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關總署公布了1月份外貿進出口的統計數字。此前認為我國一季度出口增速將受出口退稅率下調影響而大幅下降的預測得到了證實。1月份,全國出口總和357.2億美元,比全年同期同比增長了19.8%,相對于去年全年34.6%的增速,下降了15個百分點!
在1月份出口增長減速的同時,還出現了近年來的首次貿易逆差,進口總值357.4億美元,進出口逆差0.2億美元。而在去年,我國實現貿易順差255.4億美元,平均每月二三十億。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沈丹陽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1月份的出口增速下降受到了眾多因素的影響,比如2003年基數很高、原材料漲價等,但是出口退稅率從1月份開始平均下降3個百分點,則直接影響了各個行業的出口。
退稅率影響立竿見影
北京京棉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從事紡織原料進出口的企業。在正常情況下,能保證每月100多萬美元的出口金額,但在今年1月份,只達到50多萬,比去年同期同比減少2/3。
該公司一位副總經理告訴記者:“原料價格漲價以及出口退稅率變化對我們企業出口的影響非常大!
從今年1月1日起,國家將紡織品出口退稅率降低,其中占紡織品出口80%的服裝和棉紡織品的退稅率從17%降到13%。實際上意味著棉紡織業的出口成本上升了4%。
這位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希望在保證效益的前提下擴大出口,但是按照先行的原料價格以及13%的出口退稅率來進行報價,客戶往往認為報價高了。
通過具體行業的分析不難看出,不同行業1月份出口的漲跌很明顯地受到了出口退稅率的“操控”,并進而從總體上影響到了我國1月份的出口總值。
此次對于各個行業出口退稅率的調整,并未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對各個行業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對于資源性的高耗能的產品,限制其出口,出口退稅率調低甚至不予退稅。這些商品在1月份的出口果然大幅度下降。
1月份,我國焦碳和半焦碳產品出口總值同比下降52.3%;煤炭出口下降28.6%;成品油下降48%;鋼坯下降49.5%。這些均屬于國家限制出口的資源性產品。
與此相對應,對于機電以及高新技術等產品,國家采取了鼓勵出口的政策,基本上沒有調低這些產品的出口退稅率,這些行業也因此保持了較高的出口增速。1月份,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總值同比增長27.9%;高新技術產品同比增長42.8%。
沈丹陽認為,對于1月份出口情況應該兩面看,出口增速確實大幅下降,但是出口依然強勁。原因之一,就是我國對各個行業出口的調控政策是起作用的,占到出口總量半壁江山的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帶動了總體水平的增長。
其次,國內外經濟形勢普遍強勁復蘇,尤其是美國和歐盟經濟恢復較快,我國1月份對美國出口同比增長24.7%,對歐盟同比增長30.4%,均高于平均水平。
再次,中國的產品和企業出口仍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尤其是勞動力優勢。從貿易方式看,我國1月份加工貿易出口同比增長17.7%,其中進料加工增長了20.6%。
對于1月份出現貿易逆差,沈丹陽認為在情理之中,并預測今年全年都有逆差的可能!耙驗檫M口可能會有比去年更高的增長速度。加入W TO后,關稅調低使得進口增長;今年市場需求旺盛,經濟增長帶動了對進口商品強盛的需求;國際市場很多原材料漲價,因此進口總金額上漲。”
國有企業出口首次負增長
在1月份出口統計中,有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數字:國有企業出口出現負增長,這是多年來沒有發生過的。1月份,國有企業出口同比負增長3.1%,外商投資企業增長27.1%,屬正常水平,其他類(主要是民營企業)增長54.8%,處于高速增長。
出口退稅率下調后,企業的出口競爭力受到了考驗。各類企業在1月份的不同表現是否能說明:國有企業的出口競爭力明顯不如其他類型的企業呢。
沈丹陽肯定了這種觀點。但他也表示,國有企業的表現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從去年以來,我國擴大了對非國有企業進出口經營審批權的放開,公平競爭的環境導致國有競爭力隨之下降。另外,國企普遍存在歷史包袱,出口退稅的老帳導致國有企業出口總的費用成本比較高。同時,被限制出口、下降幅度比較大的產品出口恰恰都是由國有企業來做的,這就和政策調整有關。
與國有企業出口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他類(主要是民營企業)的增長形勢喜人,在去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1月份保持了54.8%的增速?梢哉f,如果沒有民營企業如此高速度的增長來支持,今年1月份的出口增幅可能連10%都達不到。
1月份,其他類(主要是民營企業)的出口總值已經達到56.36億美元,國有企業的出口總值為101.7億美元。沈丹陽分析,按現在的勢頭,民營企業的出口比重還會繼續擴大,比重還會增長,用不了兩年,其他類(主要是民營企業)的出口就能超過國有企業,成為我國出口的主體。
他認為,國有企業出口速度降低并不一定是壞事,因為總體的出口仍然在增長,并且,過去國有外貿企業的出口很多是沒有效益或者低效益的出口,而從1月份的數字來看,雖然國有企業出口的總體規模有所下降,但很多國有企業的出口效益反而是提高了。國有企業下一步所要面臨的就是如何調整自身的問題。
理性增長仍將持續
對于今后一段時期的出口,京棉公司的負責人預測:“二三月份的出口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形勢不會很好!
沈丹陽的預測大致相同:今年全年的增長應該保持在與1月份相當的水平,盡管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有可能造成影響,但常規情況下還是會適度增長。全年保持15%-20%的增速是很可能的。但與部分企業的悲觀態度不同,他認為這是一種較為理性的增長。
這種觀點顯然是有所指的。沈丹陽的看法是,經濟增長以及出口增長都應該保持適當的速度,在基數相當大的情況下還達到百分之三四十的出口增速,通常是不太正常的,這也對我們形成了一些壓力。例如,資源性產品大量出口,會對國內原材料形成壓力,價格因此上漲;另外,出口增長太快,對貿易伙伴往往產生了順差,貿易摩擦因此更加頻繁,而如果能長期保持較為理性的增長,貿易摩擦也會減少。
他對今年出口總體看好,認為政策調整是到位的,下一步就是要利用現在這種較好的經濟環境,從鼓勵出口轉變為促進出口,加強增長方式的轉變,從粗放型的講求規模的增長轉向講求質量、效益的增長。
面對出口的變化,企業也是各想各的招,據了解,現在各個企業普遍采取的一種做法,就是加強成本核算,很多企業都在盡量消化部分成本、費用,同時盡量提高產品賣價;另外,有的企業開始開發新的產品、市場,北京京棉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已經不局限于棉紡織品的進出口,而是在擴大出口產品范圍,把新的目標放在一些原料沒有大幅漲價、市場基本穩定的產品上,如浴缸等。企業同時采取的一些應對措施還包括進料加工、做出口業務代理等。
我國1月份出口增速除受到出口退稅率本身的影響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企業在去年年底紛紛加緊出口,使得去年12月出口增速高達了50.7%,就是因為很多企業把本該是今年的出口定單提前到去年。由此,專家分析,今后企業的出口還將有所回升。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