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企業很熱衷于納稅籌劃,但多數企業目前還處在就籌劃談籌劃的階段,認為籌劃就是做好賬,基本上是財務人員的工作。這種認識很片面。實際上,做納稅籌劃必須從強化內部管理入手。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管理,從國內到國外,每一個成功的企業背后都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機制,管理是公司得以長足發展的手段。從微軟,IBM等國際著名企業到中國的海爾,都有自己完善而有效的管理體系。現在很多企業都在學習海爾模式,實際上就是學習海爾的管理方式,通過管理使企業得以規范發展,提高競爭能力,逐步走向國際市場,成為國際著名企業。
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管理必須滲透到公司的每個部門。如營銷的管理、采購的管理、員工的管理、財務的管理等等。公司的每一項業務,公司運作的每一個環節都存在著管理,不同的管理方式都是有不同的目的。比如:采購管理主要是為了保證原材料最低的價格,保質、保量按時供應,保證生產部門工作的順利進行。生產的管理是為了保證在最低的成本下,生產出質量最好的產品等等。無論怎樣管理,其目的都是:規范運作、規避風險、做大做強。
但目前企業最缺乏的一種管理就是稅收管理。為什么很多企業在稅收上都有些困惑?為什么稅務機關稽查過程中很多企業都出問題?難道企業都想偷稅嗎?我認為不是,主要原因是在納稅過程中不規范,缺乏管理而造成的。
什么是企業的稅收管理?公司稅收管理就是運用管理的手段,制定各種制度對公司的經營過程加以控制,達到規范納稅行為、規避稅收風險的目的。如:公司的車輛要加油,為什么很多取得的發票都是普通發票,沒有取得增值稅發票?可能加油站的窗口沒有增值稅發票,專用發票一般放在公司財務部門,這樣給用戶帶來不便。客戶不可能到加油站加油后,再到石油公司財務開增值稅發票。怎樣解決這一問題?這就需要用戶根據加油站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比如:公司統一到石油公司買油票,開具增值稅發票,車輛拿油票加油,這樣可取得專用發票,為公司節省17%的增值稅。這就是一種管理方式,通過這種方式的管理來達到取得專用發票的目的。
為什么要對經營過程加以管理來規避稅收的風險呢?
因為稅收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如:產品的銷售產生了增值稅,為客戶提供服務產生了營業稅,沒有這些經營行為哪來的稅收?不同的行為產生了不同的稅收,因此,我們要對業務過程進行管理,運用現行的稅收政策,制定與其相對應的方式方法對經營過程進行控制、調整達到規避稅收風險的目的,這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納稅籌劃”。
納稅籌劃是公司的整體行為,絕對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事情。
比如:某公司老板由于工作需要,從財務部門領取30萬元買轎車。經銷商問:“誰買車?”老板說:“我買車。”于是老板將個人身份證拿出來辦理了各種手續。一個月后,車輛發生了很多費用,老板將單據拿到財務報了銷。后來稅務機關對該公司進行稅收檢查,認為汽車所發生的費用是老板個人的消費支出,不能在企業管理費用中列支,不允許稅前扣除,需要進行納稅調整,補繳企業所得稅同時處以罰款。
這里的問題就出在該老板以個人名義買車,其行為構成了從公司借了30萬元個人買車。個人擁有的車費用怎么能到公司報銷呢?如果買車時,以公司的名義買,那自然就可以報銷了。這說明公司在購車過程中缺乏稅收意識,錯誤決策給公司帶來了稅收風險。這實際上是公司沒有對業務過程進行稅收管理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