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國地稅7月起試行合作辦稅
7月1日起,《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合作工作規范(1.0版)》(以下簡稱《合作規范》)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試行。這是繼《全國稅務機關納稅服務規范》、《全國稅收征管規范》之后,稅務總局出臺的又一個方便納稅人、規范稅務人的規范性文件。我省(河北省)國稅局、地稅局按《合作規范》要求,正在全面部署國地稅合作的相關工作。
5大方面32個具體合作事項
《合作規范》主要包括納稅服務合作、征收管理合作、稅務稽查合作、信息共享合作和其他事項合作5大方面32個具體合作事項,每個具體事項都列出了合作目的、合作目標、方式方法和鼓勵創新4項內容,不僅實現了與現有《納稅服務規范》和《稅收征管規范》的有機銜接,也為各地創新合作內容和方式,進一步優化納稅服務拓寬了空間。
《合作規范》要求各級國稅局、地稅局按照實現稅收現代化的總目標要求,以信息共享為基礎,以優化納稅服務、提高征管效能、規范稅收執法行為為重點,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通過整合資源、優化流程、完善機制,不斷創新合作形式、拓寬合作領域,實現優勢互補,形成工作合力,切實做到服務更便捷、征管更高效、執法更公平。推進國地稅合作,首要目標就是整合服務資源,加強服務聯合,拓展服務領域,解決當前存在的納稅人“多頭跑”和重復報送資料等問題。真正實現“進一道門,辦兩家稅,三家都省事”的效果。
整合、優化辦稅資源服務納稅人
聯合辦稅服務將優化和整合辦稅服務資源,統一服務標準,避免服務差異。對于合作的方式方法,國地稅將梳理聯合辦稅服務事項,加強服務銜接,統一向社會公開服務承諾。通過互設窗口、互派人員、互設自助辦稅設備等方式統籌辦稅服務資源,或依托政府資源共同設立辦稅窗口。
近年來,在國地合作辦稅方面,我省國稅局、地稅局扎扎實實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努力讓納稅人辦稅更方便更快捷。早在2010年,安新縣國稅局、地稅局就開始聯合共建辦稅服務廳,通過互設窗口、互派人員和網絡接入的方式,啟動聯合辦稅,實現了全縣2868戶國地稅共管納稅人只進一個辦稅廳,就能辦清稅務登記、發票領購、發票代開等涉及國地稅的業務。隨著各縣(市、區)行政服務中心不斷建立,各行政部門窗口單位進駐辦公,為國地稅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今年以來,魏縣國、地稅局充分利用共同進駐縣行政服務中心的便利條件,開展聯合辦稅服務,實現了在辦稅空間上整合、辦稅流程上融合、辦稅業務上聯合的深度合作,也使得國稅和地稅事項在同一空間實現全方位聯合和稅務資源合理有效配置。
在縣區局不斷探索國地稅合作的同時,省國稅局、地稅局也從更高層面,不斷加大國地稅合作力度、深度和廣度,規范、引導和支持全省國地稅合作工作。納稅人納稅信用等級評定,是省國稅局、省地稅局從2004年就開始的長期合作項目,為我省納稅信用體系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10年12月30日,省國稅局、地稅局召開協作聯席會議,通過了《河北省國稅局、地稅局協作聯席會議議題》,涵蓋聯合加強所得稅管理、稅法宣傳、稅務登記管理、個體稅收管理、委托代征稅款、納稅評估等14項內容。2014年5月1日起,我省國稅局、地稅局實行聯合辦理稅務登記,實行“一方受理,雙方認可,一證兩章,信息共享”。納稅人可就近選擇國稅局或地稅局辦稅服務廳,提交一套登記資料就可以免費辦理稅務登記,不用再跑兩個部門。我省沿襲了20年的國稅局、地稅局“各自為證”局面全面終結。為促進稅務部門依法行政,從今年3月起,省政府法制辦、省國稅局、省地稅局聯合開展法治稅務示范基地創建工作,以處在稅收行政執法一線、直接面向廣大納稅人的縣(市、區)國稅局、地稅局為創建單位。
《合作規范》的推行,在讓納稅人辦稅更便捷的同時,也將促進稅收征管更高效、稅收執法更公平。《合作規范》中規定了13項國稅、地稅征管互助方面的事項。其中在“委托代征稅款”事項中,要求國地稅互相委托代征,協同加強稅收管理;在“協同開展定期定額戶的定額核定工作”事項中,要求國地稅雙方共享定額核定信息,協同開展定額核定和調整工作。
統一執法尺度讓執法更透明
推進國地稅合作,一項重要內容是在國稅局、地稅局之間統一執法尺度,加強執法協作,規范執法行為,以保護納稅人合法權益,確保稅收執法公平公正。《合作規范》中規定了5項促進公平稅收執法的合作事項。其中在“統一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事項中,要求國地稅在事實、情節、性質及社會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或相似的情況下,執行相同的處罰標準,以增強執法透明度,減少執法隨意性。今年3月1日,省國稅局、省地稅局聯合出臺的《河北省規范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實施辦法》開始實施,該辦法統一規范了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制度,對全省稅收依法行政,保障稅務行政處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