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剖析:協查比對讓“克隆票”現形
“克隆”自己購買的發票開具給客戶,以隱瞞收入,少繳稅款——廈門某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以為自己此事做得十分隱蔽,沒想到,稽查人員通過發票協查比對,讓他們的“克隆票”現了原形。
廈門市地稅局稽查局接到群眾舉報,反映廈門某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虛開發票,涉嫌偷逃稅款。
稽查人員以獲取該公司的資金流信息為突破口,從該公司開戶銀行入手,獲取其銀行賬戶的資金往來信息,重點核查匯入款項的客戶名稱和金額,取得了最直接的第一手資料。
稽查人員逐一比對該公司2007年~2011年賬上的收入數額,果然發現該公司實際收入與賬上收入差異明顯,存在隱瞞收入、偷逃稅款的嫌疑。
隨后,稽查人員通過銀行賬戶內匯入款項信息,向有關聯的受票方主管稅務機關發出協查函,獲取該裝飾工程有限公司開具發票的具體信息。協查結果顯示,這些受票方收到的發票均系該公司所購發票的“克隆票”。
所謂“克隆票”,就是企業在稅務機關領購發票后,將每一份發票依樣復制若干份,開具給客戶。這樣企業既能滿足客戶取得發票入賬的需求,又可以隱瞞收入,僅向稅務機關申報真票反映的所得收入,最終達到少繳稅款的目的。
稽查人員介紹,“克隆票”具有和真票一樣的發票代碼、號碼等字段,給稅務檢查帶來一定難度。但通過發票協查比對,能夠讓“克隆票”現出原形。
2007年~2011年間,該公司共“克隆”廈門市建筑業統一發票28份,涉及金額483.63萬元;“克隆”廈門市貨物銷售發票30份,涉及金額38.05萬元。以上工程款均未作為收入入賬,也未申報繳納稅款。
最終,廈門市地稅局稽查部門對該公司補征稅費34.26萬元,加收滯納金6.48萬元,并處罰款37.9萬元,合計78.64萬元。
隨后,該案被移送公安機關立案查處。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為他人虛開普通發票,構成虛開普通發票罪,目前已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兩年,緩刑兩年,并處罰金2萬元,沒收違法所得19萬元。(中國稅務報記者 徐于平 通訊員 陳小丹)
下一篇:西安:破獲案值近億元網絡假發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