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內容提要: 面對 “入世”后的機遇與挑戰,稅收作為重要的經濟調節杠桿,如何興利除弊, 提高我國經濟的世界競爭力,是個十分重要的現實課題。本文著重分析比較和借鑒世界各國現有的鼓勵對外投資的稅收政策, 結合我國現有對外投資的稅收政策進行探討,在此基礎上, 提出今后稅收政策改進的方向。 |
[關鍵詞] 對外投資 稅收激勵 稅收優惠 國際稅收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 我國出現了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不斷增長的勢頭。各國政府, 特別是發達國家政府不僅加大吸收利用外資的力度,而且采取各種優惠,鼓勵國內資本開拓國際市場。聯合國貿易會議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把優惠劃分為三大類———財政優惠、金融優惠和其他優惠。本文主要考察財政優惠中的稅收優惠在促進對外投資中的作用和影響。
一、世界各國稅收優惠鼓勵對外投資的主要措施
一般而言, 稅收對對外投資的鼓勵主要集中在所得稅的優惠措施方面, 從世界各國的實踐來看, 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對外投資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 扣除法和免稅法。扣除法是指納稅人在居住國納稅時把外國所得已納的外國稅收視同費用在總收入中扣除, 以其余額計算應納稅額。扣除法能夠減輕重復征稅的程度, 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免稅法是指納稅人在居住國納稅時, 從國外獲得的所得免予征稅, 僅就其從本國境內獲得所得征稅。實踐中又分為全額免稅法和累進免稅法。
?。?二) 稅收抵免。指居住國根據居民納稅人來源于國內外的全部所得計算應納稅額, 但允許納稅人已在來源國繳納的全部或部分稅款根據一定條件從應納稅額中扣除。包括全額抵免和限額抵免兩種類型。全額抵免是指納稅人從境外獲得的所得, 已在境外按照境外稅收管轄權的稅法計算繳納的所得稅稅額可以在納稅人的應納稅額中全額抵扣。該優惠在不少以農業為主、國民經濟不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廣為采用。
限額抵免是指納稅人從境外獲得的所得, 已在境外按照境外稅收管轄權的稅法計算繳納的所得稅稅額, 可以在納稅人應納稅額中抵扣, 但可以抵扣的數額不能超過按照本國稅法計算的應納稅額。現被發達國家和不少發展中國家廣為采用, 是避免國際重復征稅最流行、最基本的辦法。美國目前實施綜合限額法, 區分不同類別的所得進行綜合抵免, 但不是區分不同國家所得進行抵免, 避免因抵免方法的采用而造成對納稅人經營決策的干擾。日本也采用綜合限額法, 但對虧損國除外, 實際上是增加了抵免限額,有利于納稅人。
( 三) 稅收饒讓。是居住國對所得來源國采用稅收優惠而減少的應納稅額視同已在外國繳納的稅收,也給予抵免的措施。
不僅在發展中國家, 而且在發達國家被推行,如: 日本、法國、德國、瑞典等等, 不過美國從來不同意建立稅收饒讓條款。英國、澳大利亞等國采用分別對待的辦法, 對發展中國家簽訂的一些協定包含稅收饒讓條款。加拿大對營業利潤同意稅收饒讓, 而對投資所得則一般不同意建立稅收饒讓條款, 法國、荷蘭等國對來源于境外的營業利潤給予免稅外, 還同意對投資所得給予稅收饒讓。
?。?四) 納稅延退。即對境外所得匯回本國時才征稅, 已實現但未匯回國內的不征稅。美國、英國都曾利用此優惠鼓勵資本輸出, 新加坡等國也采用此法。實行該政策, 相當于海外企業從本國政府手中取得一筆無息貸款, 有利于降低企業的經營財務風險。
?。?五) 虧損抵補。即納稅人當年發生的虧損允許用盈利年度來抵補, 從而減輕盈利年度的所得稅負擔。它包括向前結轉和向后結轉兩種方式。向后結轉, 指用結轉對外投資虧損來抵消未來幾年收入。這種辦法被較多國家采用, 如韓國為 3- 4 年, 菲律賓為6 年, 美國為 7 年, 德國稅法對虧損向以后年度彌補沒有時間限制, 我國也有連續抵補五年的規定。向前結轉, 指企業發生海外經營虧損時可退還前幾年所得已繳的賦稅來補償其虧損。采用國家較少, 美國實施該政策, 并把結轉彌補時間定為 3 年。德國、日本、加拿大等國稅法允許虧損向以前年度結轉彌補 1 年。
?。?六) 降低稅率。實行低稅率對于促進對外投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 世界上掀起一股減稅浪潮。進入 21 世紀以來, 主要西方國家實行了 “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稅制改革, 貫徹稅收中性原則, 簡化稅制, 都將所得稅率下降以適應國際競爭的需要。
( 七) 其他特定稅收優惠。特定的稅收優惠是指居住國對來源于某一類投資行為的所得給予特殊的優惠政策, 如較低的稅率, 減免稅等。這種做法能夠體現一個國家的政策導向, 具有較強的投資促進效果。
?。?八) 對資本利得的稅收優惠。目前國外對資本利得國際征稅主要是用間接抵免法, 避免國際重疊征稅, 它是最流行、最基本的辦法。它主要是通過計算居住國公司從境外分回的稅后資本利得所可以抵免的稅款來實現避免國際重疊征稅的, 但是一些國家對可以抵免的稅款都規定了限定性的控股比例條件。
?。?九) 其他優惠扶持政策。國外一些國家政府為了推動本國企業 “走出去”紛紛采取了各類財稅、金融等扶持政策。如財政資金資助、財政貼息、設立海外投資基金、對外投資保證制度等。西方發達國家還重視對本國的對外投資企業提供國外經濟信息、提供對外投資的信貸支持、提供技術援助等。另外, 世界上一些國家在對通過境外投資項目而帶動出口的機器設備、原材料和中間產品實行全額退稅或較高退稅率的鼓勵性投資, 對實物、技術投資或投資利潤返回均予以稅收減免。韓國、德國、日本等國還允許計提投資準備金, 并允許在稅前扣除。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 極大地激勵了這些國家企業海外投資的積極性。
二、現階段我國鼓勵對外投資的稅收政策分析
?。ㄒ唬?我國現階段對外投資的主要稅收政策
1、稅收抵免: 我國現階段采取限額抵免法,只允許扣除該所得在來源國已繳納所得稅, 但扣除金額不得超過該所得按照我國稅法規定計算的扣除限額。我國限額抵扣金額采用分國不分項的計算方法, 即企業來源于同一國的所得不分項目,合并計算抵扣限額, 來源于境外所得在境外實際繳納所得稅稅額,低于扣除限額的可以從應納稅額中扣除其在境外實際繳納的所得稅稅款,超過限額部分,不得在當年度抵扣, 也不得列為費用支出,但可用以后年度稅款扣除不超限額的余額補扣,補扣期限最長不得超過 5 年。
2、稅收饒讓: 我國現行政策規定,在稅收協定締約國獲得的法定減免稅, 或因承攬我國政府援外項目, 外國政府項目、世界銀行等世界性經濟組織的援建項目、我國政府駐外使領館等項目獲得法定減免稅, 可視同已繳所得稅進行抵免。我國簽訂的稅收協定大多數由締約國對方單方面營業利潤承擔稅收饒讓抵免義務, 主要是些較發達的國家, 如日本、英國、丹麥、芬蘭、加拿大等。但也有由締約國雙方各自對其居民在對方享受的稅收減免優惠給予饒讓抵免,如:中意、中泰、中馬(耳他)、中毛、中韓、中印、中越、中馬(來西亞) 等協定。
3、虧損彌補: 我國實行分國不分項限額虧損彌補法, 最長彌補年限不得超過 5 年, 一國虧損不影響他國抵免限額的計算。同時對境外的自然災害 ( 風、火、水、震) 等損失或戰爭動亂等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失, 在提供證明后, 可從境外所得中扣除。
4、稅收的間接抵免: 目前我國沒有對資本利得征稅專門規定, 有關政策散見在個人所得稅法和企業所得稅條例等法律法規中, 對于來源于國外的資本利得的間接抵免也沒有明確的規定。在對外稅收協定中, 我國采取不同的方法, 在中日、中美、中馬 ( 來西亞) 等協定中, 規定了間接抵免的方法, 在少數雙邊的協定中, 如中新 ( 西蘭) 協定中, 在中國方面未列入間接抵免, 而在另外一些雙邊協定中, 則是對方國家不列入間接抵免協定, 主要是韓國、匈牙利和印度等。我國與部分國家已有的協定中的間接抵免規定, 從締約國取得所得是締約國居民公司支付給中國居民公司的股息, 同時該中國居民公司擁有支付股息公司股份應達一定的比例 ( 一般規定不少于 10%),該項抵免應考慮支持該股息公司就該項所得繳納的締約國稅收。
5、簽訂國際稅收協定: 國際稅收協定( 條約),指兩上或兩個以上國家為了協調相互間的稅收分配關系和處理稅務方面的問題, 通過談判締結的協定或條約。國際稅收協定對避免雙重征稅和鼓勵企業對外投資有著重要的作用。正是有了國際稅收協定, 企業才能更加從容地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據統計,我國從1966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先后通過稅收換文或稅收協定、海運或民用航空協定,與26個國家單項解決了互免海運企業運輸收入稅收, 與15個國家單項解決了互免空運企業運輸收入稅收。我國從 1983年 9 月 6 日在北京與日本政府簽訂第一個綜合性稅收協定至 2003 年 9 月 18 日為止, 已與其他國家 ( 或地區) 簽訂綜合性稅收協定 82 個, 其中 71 個已生效執行。
(二) 現行政策存在的主要問題
1、稅收協定締約方還比較少。全球有 200 多個國家, 目前簽署的綜合性稅收協定, 不及全世界國家數的一半、已生效的才三分之一, 這將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我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范圍。
2、現有企業所得稅稅率相對較高。如前所述,由于經歷了上世紀后期以來的世界性的減稅浪潮, 不少國家的所得稅率低于我國, 如: 德國是 25%, 澳大利亞是 28%, 英國、日本、印度等國為 30%, 美國實行 15%、18%、25%、33%的四級超額累進稅率, 前三檔都比我國低, 最高邊際稅率才與我國相同, 而我國是 33%, 所以對外投資所得一般都要補征所得稅, 這與對內投資所得征稅并無二異, 沒有體現對 “走出去”這一戰略決策的稅收傾斜。
3、稅收抵免和虧損結轉彌補政策限制過多。目前我國的分國不分項的抵免政策從理論上講是比較公平的, 同時規定境外投資的成本費用應按照國內的財務會計制度進行調整。但是這從實際操作上看, 如果一個企業在多個國家投資, 就需要應對巨大的財務調整的工作量, 另外相關具體規定也不夠明確, 這也對稅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目前稅法沒有明確對間接抵免作出規定, 到底占有多少股權比例才能享受間接抵免 ( 僅有與部分國家簽訂的協定規定為10%), 實踐中容易產生混亂。隨著我國境外投資規模不斷擴大, 投資方式日益多樣化, 這個問題日益突出。稅收法規只規定企業的虧損只能向后結轉彌補 5年, 不能向前結轉彌補, 這對于虧損企業說是不公平的。這些內容沒有進一步明確規范, 進一步放寬, 將不利于企業跨國經營的財務管理和降低經營風險, 也不利于稅收管理。
4、缺乏延期繳稅條款。原因是會計年度各國不同, 如日本、美國等國是從四月一日到次年的三月三十一日, 新加坡則由納稅人自選, 可以是公歷制, 也可以是四月一日至次年的三月三十一日, 還可以是納稅人認為其他適合的會計核算年度。若按我國的公歷制, 難以銜接。
5、對特定的項目沒有給予稅收優惠傾斜。我國目前對特定項目和產業的對外投資稅收優惠還幾乎是空白, 體現不出產業發展導向, 也不利于促進國內產業升級。
6、在相關財政金融扶持政策和技術信息服務等方面還有所欠缺。目前, 我國在相關促進對外投資的財政金融扶持政策方面還比較滯后, 許多方面還是空白, 有必要借鑒其他國家經驗加以完善, 政府在這些方面還應該給予進一步的鼓勵和支持。
三、完善我國鼓勵對外投資稅收政策的對策和建議
針對以上分析的問題, 借鑒各國稅收優惠鼓勵對外投資的經驗, 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予以完善:
1、進一步拓展稅收協定簽訂面
要加快稅收協定的談判簽署速度, 避免境外所得的重復課稅。同時要爭取列入有理、有利的條文, 因為各國稅制不同, 一項所得在來源國還是居民國征稅, 往往形成較大的稅負差異。另外要利用稅收協定中的相互磋商程序, 調解境外投資企業的稅務糾紛,盡可能為內資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創造條件。
2、要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 進一步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
要進一步深化企業所得稅改革, 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 進一步降低稅率, 體現企業所得稅實際負擔水平, 按照稅收中性和提高稅收效率相結合原則, 糾正稅收對市場經濟的偏差??梢钥紤]對境外所得定期免稅, 即對經國家批準對外投資辦企業, 在獲利的頭三到五年內的所得, 均免予補征所得稅。
3、稅收抵免和虧損結轉彌補制度要進一步完善
就直接稅收抵免而言,從國際經驗、我國現實國情和實施 “走出去”戰略出發, 可以考慮借鑒美國等國家的綜合限額抵免法。這也可以降低征管難度, 提高效率。為了防止稅收流失, 可以對某些低稅率的大宗收入項目, 實施專門的限額抵免法。
就間接抵免而言, 要借鑒有關國家的政策經驗,明確間接抵免的適用對象和條件, 完善我國的稅收間接抵免機制, 提高稅收征管水平。同時要規范相關的成本費用列支標準, 可以借鑒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的做法, 允許承認境外所得按照國外稅法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 又對其中一些重要的項目進行調整, 將這個問題與反逃 ( 避) 稅結合起來, 按照跨國收入和費用分配的原則進行調整, 以此確定納稅人境外收入的應納稅所得額。對于虧損彌補, 可以考慮有關國家向前結轉彌補虧損的規定, 以降低企業經營的財務風險。
4、延期繳稅
為了鼓勵企業對外再投資, 可以增加境外收入延繳稅款的規定。對企業來源于境外的所得, 只在匯回國內時征稅, 未匯回暫不征稅。
5、稅收饒讓
目前發達國家較少運用稅收饒讓條款, 而發展中國家的稅收饒讓則運用較多。因此要加快與發展中國家簽訂稅收饒讓的條款。給予對外投資者的稅收饒讓, 有助于我國資本開拓發展中國家市場, 因為很多發展中國家正處在工業化的起步或初始階段, 出臺的優惠規定相對較多。特別是我國周邊的一些國家, 如越南、泰國、朝鮮等, 采用稅收饒讓, 更有助于我國中小資本向這些周邊小國的投資辦企業。
6、特定項目稅收優惠
對于國家重點鼓勵的產業和企業項目的應給予更多優惠, 比如國內一些機構直接到發達國家投資進行技術開發, 這種情況應該得到稅收方面的大力支持。對于工程設計咨詢等位居產業上游的龍頭企業, 由于它們可以帶動下游相關一系列產業的發展, 因此應獲得一定的優惠。另外, 當前國家能源如此緊張, 對外投資中的資源開發企業也應獲得稅收上的照顧。還有, 這幾年國內的就業形勢嚴峻, 在輸出對外勞務的同時也應考慮個人所得稅的稅率的調整。對于出口退稅,對于通過境外投資項目而帶動出口的機器設備、
7、其他財政金融的扶持措施
要加強出口財政補貼, 設立各類促進境外市場開拓的基金或資金。建立境外投資保險體制, 完善境外投資信貸等, 同時要規范信息服務, 加強技術援助,加強境外投資的引導。還可以借鑒有關國家和地區的投資準備金的制度, 充分發揮財政金融政策在鼓勵對外投資中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佐、劉鐵英: 中國涉外稅收指南, 法律出版社,2000 年 9 月第 1 版。
?。?] 楊斌: 國際稅收,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3 年 6 月第1 版。
?。?] 王選匯: 要把企業走出國門的國內稅收問題解決好, 涉外稅務, 2002 年第 7 期。
Copyright © 2000 - m.electedte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
套餐D大額券
¥
去使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a | 国产香蕉在线观看 | 澳门a毛片免费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免费 | 人人模人人看 | 污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日韩精品免费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 | 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图片 | 成人在线免费av | 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软件 | 99热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第一福利 | 美女视频网站色 | 成人瑟瑟 | 久久熟 | 成人免费视频观看 |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 曰韩黄色一级片 | 中文字幕三级 | 国产精品视频yy9099 | 国产成人黄色片 | 国产久| 91精品久久久久 | 日本视频在线 | 精品国产影院 | 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成人 | 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 | 日韩久久视频 | 黄色一级免费 | 亚洲精品麻豆 | 天堂a√在线 | 免费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