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董孝彬 老師,請問在線嗎?有問題咨詢



晚上好呀,感謝您的信任
05/11 20:50

84784977 

05/11 20:53
有一個利率的問題,題會做,但不太理解,就是債券溢價發行,投資人溢價投資,收的利息都是按面值*票面利率,每期都是固定的,為何還要溢價購買,我這里是不是有點理解不到位?借助實際利率法,投資方,每期收的利息都是票面面值*票面利率,發行價*實際利率計入投資收益,那僅是收益多了,但實際錢上沒有多收利息,對嗎

董孝彬老師 

05/11 21:09
?哦哦,溢價原因是債券票面利率 大于 ?市場實際利率,投資者需支付高于面值的價格 溢價 ,使實際收益率匹配市場利率。
利息收入實質是現金利息為每期按面值*票面利率收取 固定金額 。實際利息 投資收益 為按債券攤余成本*實際利率計算 真實收益 。溢價攤銷為現金利息與實際利息的差額沖減債券賬面價值,逐步降低攤余成本至面值。實際收益是總現金流入 利息+本金 扣除初始溢價投資后,實際年化收益率=市場利率,而非票面利率。這樣投資者未多收利息,溢價通過攤銷調整收益至市場水平。
會計上按實際利率法確認收益,體現真實經濟回報。
2.債券溢價發行是因票面利率 ?大于 ?市場利率,投資者支付溢價使實際收益匹配市場水平。每期現金利息按面值計算,但真實利息收入按攤余成本*實際利率確認,溢價部分通過攤銷沖減賬面價值。總收益=市場利率,而不是票面利率。

84784977 

05/11 21:22
那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實質現金流就是投資者還是按票面利率收利息,到期收回本金,賬上票面利息與實際利息差額調整債券攤余成本,確認投資收益?投資者選的是看那家面值利率高者,溢價買入?我做題的時候再結合看看,感覺題會做,但理解起來有些點不太懂。

董孝彬老師 

05/11 21:32
您理解得很透呀,這是這樣的

84784977 

05/11 21:43
剛好看到這里,謝謝老師鼓勵啊,課上老師說今年教材變動小,希望我們理解得透徹一點,謝謝老師耐心指導!

董孝彬老師 

05/11 21:50
呀,我們算是同學了,我考稅務師也是聽的肖老師的課,祝您高分通過考試

84784977 

05/11 22:50
哈哈,老師還請看下下二圖,實務,都是其他權益工具增資為長投非同控,合并日股票的股價上升,為何圖一公允變動了一次,直接接算入其他權益工具—公允價值變動;圖二這題變動了兩次,只是把第一次計入了公允價值變動,第二次沒算進公允價值變動而是當差額計入留存收益?

董孝彬老師 

05/11 23:16
?您好,圖1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增資為長投非同控,期間僅一次公允價值變動,計入 ?其他權益工具 — 公允價值變動 ?,購買日相關變動隨其他綜合收益轉留存收益。
圖2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增資為長投非同控,有兩次公允價值變動,第一次計入 ?公允價值變動 ?,購買日 第二次變動時 不單獨核算公允價值變動,而是將原資產按公允價值計量,連同前期其他綜合收益等一并轉入留存收益。

84784977 

05/11 23:26
所以我想知道為什么圖二,第二次公允價值變動,不先做借其權—公允價值變動,貸其他綜合收益,然后借其他綜合收益,貸留存收益;而是把這個差額放在辭去第一次公允價值上升100后的賬面價值迎來公允時的,二者差額的留存收益,這樣就少了第二次公允變動其他綜合收益這個尾巴。

84784977 

05/11 23:30
如圖,這樣操作又不同

董孝彬老師 

05/11 23:38
?您好,這是因為在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由其他權益工具投資轉換為長期股權投資時,遵循的是 ?跨越會計處理界限 ?原則 。
2.在購買日,原其他權益工具投資需視為按公允價值處置,再按公允價值購入長期股權投資 。此時,不需要再分步去核算第二次公允價值變動,而是直接將原其他權益工具投資賬面價值調整到購買日公允價值 。原賬面價值與購買日公允價值的差額,連同之前累計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額,統一轉入留存收益 。這是為了簡化處理,同時符合長期股權投資初始計量和金融資產轉換的會計處理邏輯,一次性完成轉換過程中的價值調整和權益結轉 。

84784977 

05/12 00:07
那為什么這題公允變動卻先計入公允,結轉尾巴,而不是公賬之差計入留存收益呢

84784977 

05/12 00:10
因為我看到交易性金融資產、其他權益工具大多數情況都是:合并當日公允價值有變動的情況下,先調整公允,后再作處置;并不是直接把這個公允變動差放損益或留存收益

董孝彬老師 

05/12 03:13
哦哦,好的,我現在去看題

董孝彬老師 

05/12 03:24
?您好,本題的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增資為長投非同控,前期公允價值變動正常計入 ?其他權益工具投資 - 公允價值變動 ?及 ?其他綜合收益 ?,這是日常核算遵循其計量規則。
到購買日,原其他權益工具投資按公允價值計量,原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差額及原計入其他綜合收益金額,確實都轉入留存收益 。只是分錄形式上,看起來沒有像交易性金融資產處置那樣 ?先調公允,再處置結轉 ?分步體現。但本質上,原 ?其他權益工具投資 - 公允價值變動 ?余額 前期累計變動 及購買日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差額 如果有 ,最終都通過 ?其他綜合收益 ?轉入留存收益 ,只是在會計處理分錄整合呈現時,沒有分步展示,并不是沒有考慮這部分公允價值變動。

84784977 

05/12 07:25
但是如果合并了,就沒有了其他綜合收益的尾巴結轉分錄?正常應該還有一個借:其他綜合收益 貸留存收益?

董孝彬老師 

05/12 07:30
?您好,在其他權益工具投資轉為長期股權投資 非同控 時,是有將其他綜合收益結轉至留存收益分錄的 。就像本題中, 借:其他綜合收益 1 000 000;貸:利潤分配 - 未分配利潤 1 000 000 ?這一分錄,就是把原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因公允價值變動累計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額,在轉換為長期股權投資時,轉入留存收益 ,不存在沒有結轉尾巴分錄的情況。

84784977 

05/12 08:06
第一次變動的時候,確實是借:其他綜合收益 貸留存收益,這個尾巴結轉;但第二次公允變動,差額直接反應在出售其他權益工具時的留存存收益,那不能夠先變動公允,再出售嗎?如果先變動公允,會出現借:其他權益變動-公允價值變動 貸:其他綜合收益(這個2次變動尾巴),再借:其他綜合收益 貸:留存收益

董孝彬老師 

05/12 08:16
?您好,原理來講,這樣分步做理論上似乎可行,但在實際會計處理規范中不被采用 。
1.簡化處理原則是企業會計準則為避免復雜和重復核算,規定在其他權益工具投資轉換為長期股權投資這種跨越會計處理界限業務時,直接按購買日公允價值計量原金融資產,將原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差額及原其他綜合收益統一轉入留存收益 ,簡化處理流程,提高會計處理效率和報表編制的準確性。
2.一致性和連貫性是準則統一規定處理方式,能保證不同企業同類業務會計處理的一致性和連貫性,便于財務報表使用者理解和比較不同企業財務信息 。如果企業自行選擇分步核算,會導致會計處理混亂和信息不可比。 所以實務中需按準則規定,不單獨分步去做第二次公允價值變動的常規 ?先調公允再結轉 ?處理。

84784977 

05/12 10:07
那老師的意思是合并當日的公允不會先調整后處置,而是直接辭舊迎公差額轉損益或者留存收益?

董孝彬老師 

05/12 10:10
您好,? 是的,是這么理解的,簡化處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