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摘 要:一年多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初見成效,東北三省經濟運行狀況良好。但同時,當前東北老工業基地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文章從這一角度出發,分析了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中,財稅政策所能發揮的導向和調節作用。
關鍵詞:東北老工業基地 東北三省 財稅政策
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區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決策。一年多來,在國家實施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推動下,東北三省經濟體制改革力度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經濟增長的速度迅速,經濟效益提高明顯,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取得了良好的開端。2004年,東北三省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5133.9億元,同比增長12.3%,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東北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完成增加值4869.6億元,比上年增長19.7%,是連續多年來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28億元,同比增長35.5%.東北三省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7231萬噸,增長了15.3%,糧食產量和肉類產量的增幅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6個百分點,為保障全國糧食供應穩定和穩定糧價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三省農民年均純收入首次超過3100元,增長16.7%,超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幅度,扣除價格因素外,增幅仍大大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業基礎地位得以加強,農民收入大幅提高。2004年東北三省失業比率比2003年有所下降,同時擴大再就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在進一步完善。在擴大開放、引進外資的過程中,東北三省實際利用外資59.4億美元,同比增長83.6%.雖其絕對值仍低于沿海地區,但增幅大大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實際利用外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62百分點左右,東北三省國有投資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34.5%、41.4%和55.8%,增幅分別高于各省固定資產投資增幅7個以上百分點,招商引資成績突出,民營經濟發展迅猛。
一、目前東北老工業基地存在的突出問題
1.經濟結構不合理,國有企業缺少發展活力。在東北三省,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過大。2002年底,遼寧省國有工業企業總產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62%,比全國平均水平大約高20個百分點,而黑龍江和吉林的國有工業企業總產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更高,大約在80%左右。國企幾乎在各個產業都占有主體地位,對民營企業的發展具有“擠出效應”,導致東北地區民營企業發展緩慢。而且,一些國有企業缺乏自主的結構調整機制,大部分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存在辦社會職能,改組改制的負擔重,企業負債率高,自我積累與發展能力嚴重不足,極大地束縛了國有經濟自身的發展。
2.金融風險嚴重,金融形勢嚴峻。由于不良貸款居高不下,逃廢銀行債務情況十分嚴重,東北三省銀行資產呆壞賬比率比全國平均高出15個百分點,在黑龍江和吉林則高出20個百分點,構成了區域性的金融隱患。如2004年遼寧省國有企業的不良貸款約1900億元,其中由政府發紅頭文件“點貸”的就有740億元,另外還欠地方政府約700億元,數額十分巨大。從結構上看,呆滯、呆賬貸款占不良貸款總額的93.5%,風險高度集中。
3.就業再就業問題突出,社會保障覆蓋面小。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東北老工業基地就業和再就業矛盾突出。如吉林每年新增勞動力30萬,再加上現存國有企業、集體下崗職工56萬人和24萬登記失業人員,每年約有110萬人需要解決就業問題。基本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資金缺口大,一些集體所有制企業職工尚未參加養老保險,社會保障能力過弱。城市中有權享受養老、醫療、失業保障待遇的人員,只占城市總人口10%左右,90%的城市人口被排斥在社會保障覆蓋范圍之外。
4.資源型產業優勢消失,可持續發展受滯。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東北老工業基地部分重點地區的資源如煤礦、森林已完全枯竭或瀕臨枯竭,面臨著必須全面轉產的局面。部分地區資源的開采成本也大幅度上升,失去了原有的經濟優勢。如黑龍江占全國石油產量50%的大慶油田,可采儲量只剩下30%,到2020年年產量只能維持在2000萬噸左右,開采成本也大大提高;鶴崗、雞西、雙鴨山、七臺河4大煤炭生產基地已面臨煤炭資源枯竭或大量并井的局面;最大的森林工業基地伊春16個林業局中,已有12個無木可采,可采有成熟林只剩下1.7%,可采木材不足500萬立方米。同時,由于國內新的資源區產量增加,以及國外進口石油、鐵礦石等資源量加大,國內眾多品種的資源性產品由過去的短缺轉為過剩,進一步導致東北老工業基地資源性產業地位的下降,影響到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5.固定資產投資投入不足,技術創新能力薄弱。長期以來,東北老工業基地特別是裝備制造業,由于長期缺乏資金投入,技術改造欠賬很多,設備老化、技術陳舊落后。如吉林省工業企業的工藝裝備只有15%屬于20世紀90年代的水平,60%以上屬于70~80年代水平,還有15%屬于50~60年代水平。另外,東北三省技術人才流失嚴重,缺乏技術特別是核心技術的研發能力,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小且比重低,缺乏對經濟增長的整體帶動作用,導致東北老工業基地增長缺乏后勁。
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財稅支持政策
20世紀美國彼德教授提出:
城市競爭力(UC)=F(經濟因素、戰略因素)。
其中:經濟因素=生產要素+基礎設施+區位優勢+經濟結構+城市環境
戰略因素=政府效率+城市戰略+公私部門合作+制度的靈活性
這個公式強調,政府有責任創造有競爭力的硬環境,創造有聚集力的軟環境,尤其是在制度、文化和管理上應大力地改革和創新。就東北老工業基地而言,從歷史原因和體制性、結構性原因分析,東北企業特別是一些老的國有企業當中,社會包袱沉重,面臨比較大的困難,需要政府的幫助走出困境;從建立新體制的角度分析,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任務屬于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范圍;從國有企業直接所有者的角度分析,政府在國有企業轉軌過程中也應承擔特殊責任。因此在振興東北戰略實施中,政府有責任和義務適當地給予政策支持。財政和稅收政策是政府支持的重要調節工具。
促進東北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可以供選擇的財政政策包括:
1.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財政政策。加快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度的改革,推進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并立法工作,并且提高稅收立法級次,使其成為真正的稅收法律;將企業所得稅稅率降至24%,減輕東北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稅收負擔,增加企業稅后留利,吸引促進民間資本進入東北老工業地區企業;對投資東北三省的企業用于再投資的資本和利潤,實行投資免稅和再投資退稅政策,減少外資和民間資本的流出;對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與東北地區國有企業間的兼并、聯合和重組,減免企業所得稅,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發展國有、集體和非公有資本相互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和扶持民營經濟的成本和壯大。
2.解決融資問題的財稅政策。批準設立民營銀行試點,對新設民營銀行,自開始生產經營之日起,免企業所得稅三年,鼓勵民營銀行發展,解決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融資貸款難的問題;設立老工業基地結構調整基金,用于重點國有企業重大項目的資本金投入;減輕老工業基地財政上繳比例;允許地方政府變現部分國有資產和轉讓土地,多渠道籌集資金;繼續給予東北老工業基地國債資金傾斜政策,對優勢企業實行國債資金風險投資政策;降低東北老工業基地地方財政資金的配置率和地方轉貸比例;允許東北老工業基地發行地方國債。
3.推進就業的財稅政策。建立下崗工人再就業培訓制度,加強對在職員工適應新技術的培訓,對培訓單位取得的收入減免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為就業轉移創造做好準備;對安置大集體人員以及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困難職工達到法定比例的企業,按照安置失業人員的相關政策減免企業所得稅,鼓勵企業安置職工就業。
4.建設社會保障體系的財稅政策。解決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問題,推廣遼寧試點經驗,實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并軌,加大養老保險轉移支付力度,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時機成熟之際,開征社會保障稅。
5.鼓勵可持續發展的財稅政策。對于針對資源枯竭或衰退性產業轉產而發展起來的接續產業,減免企業所得稅,并準予加速折舊,鼓勵單一資源型和原材料老工業基地發展接續產業,促進就業由資源枯竭或衰退性產業逐步向新興產業轉移;對于高耗能、高耗原材料市場的約束型產業,因能源、原材料價格上升而缺乏市場競爭力的產業向國內外的空間轉移時,減免企業所得稅,并對其技術改造項目予以財政支持,鼓勵其通過技術改造向高端產品發展。
6.支持技術改造的財稅政策。擴大企業所得稅研究開發經費加計扣除優惠政策適用范圍,不論企業是否盈虧,對于企業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其比上年實際發生額增長達到10%以上(含10%),除當年實際發生的費用除按規定據實列支外,均可再按其實際發生額的50%抵扣當年應納稅所得額,鼓勵東北老工業基地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加快技術改造力度,加強技術創新與業務創新,加快自主研發成果的產業化;對國家鼓勵類產業的項目,在投資總額內進口自用設備,除國家規定不予免稅的商品外,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并準予加速折舊,鼓勵企業更新創造傳統產業所需的信息技術和裝備;對于國家掌握的重大裝備國產化項目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優先在老工業基地布局,通過買方信貸、政策采購、國債資金等方式予以支持;對于光電子、計算機軟件等高新技術領域的科技轉化成果免征企業所得稅,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盡快發展成為帶動東北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先導產業,提升東北地區的競爭力;取消企業所得稅計稅工資稅前扣除標準的規定,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企業將個人收入與業績掛鉤,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特別是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拔尖人才,改變東北三省人才外流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張國寶。2004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開局良好。振興東北網,2005.3.3
2.張文魁。東北振興與國企改革政策創新。中國經濟時報,2004.5.21
3.李晶。資源稅稅費改革分析及政策建議。發展研究參考,2005.7.12
4.陳佳貴。為振興老工業基地提供制度保證,人民日報2003.11.27
5.杜學靜,任芳。國資委將四管齊下加大東北國企改革力度。新華網,2003.12.23
上一篇:完善我國個人所得稅的法律思考
Copyright © 2000 - m.electedte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
套餐D大額券
¥
去使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av影院在线 | 欧美黄在线 | 激情五月婷婷 |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九色 | 亚洲一区在线不卡 |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午夜 |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大片一区二区三区 | 99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韩欧美网 | 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日爱影视 | 成人播放 | 亚洲高清自拍 | 日韩免费不卡视频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欧美福利专区 |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 | 亚洲精品欧美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免费 | 在线欧美日韩 | 高清免费毛片 |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99久久| a及毛片|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 国产高清一二三区 |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 日韩免费网站 |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 | 久久久久久精彩视频 |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51ⅴ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 久久精品在这里 | 最新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 在线欧美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