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企業領導對內部會計控制管理的重視程度
一方面,要強化企業領導的會計法規意識,使之自覺遵守法律規定;另一方面,要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管理領導責任制,將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管理的好壞與主要領導的政績業績考核結合起來,一級抓一級,層層負責,將內部會計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并建立多層次的會計控制體系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應當明確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權責,使其各負其責,相互獨立、制衡。在此基礎上,建立多層次的會計控制體系。主要包括:
1.所有者對經營者的控制。一方面所有者通過約束和激勵機制控制經營者;另一方面經營者通過正確的決策和有效地履行受托經營責任,從而獲得期望報酬。
2.財務總監控制。首先,財務總監是由所有者委派或聘任的,是所有者利益的維護者,是由于其人事和經濟利益獨立于企業經營管理之外,故其可以客觀公正地提供經營者的真實信息,同時對企業重大交易、資產變動等擁有審批權;其次,財務總監能夠對經營者進行有效地監督控制,對不合理的會計行為予以及時制止,對重大財務問題及時向所有者匯報。
3.會計部門和會計人員控制。一方面通過嚴格執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相關和一致;另一方面按照國家有關財務管理規定,對不合理的費用開支予以抵制,保證企業財產的安全完整。
加強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管理
1.組織結構控制。按照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科學劃分企業內部各部門的職責權限,形成相互制衡機制。不相容職務主要包括授權批準、業務主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稽核檢查等職務。確保資產保管與會計核算相分離、經營責權與會計責任相分離、授權與執行、保管、審查、記錄等相分離。
2.授權批準控制。明確各職能部門授權批準范圍、權限、程序、責任等,保證企業權責分明,管理科學。
3.預算控制。要以營業收入、成本費用、現金流量為重點,推行全面預算管理。要科學規范企業預算的編制、審定、下達、執行程序、對預算結果及時進行分析,對預算差異進行控制。
4.財產保全控制。嚴格限制未授權人員對財產直接接觸,采取定期盤點,賬實核對,財產保險等措施,確保各種財產的安全完整。
5.風險控制。各單位要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通過風險的預警、識別、評估、分析、報告等措施,對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進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6.財會人員素質控制。通過科學合理的聘用、培訓、輪崗、考核、獎勵、晉升、淘汰等辦法,提高財會人員整體素質。
7.內部報告控制。在真實、完整地對外披露企業財務信息的前提下,借助管理會計手段,完善內部管理報告制度,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8.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控制。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減少和消除人為控制因素,確保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實施;同時要加強對財會電子信息系統的開發和維護、數據輸出入、文件儲存和保管、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在保證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合理且具有獨立性的前提下,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由內部審計部門來完成評價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效果是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這是因為:一是企業內有了獨立的審計機構和素質不斷提高的審計人員;二是內部審計人員比較熟悉本單位的情況,發現問題能夠及時提出建議、采取措施;三是可以減少管理成本,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強化外部監督與約束機制
一是要發揮政府在建立內部會計控制方面的作用。在管理者內部會計控制觀念普遍淡薄的情況下,應當依靠政府的權威性,按照有關法律法規來規范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實施。要加大執行力度,對不能加強企業自身內部會計控制、違反法律法規導致企業目標沒有實現的,應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責任。二是通過中介組織,依據獨立審計準則,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對企業的財務報告進行評估,及時發現企業有失“公允”及其他不當的會計行為,對企業實施會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