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我國注冊會計師目前的執業水準和審計環境的現實,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推動風險導向審計的運用:1.進一步強化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2.提高實行風險導向審計需具備的注冊會計師執業素質。3.健全法律法規制度,提升注冊會計師法律風險意識。4.進一步強化支持風險導向審計的網絡化信息系統的資源共享。5.健全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夯實風險導向審計的制度基礎。
風險導向審計作為一種重要的審計理念和方法,受到行業內外的普遍關注。國際會計師聯合會下屬的國際審計準則委員會于2003年10月發布了三個新的國際審計風險準則,并從2004 年12月15日或之后開始的期間財務報表審計起執行這三個新風險準則。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根據國際審計準則的最新發展,于2004年10月對已修訂的4個新審計風險準則在全國范圍內征求意見,計劃于2005年內正式發布。國際審計準則委員會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舉動,確定了風險導向審計的作用與地位。筆者認為,風險導向審計是注冊會計師審計模式的必然選擇,是適應審計環境變化、審計準則國際協調及審計工作的客觀要求。但是,針對我國注冊會計師目前的執業水準和審計環境的現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推動風險導向審計的運用。
1. 進一步強化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資本的流動帶動了審計的跨國界發展。我國審計準則從一開始就是借鑒國際慣例,并在國際審計準則的基礎上制定的,體現了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風險導向審計不是制度基礎審計之外的一種方法,而是制度基礎審計的發展,是以對審計風險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評價為立足點制定審計戰略,制定與企業狀況相適應的多樣化的審計計劃,使審計工作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風險導向審計要求注冊會計師不僅對控制風險進行評價,而且要對產生審計風險的各個環節進行評價。但是,風險導向審計的運用不是孤立的,在審計實務中,注冊會計師要樹立風險導向意識,將風險導向審計與制度基礎審計、賬項基礎審計結合起來運用。即在風險導向審計觀念下,客觀評價被審計單位外部環境、內部控制制度,發現會計報表發生重大錯報風險,對評價出的高風險領域,實施詳細的賬項審計,可有效地控制風險,節約審計成本。
2. 提高實行風險導向審計需具備的注冊會計師執業素質。注冊會計師執行獨立審計鑒證職能時,應具備與客戶所在行業及企業相關的知識結構,才能勝任風險導向審計的要求。這些知識主要包括:行業生產經營特點、經濟技術指標及行業政策等,企業的經營戰略、經營環境、經營風險,等等。注冊會計師在盡多掌握行業知識、企業知識的同時,還要實現注冊會計師隊伍的優化組合,改變會計師事務所單一財會型人員的結構,注重聘用一些法律、工程技術、計算機等非會計審計專業的人才,并對項目審計小組進行科學配備,同時,為提高審計質量與效率,還應相對固定每一小組對某一行業的審計工作。審計執業中,注冊會計師必須堅持職業懷疑態度,堅持強制審計程序的嚴格執行。注冊會計師協會和會計師事務所都應建立計算機網絡,擴大及方便注冊會計師對各行業政策、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以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
3. 健全法律法規制度,提升注冊會計師法律風險意識。研究表明,注冊會計師是當前會計、審計制度執行最主要的法律主體。但現行的《公司法》、《證券法》、《刑法》、《注冊會計師法》是以行政責任為主,輔之以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其中關于民事責任的規定最為薄弱。如2005 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受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侵權糾紛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證監會沒有處罰的不能起訴。因此,應健全法律法規制度,加大對注冊會計師違法行為的責任追究與處罰力度,以強化注冊會計師的法律風險意識。
4. 進一步強化支持風險導向審計的網絡化信息系統的資源共享。要推動社會建立企業信用體系,在政府、銀行、協會及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之間連網,實現資源共享。會計師事務所本身也應建立龐大的數據庫,按類別、行業收集、存儲、更新注冊會計師運用風險導向審計所需要掌握的會計和審計準則內容以及客戶所在行業、企業戰略,成功、失敗審計案件介紹等信息,以不斷拓展注冊會計師的知識結構,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
5. 健全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夯實風險導向審計的制度基礎。一個企業內部控制的好壞,與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高低直接相關。從經濟學角度講,會計舞弊的實際實施者是企業的實際控制者經理人。當前公司治理結構及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和經理人信息控制權的存在,客觀上妨礙了風險導向審計的運用。因此,應從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機制著手,在優化公司治理框架下,從企業內部控制的設計、運行、評價、改進四個環節建立與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強調高級領導層的控制責任,關注對全部風險的評估,重視日常控制活動,抓住內部審計監督評價環節,才能不斷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推動風險導向審計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