我國會計電算化理論的研究狀況,客觀的評價是非常落后的。筆者在高校從事會計電算化教學、研究工作近6年,至今還沒有看到一個關于會計電算化理論框架的較為科學的論述,更不要說找到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會計電算化理論教材。因此,加強會計理論及會計電算化理論的研究已是刻不容緩。
對于財務軟件公司則最好能一方面關注理論界和國家財政法規的變化動態,另一方面自己也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結合會計實務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理論研究,以期更好的進行財務軟件的開發。財務軟件公司不應當只跟從理論界和國家財政法規的發展,可以有所突破和超前,因為財務軟件的發展會進一步推動會計理論和會計電算化理論的發展。
(二)加強人才培養
人才匱乏是我國財務軟件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要使我國財務軟件能向國際化方向發展,加強人才培養是必不可少的。推動我國財務軟件向國際化方向發展的人才應該是多方面的,但由于我國計算機人才并不缺乏只是存在如何挽留人才的問題,所以這里主要討論會計方面和會計電算方面人才的培養問題。
每年我國都有大量的會計專業的畢業生走入社會,可是由于會計教學是滯后于會計事業發展的,而且我國又處于經濟體制轉軌,即將加入WTO的重大轉變時期,這些畢業生的知識很可能在剛進入社會時就已經過時陳舊。所以,進行會計教學院校應當密切關注國內外會計發展動態,盡可能的縮短教學與實務之間的距離;同時應當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這樣即使畢業生的知識已經過時陳舊也能通過自學及時得到更新。只有能夠適應會計發展變化的人才有可能推動會計理論和會計電算化理論的發展。
關于電算化方面的人才普遍認為是既懂會計又懂計算機的復合型人才,他們的培養又可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高、中層次的電算化人才的工作主要是進行電算化系統的實施、構建,這其中財務軟件的開發設計是核心,因此高、中層次的電算化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狀況直接影響財務軟件水平。但目前,由于會計電算化是一門新興學科,要培養大量合格的高、中層次的電算化人才首先必須加強學科建設。對于低層次的電算化人才主要是指能夠使用財務軟件的人,他們的培養通過初級或中級的會計電算化知識培訓即可。培養大量低層次的電算化人才不僅可以促進我國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工作,為培養高、中層次的電算化人才奠定基礎,對于財務軟件公司來說是將會極大地拓展財務軟件市場。
四、小結
國內經濟體制正在經歷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國內經濟環境最終將與國際經濟環境相融合,國內的企業將不可避免的走向國際市場,我國原有的會計體制、理論也要發生變化,傳統的財務軟件必將失去市場。國內的財務軟件公司已面臨巨大的危機,分割市場進行壟斷和降價是軟件公司之間的互相傾軋。全力開發面向國際、適合企業未來發展趨勢的新型財務軟件是國內的財務軟件公司渡過危機的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