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控機制建設應避免貪大求全
稅收工作具有廣泛性、復雜性,需要各部門全面參與、良性互動,特別是在系統上下開展內控體系的建設。近一年來,江蘇省南通市地稅局按“防范風險、查錯糾弊、及時整改、柔性追究、促進管理、服務中心”的方針,全面開展內控機制建設。筆者針對他們目前面臨的難題,對加強內控機制建設提出幾點建議。
當前南通市地稅局在內控機制建設方面面臨的瓶頸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對內控機制建設戰略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一些稅務人員認為,內控機制建設只是應付外部督審,滿足上級監管下級的要求,與組織的運營關系不大。
內控體系建設的實用性有待進一步提高。現有的內控體系建設著重于對納稅人遵從行為的檢查,未能將重點落到對內執法行為的控制,其控制活動無法與組織戰略、具體業務特點和基層需求等相結合。
內控機制對基層的風險評估過于嚴格,造成風險控制的環節較多、力度過大,降低了組織運營的效率。
從目前稅源專業化管理模式來看,稅收執法涉及數百個業務流程,每名執法人員的工作只是流程中的一個節點,每個流程都涉及多個節點,復雜的要跨系列完成。原有的按照工作流進行控制的手段已不適應工作需要。
從目前稅收監控運行情況來看,存在監控過于單一、滯后的問題。以監察、法規和督審部門的力量應對眾多執法人員、各個環節的執法行為,并開展有效的監控是相當困難的。計算機監控有其局限性。目前計算機主要監控逾期辦理、應辦未辦等程序容易監控的點,并未全面涵蓋每項業務、各個環節的執法監控點,尤其信息系統無法對虛假信息加以識別,難以對執法行為開展深層次控制。人工監控有其滯后性。目前督察與監察多是對稅收管理行為開展人工監督、事后檢查,并且多采用抽查形式,監控面窄、不深入,不能對稅收管理行為進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和全過程的監控,難以實現事前預警、過程監控、及時校偏糾錯的功能。
內控體系建設與組織遵循的其他管理體系,如ISO9000、績效文化體系等,融合度不夠。
對行政管理權的監督是內控機制建設的難點。針對行政管理方面的行為沒有建立統一的系統,也沒有統一或可靠的數據源。如果要加以管控,只能進行人為二次采集,但是人為二次采集數據難度大、工作量大、可信度低。
構建稅務系統內控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筆者認為,其基本框架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研究和建設:
建立統籌的內控組織體系。建立以稅收執法權控制為核心,以稅收行政管理權監督為重點的監督考核管理機制。建立稅收內控工作領導小組、稅收內控聯席會議制度,讓監察和督查內審部門為內控機制建設的組織協調部門。
建立多層次的內控方法體系。市局層面應作為內控機制建設的統籌指揮,以及過程控制、結果運用的中樞。同時,各層級應具有相應的內控工作任務,保證內控目標與結果的一致性,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監控。
建立有效的責任追究體系。特別應在考核評議和過錯追究兩個環節,充分考慮專業化管理模式下新的稅收執法風險內部控制要求,完成崗責體系中稅收工作可量化指標標準化設置,對不可量化的要采取目標責任制。實施責任積分管理,建立責任柔性追究體系,突出內控的目的不是追究責任而是整改和促進工作。通過調整系數,開展縱向、橫向和動態性績效評價,全面真實反映稅收管理水平。
在完善內控機制建設過程中,有幾點應特別注意:一是不宜“貪大求全”。內控不應面面俱到,不必把所有事項都列入內控范圍,而是抓極易引發執法與廉政風險的重點部門、重點崗位和重點環節,切入口要小,但要做扎實。二是不應“另起爐灶”。比如,廉政風險內控建設的總體目標和思路與廉政標準化體系基本一致,只是描述的重點不同。廉政風險內控建設應充分依托廉政標準化體系現有的機制、制度和平臺,通過二者的整合和完善,讓內控建設體系化、務實化和可操作化。三是加快推進信息應用的步伐,盡量減少機外運作,減少人為主觀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