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報新問題給監管部門提出新課
在807份2003年上市公司年報中,因事項遺漏、內容錯誤而需要刊登補充或者更正公告的就達100份。上證所昨日披露2003年年報事后審查情況:盡管去年年報的編制和披露質量與往年相比有所提高,但其中暴露出來的新不規范行為需引起注意。截至發稿日,該所已經向有關公司發出監管關注函50余份,并分別對8家公司(含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內部通報批評或進行公開譴責。
除嚴格執行雙人審核制外,上證所這次年報事后審核,借助了其新開發完成的“上市公司財務指標預警系統”。在年報事后審核過程中,上證所發現,以往出現的不規范的“年報貓膩”依舊存在,諸如業績預告不規范,以定期報告代替臨時報告,通過變賣資產、財政補貼等手段“扭虧”和“保殼”,券商經營風險進一步向上市公司擴散、違規提供擔保和資金被控股股東及關聯方占用現象依然比較嚴重等。
除此之外,本次審核還發現年報出現了四大“新貓膩”:
一是股東之間的矛盾和控制權糾紛導致上市公司無法正常經營、業績滑坡的個案逐步增多。紅河光明和*ST豐華未能如期披露年報的主要原因是收購人與公司管理層之間的矛盾所致。樂山電力、ST宏智等公司在年報編制和日常信息披露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也可以歸結到股東間的股權之爭,后者更是破天荒地刊登出兩份年報。*ST中農由于公司第一、第二大股東之間的矛盾,上市3年即被暫停上市,創造了我國證券市場上從上市到面臨退市威脅的最快紀錄。
二是上市公司利潤操作手法有所“創新”,少數績優公司有隱藏利潤的現象。例如,個別公司通過看似合法的“非關聯交易”縮短應收賬款的賬齡,以實現少計提壞賬準備的目的,或者通過確認“不規范”的補貼收入實現盈利等。另外,伴隨著部分公司利潤的大幅增長,隱藏利潤成了少數績優公司2003年年報中出現的新現象。
三是上市公司利潤分配出現新情況。不止一家公司剛上市不久即推出向老股東大比例現金分配的預案;某公司的差別化分配方案特別引人注目,控股股東(6位自然人)自愿放棄部分轉增股份,以讓利給社會公眾股東,該方案的實際效果如何、是否值得提倡、是否具備普遍適用性,尚需要市場進一步檢驗和觀察。
四是上市公司現金流量情況存在隱憂。在整體經營規模、主營業務大幅擴張的情況下,部分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有所減緩,投資活動導致現金的大量流出。如果未來宏觀經濟收縮、企業獲利能力下降、貸款利率提高的話,這些公司現金流量將出現隱憂。另外,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出現和利潤方向相反的變動,也反映出上市公司2003年度的業績增長存在有效性不足的問題,部分公司依靠資產減值準備的轉回創造利潤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一旦宏觀基本面資金趨緊,信貸收縮,可能會產生大量的銀行“呆賬”問題,將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活動造成一定影響。
上證所稱,本次年報還出現了一些值得探討的新問題,如上市公司董事會提出的關聯方欠款計提方案被股東大會否決。類似情況出現后,公司是否應當對年報財務數據作出調整,這給監管部門提出了新的課題。
除嚴格執行雙人審核制外,上證所這次年報事后審核,借助了其新開發完成的“上市公司財務指標預警系統”。在年報事后審核過程中,上證所發現,以往出現的不規范的“年報貓膩”依舊存在,諸如業績預告不規范,以定期報告代替臨時報告,通過變賣資產、財政補貼等手段“扭虧”和“保殼”,券商經營風險進一步向上市公司擴散、違規提供擔保和資金被控股股東及關聯方占用現象依然比較嚴重等。
除此之外,本次審核還發現年報出現了四大“新貓膩”:
一是股東之間的矛盾和控制權糾紛導致上市公司無法正常經營、業績滑坡的個案逐步增多。紅河光明和*ST豐華未能如期披露年報的主要原因是收購人與公司管理層之間的矛盾所致。樂山電力、ST宏智等公司在年報編制和日常信息披露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也可以歸結到股東間的股權之爭,后者更是破天荒地刊登出兩份年報。*ST中農由于公司第一、第二大股東之間的矛盾,上市3年即被暫停上市,創造了我國證券市場上從上市到面臨退市威脅的最快紀錄。
二是上市公司利潤操作手法有所“創新”,少數績優公司有隱藏利潤的現象。例如,個別公司通過看似合法的“非關聯交易”縮短應收賬款的賬齡,以實現少計提壞賬準備的目的,或者通過確認“不規范”的補貼收入實現盈利等。另外,伴隨著部分公司利潤的大幅增長,隱藏利潤成了少數績優公司2003年年報中出現的新現象。
三是上市公司利潤分配出現新情況。不止一家公司剛上市不久即推出向老股東大比例現金分配的預案;某公司的差別化分配方案特別引人注目,控股股東(6位自然人)自愿放棄部分轉增股份,以讓利給社會公眾股東,該方案的實際效果如何、是否值得提倡、是否具備普遍適用性,尚需要市場進一步檢驗和觀察。
四是上市公司現金流量情況存在隱憂。在整體經營規模、主營業務大幅擴張的情況下,部分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有所減緩,投資活動導致現金的大量流出。如果未來宏觀經濟收縮、企業獲利能力下降、貸款利率提高的話,這些公司現金流量將出現隱憂。另外,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出現和利潤方向相反的變動,也反映出上市公司2003年度的業績增長存在有效性不足的問題,部分公司依靠資產減值準備的轉回創造利潤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一旦宏觀基本面資金趨緊,信貸收縮,可能會產生大量的銀行“呆賬”問題,將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活動造成一定影響。
上證所稱,本次年報還出現了一些值得探討的新問題,如上市公司董事會提出的關聯方欠款計提方案被股東大會否決。類似情況出現后,公司是否應當對年報財務數據作出調整,這給監管部門提出了新的課題。
上一篇: 緊盯現金流動 銀行稅務各有舉措
下一篇: 會計核算軟件數據接口將有國標
相關資訊:
熱點專題:
初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資產評估師 | 指南 | 動態 | 大綱 | 試題 | 復習 |
中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高級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試題 | 評審 | 復習 |
注冊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會計基礎知識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
稅務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大綱 | 復習 | ACCA考試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