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兩點:一是結賬的限制。根據現行會計制度月末結賬后,當月不能再編制會計憑證;年終結賬后,當年不能再編制會計憑證,這是會計調整問題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人提出,在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中取消結賬要求,或者系統能提供反結賬功能。從目前情況看,在沒有適當的控制措施保證下,取消結賬和反結賬都不符合系統數據安全的要求。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跨年度的調整事項確認后,由于會計分期的限制而不能進入相應的會計年度進行核算,是會計調整處理問題存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如果完全取消會計分期,同樣不能規范地解決會計調整問題,也不符合企業加強經營管理和國家宏觀調控的要求。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就是對會計核算的社會經濟環境的合理判斷。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以及人們對會計核算認識的不斷深化,需要對原有的會計核算的限制作適當調整。虛擬會計期間有助于會計調整處理問題的解決。
虛擬會計期間,是對現實時間的一種虛擬,它作為會計年度的備用核算期間,專門用于處理跨年度的會計調整業務。若無需啟用虛擬會計期間,會計年度就是現實中的會計年度;若需要啟用虛擬會計期間,會計年度由現實的會計年度和虛擬會計期間組成。虛擬會計期間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1、解決會計調整業務處理問題的需要。會計信息系統數據處理的起點是編制記賬憑證,記賬憑證編制好以后,經過審核、記賬后,期末進行結賬處理時,系統按一定規則和程序由相關賬簿生成會計報表,并將期末數結轉下一期。在虛擬會計期間處理跨年度的會計調整業務,可以將跨年度會計調整業務的處理納入系統正常的數據處理軌道,滿足系統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的數據流轉要求,以保證系統數據的安全。同時也能很好地解決會計調整業務處理方法粗糙的問題。
2、會計調整業務數據處理自動化的需要。在我國,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已使會計調整以外的其他業務的核算實現了數據處理的自動化,在會計調整業務處理中卻要通過人工的方法來干預系統數據的自動處理,這顯然有違會計電算化的初衷。虛擬會計期間的實現有助于系統實現會計調整業務數據處理的自動化,從根本上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
虛擬會計期間主要是基于會計電算化的考慮,其實現可分以下兩步:
1、設置。設置虛擬會計期間可在現有的財務軟件上進行,在軟件維護中屬功能擴充及完善性維護,可由軟件開發商或專職的會計軟件維護員在適當的監督下進行。具體做法是,在會計年度中的12個月份下面增設“13月”,同時設置“更新期初余額”和“更新期末余額”功能。在會計報表中增設調整專欄反映“13月”調整結果,以實現系統處理數據的連續性和完善性。軟件修改后進行試運行,確認正確的數據處理結果,再組織驗收。軟件修改后要形成新的文檔資料,連同源程序清單和軟件備份一并存檔。
2、啟用。軟件修改通過驗收并下達正式使用通知后,修改后的軟件才能投入正式運行。在具體使用中,為系統數據的安全起見,涉及跨年度的會計調整業務,可以由經特別授權的系統操作員,調出需要調整的會計年度的賬套,在激活虛擬會計期間的同時,將12月份的賬簿期末數結轉為“13月份”的期初數,在“13月份”處理會計調整業務。處理結束后再進行結賬處理,并將期末數結轉下一年度。系統通過“更新期初余額”和“更新期末余額”功能實現對原有數據的更新。需要說明的是,虛擬會計期間一旦被啟用,系統將自動保存啟用標記。
若出現涉及若干年度的會計調整業務,虛擬會計期間的設置給這些調整提供了一個極為便利的方法:順次調出各年度的賬套,并激活該年度的虛擬會計期間,在這個期間處理該年度的調整業務,處理結束后將結果結轉下一期。這種順次的調整,使系統處理數據的連續性和安全性有了可靠的保障,同時也使各年度會計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有了保證。可見,在虛擬會計期間處理會計調整業務比人工設制期初數、期末數更安全、更科學。
虛擬會計期間作為會計年度的備用期間,其處理會計調整業務的程序與其他月份正常發生的業務一樣,相當于用紅字沖正法或補充登記法來調整該年度的賬務處理結果。下面通過對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調整說明虛擬會計期間的應用。
A公司2001年11月向B公司賒銷一批產品,價款為292500元(含增值稅),銷售成本200000元。2001年12月22日,A公司接到B公司通知,B公司在驗收物資時,發現該批產品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需要退貨,A公司希望通過與B公司協商解決問題,協商正在進行中。A公司資產負債表日將該筆應收賬款292500元列示于資產負債表“應收賬款”項目內,公司按應收賬款余額的5%計提了壞賬準備。2002年1月10日,雙方協商未成,A公司于2002年1月15日收到退回的產品及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發票聯和抵扣聯(假定該產品的增值稅稅率為17%,A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A公司按15%提取盈余公積)。
A公司根據會計制度的規定,判斷該事項屬于調整事項。在傳統的會計期間下,其會計處理分為如下幾個步驟:
1、調整銷售收入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5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42500
貸:應收賬款——B公司 292500
2、調整壞賬準備余額
借:壞賬準備 146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4625
3、調整銷售成本
借:庫存商品 200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00000
4、調整應交所得稅[(250000-200000-14625)×33%]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11673.8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1673.8
5、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余額轉入利潤分配(250000-200000-14625-11673.8)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3701.2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3701.2
6、調整利潤分配有關數字(23701.2×15%)
借:盈余公積 3555.18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555.18
7、調整2001年度會計報表的期末數和2002年度會計報表的期初數。
在虛擬會計期間下,其會計處理第1、2、3、4、6步同傳統會計期間下的處理方法,第5步為結轉損益的調整,分錄為:
借:本年利潤 25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250000
借:管理費用 14625
主營業務成本 200000
所得稅 11673.8
貸:本年利潤 226298.8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3701.2
貸:本年利潤 23701.2
最后,對上述會計憑證進行審核、記賬、結賬,通過財務軟件來調整2001年的相關賬簿和會計報表的期末余額,并將結果結轉2002年。
相關熱詞: 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