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內容提要: 國際投資稅收對于一國經濟活動乃至其他相關利益的國家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隨著WTO的加入,我國經濟將面臨一個更加開放的環境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因此,我們有必要全面認識國際投資稅收及其政策取向,正視我國現階段國際投資稅收政策在實際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出路。 |
關鍵詞: 國際投資;稅收政策;負面效應;政策調整
一、我國現行國際投資稅收政策的基本內容
(一)引進外資的稅收優惠政策
我國對外商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是伴隨著經濟的改革開放而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集中體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的特點。其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普惠型的稅收優惠政策。
為了實現吸引外資、引進技術的開放政策目標,我國在全國范圍內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一是在所得稅方面,主要采取的是鼓勵生產性投資的政策,通過降低名義稅率、免稅期、減半征收、再投資退稅等優惠手段,來降低外國投資企業的稅收負擔,對股息、利息、特許權使用費征收的預提稅,中國按對外簽訂的稅收協定所規定的、優于國內法規定的稅率征稅。二是在流轉稅方面,規定外資企業可以享受退回,原因1994年后改征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而使稅負超過原有工商統一稅與特別消費稅的部分稅額優惠(已于1999年起停止執行);對符合規定的外資企業的進口設備和原材料以及相關出口產品的關稅、增值稅給予免稅或退稅的優惠。此外,對開辦初期納稅困難的外資企業還給予定期減免稅優惠。
2、區域型的稅收優惠政策。
除普惠型稅收優惠政策外,在特定區域還給予外資企業更加優惠的稅收政策,從而形成了階梯式的稅收優惠模式。這類特定區域主要是指下列兩類地區:一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形成的特定經濟地區,包括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沿海14個港口城市老市區、沿海經濟開放區、海南省、上海浦東高新開發區等。在這些地區投資的外國資本,可以享受程度不同的所得稅減免稅優惠和15%的低稅率優惠。二是老少邊窮等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為了實現各地區經濟的平衡發展,國家規定,在此類地區新設立企業外資,可享受3年免稅或減征的優惠。
3、產業型的稅收優惠政策。
為了與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目標相吻合,國家對外國資本的產業流向進行了稅收政策上的調控,在現行的外資稅收政策中規定了一系列的產業優惠政策,包括對投資高風險產業的外商投資企業實行投資虧損結轉的稅收優惠,對能源開發、交通設施建設、農林牧業生產等國家鼓勵的項目實行免征或降低所得稅稅率的優惠,對特殊行業、特定企業投資實行減免稅的優惠等。
(二)中性的對外投資稅收政策
與全面的多層次優惠型的吸引外資稅收政策相比,我國現行稅收政策對跨國企業的對外投資,幾乎沒有任何的稅收激勵政策,無論從事跨國經營與否,適用統一的無差異性的稅收政策。目前,我國對跨國企業所得的課稅制定及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采用抵免法來消除跨國企業所承擔的國際雙重稅負。
我國稅法規定,對于本國企業米自于境外所得在境外已經繳納的所得稅,可持納稅憑證,在按照我國稅法規定稅率計算的應納所得稅額內申請抵免。
2、跨國企業在東道國所享受的減稅或免稅待遇視不同情況處理。
我國稅法中對這一問題的處理分為兩種情況:第一,實行稅收饒讓抵免。依據我國與意大利、泰國、南斯拉夫、馬來西亞、韓國、印度等國所簽訂的稅收協定,雙方各自承擔對其居民從對方國家得到的減免稅待遇,給予視同已征稅抵扣的義務。對投資于上述幾個國家的中國跨國公司在這些國家所獲得的減稅或免稅待遇我國給予承認。第二,不實行稅收饒讓抵免。依據我國與其他40個國家所簽訂的稅收協定,僅僅是締約國對方承擔稅收饒讓的協定義務,我國政府對于投資于這些國家的我國跨國公司在這些國家所獲得的減免稅待遇不予承認,而只是實行稅收抵免。
3、對跨國企業的跨國所得實行稅收抵免的限制條件。
我國稅法規定:納稅人來源于境外所得在境外實際繳納的稅款,超過扣除限額的,可用以后年度內扣除的余額補扣,補扣期限最長不得超過5年。在跨國企業有來源于多國境外所得時,規定采用分國限額法來消除國際重復征稅。在跨國企業有來源于多項境外所得時,規定采用不分項限額法來消除國際重復征稅。
二、我國現行國際投資稅收政策的負面效應
(一)外商投資企業稅收政策的負面效應
第一,內外資企業政策存在過度差別待遇,影響了公平競爭機制的有效運轉。我國實施了內外有別的兩套所得稅稅法,對外商投資企業的稅收政策多以鼓勵性優惠為主,其中大多數政策還沿用至今。雖然兩套稅法規定的法定稅率均為33%,但由于稅前列支辦法和稅收優惠辦法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導致外資贏利企業實際繳納的所得稅僅約占其實現利潤的12.7%,若再考慮到免稅期和免稅利潤等優惠,其實際負擔率僅為8.1%.在8.1%的實際負擔中,經濟特區僅為5%,沿海開放地區為9%,其他一般地區為15%左右。而內資企業即使在扣除有限的減免稅和稅前減免等因素后,其所得稅的實際負擔率仍約為28%,是外資企業的3倍多。
第二,普惠型的外資稅收政策與國寥產業政策目標不吻合,未能有效發揮稅收政策的產業導向作用。現有的稅收優惠政策從總體上存在這樣的缺陷:一是只對農林牧等幾個行業的特殊優惠進行了粗線條的規定,對其他行業則不分產業性質實行“一刀切”的優惠政策,使產業導向模糊;二是稅收優惠向新辦企業傾斜力度大,而對那些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較好的老的外資企業,則少有優惠;三是現行的稅收優惠手段對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企業的引力失效,而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過度照顧更加劇了外資流向集中于非高、精、尖產業的不合理現象。
第三,過于傾斜的區域性外資稅收優惠政策,加大了地區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階梯式”傾斜的區域性外資稅收政策,使我國東部地區的投資回報率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加上東部地區的投資環境本來就優于中西部地區,致使大量外資涌入東部。以1998年為例,東、中、西部地區的外商投資比例分別為87.52%、8.36%、4.12%.從目前所反映的投資數據來看,外國資本和先進技術的“東高兩低”的基本格局并未改變,2001年東部地區的外商直接投資比例仍然比中西部地區高出近54個百分點。長此以往,勢必將嚴重阻礙地區經濟的平衡與協調發展。
第四,稅收優惠的形式單調,稅收政策手段實施過程未呈現動態性。單純從量的角度來看,我國對外資所提供的稅收優惠政策并不少,從降低稅率、減半征收、免稅期優惠到再投資退稅、虧損結轉等,這些優惠形式絕大部分都屬于直接優惠的方式,間接優惠的形式很少,因此其政策效果并不令人滿意,甚至有的政策失去了其鼓勵性的正面效應。另外,開放至今,我國的外商直接投資稅收優惠政策目標經歷了鼓勵國際資本向“特定地區投資一資本密集型項目投資一技術密集型項目投資”的動態過程,但稅收優惠政策手段并沒有根據不同的政策目標作相應的調整變化。在不同的目標下,均采用了前述的初級優惠手段。
(二)對外投資稅收政策的負面效應
對國內企業的海外投資,我國尚無宏觀的大力支持性的政策與規劃,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是政出多門、分頭管理。從前面的稅收政策分析也可以看出,我國現行的跨國企業境外所得課稅政策與制度和對外投資的總體宏觀政策一樣,幾乎都是一種無激勵性與投資導向性的政策,這種無差異性的政策體系制約了對外投資的發展。
第一,對外直接投資總量偏小。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數量與我國的整體經濟實力和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極不相稱。據統計,1999年主要發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流人額與流出額之間的比例為1∶4.49,即在引進1個單位直接投資的同時,向外直接投資4.49個單位;發展中國家該比例為1∶0.47,而中國的比例為1∶0.09.這種現象不僅不利于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而且也不利于我國爭取到國際分工體系中的有利地位。
第二、對外直接投資項目偏小。在我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中,投資規模以中小項目為主,1999年平均投資額為100萬美元左右,而前蘇聯、東歐為140萬美元,發展中國家為260萬美元,發達國家為600萬美元。
第三,對外直接投資的地域分布不合理。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主要集中于港澳地區,占我國海外投資企業總數的50%以上。除港澳地區以外,我國投資排前10名的國家依次是美國、俄羅斯、泰國、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南非,其中,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非貿易性投資占70%以上,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投資不足30%.
三、調整國際投資稅收政策的具體思路
我國目前調整加入WTO后的國際投資稅收政策的重點應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調整不符合WTO規則的國際投資稅收優惠政策
第一,稅收優惠產業與技術結構的調整。要實現外國投資稅收政策從地區優惠為主向以產業技術優惠為主的轉化,必須首先統一內外資兩個企業所得稅,原則上取消地區性的稅收優惠,實行全國統一產業技術導向型的稅收優惠政策。在優惠政策上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按照產業發展序列,對投資于先驅產業的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實行完全相同的普遍優惠政策。第二層次,在普遍優惠的基礎上,再對投資于先驅產業和技術密集型項目的外資企業實行特殊優惠政策。
第二,稅收優惠地區結構的調整。針對中西部地區擴大開放、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的需要,在稅收政策方面,一方面要逐步取消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經濟發達地區所享有的特殊優惠政策,另一方面,對投資于經濟不發達地區先驅產業的外資企業要給予高于一般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
第三、稅收優惠方式的調整。應豐富調節手段在保留并完善減免稅等直接優惠方式的基礎上,逐步增加間接優惠,如準許加速折舊收回投資、實行投資抵扣、規定特定范圍費用開支的扣除、特定準備金的稅前扣除等,從而使優惠形式多樣化。
(二)發揮稅收調控作用,支持我國企業打好“入世”基礎,大力發展對外投資
第一,面對跨國企業的競爭,要利用好WTO的過渡期規定,充分發揮稅收調控作用,支持幼稚產業的發展。
第二,建立對外投資稅收體系。首先要完善跨國投資企業所得稅稅收政策,對投資海外的企業要給予稅收上的扶持;其次要建立發達的國際稅收協定網絡,積極推動支持企業對外投資,鼓勵有富余生產能力和有成熟技術的制造業向外投資辦廠,從而促進跨國資本的雙向流動。
(三)以全球化為大背景,重視國際稅收領域的工作
第一,要注意研究國際稅收管理領域的新問題。應盡快制定電子商務適用稅收政策、跨國金融衍生交易稅收政策等,對日益增多的跨國公司的稅收管理,也需要研究制定措施。
第二,要注意積極推行反避稅工作。應繼續完善轉讓定價稅收管理法規,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盡快制定實施預約定價制度。考慮到居民法人跨國投資的反避稅問題,要在條件成熟時,制定受控外國公司法。
第三,要重視國際稅收協定的執行。隨著加入WTO,稅收協定的執行將成為國際投資稅收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種形勢下,我們要從注重協定的談簽轉到談簽與執行并重上來。要擴大對已談簽生效的稅收協定的宣傳,把對外投資和吸引外資的稅收政策調整與協定執行和反避稅工作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上海財經人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1中國財政發展報告[R].
[2]劉佐。中國所得稅[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3]千誠堯。試論兩種所得稅優惠政策的統一和完善[J].稅務研究,2003,(12)。
[4]王文舉,徐琳。試論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問題和對策[J].財貿研究,2000,(2)。
上一篇:可持續發展與我國的稅收政策選擇
Copyright © 2000 - m.electedte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
套餐D大額券
¥
去使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在线一区 |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日本欧美在线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四 |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偷拍视频一区二区 | 综合视频在线 |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 | 国产成人免费 | 91福利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岛一本蜜乳 | 久久久久久麻豆 | 男人的av| 欧美日韩亚洲成人 | 免费av在线 | 高清国产一区 |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 | 福利国产|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小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乱码 | 欧美一级片在线看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 黄色毛片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 国产区在线 | 久久精品一 | 日韩三级一区 | 9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96 | 夜夜艹天天干 | 黄色一级大片在线免费看产 | 欧美乱大交做爰xxxⅹ性3 | 色婷婷成人精品综合一区 | 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久久免费国产精品 | 最近的2019中文字幕免费一页 | 一区福利 | 精品久久电影 | 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