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合并報表內部收益抵消應收賬款的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各是怎么算出來的,能否舉例說明一下,謝謝



內部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抵消
賬面價值:
例如母公司有應收子公司 100 萬元,在母公司個別報表中賬面價值是 100 萬元,但在合并報表中這是內部交易應抵消,所以合并報表中賬面價值為 0。
計稅基礎:
從稅法角度,母公司的 100 萬元應收賬款是合法債權,計稅基礎為 100 萬元。
涉及壞賬準備
賬面價值:
若母公司應收子公司 100 萬元且計提 10 萬元壞賬準備,母公司個別報表中賬面價值是 90 萬元,但合并報表中要將內部應收賬款和壞賬準備抵消,賬面價值為 0。
計稅基礎:
稅法可能不認可壞賬準備,計稅基礎還是 100 萬元。
內部未實現利潤(內部銷售產生應收賬款)
賬面價值:
如母公司將成本 80 萬元商品以 100 萬元賣給子公司形成 100 萬元應收賬款,母公司個別報表中賬面價值 100 萬元,合并報表要抵消 20 萬元未實現內部利潤和 100 萬元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為 0。
計稅基礎:
稅法按獨立交易確認,計稅基礎為 100 萬元。
2024 11/29 10:58

奮斗吧我的妹 

2024 11/29 11:39
涉及到遞延所得稅怎么處理

樸老師 

2024 11/29 11:46
同學你好
遞延所得稅的處理
當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存在差異時,就會產生遞延所得稅。
以例 1 為例,在母公司個別報表中,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為 90 萬元,計稅基礎為 100 萬元,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為 10 萬元(100 - 90),假設所得稅稅率為 25%,則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 = 10×25% = 2.5 萬元。
在編制合并報表時,由于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為 0,計稅基礎為 100 萬元,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變為 100 萬元,遞延所得稅資產應調整為 100×25% = 25 萬元。所以要在合并報表層面補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25 - 2.5 = 22.5 萬元,同時調整所得稅費用。分錄為: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2.5
貸:所得稅費用 22.5
如果后續應收賬款收回或者壞賬實際發生,要相應地轉回遞延所得稅資產。例如,假設壞賬實際發生了 100 萬元,在合并報表層面,遞延所得稅資產要全部轉回,分錄為:
借:所得稅費用 2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