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中國注冊稅務師協會在北京召開行業發展研討會。國家稅務總局注冊稅務師管理中心、部分省市稅務師管理中心、中稅協和地方稅協的負責人,部分事務所代表以及有關專家學者圍繞注稅行業服務市場經濟、服務稅收事業和服務納稅人這一主題,暢談了新形勢下注稅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深入探討了行業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與會人士認為,注稅行業近幾年發展勢頭很好,進入了黃金發展期;同時,注稅行業要健康、穩定、快速發展,也面臨強化自律管理、提高服務質量、提升社會認知度、壯大隊伍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記者獲悉,中稅協已決定在今年5月份集中開展注稅行業的宣傳活動,以依法執業、誠信服務、嚴格自律、規范發展為主題,通過多種方式宣傳行業的作用,以擴大注稅行業的影響,提高知名度和社會認知度。本次研討會即屬于系列宣傳活動之一。
注稅行業進入“黃金”發展期
國家稅務總局總經濟師董樹奎出席研討會時指出,經過廣大注冊稅務師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注稅行業有了新的發展。注冊稅務師隊伍進一步壯大,到2005年底,全國取得注冊稅務師資格的人員已達66873人,稅務師事務所達到2893個。執業范圍有了新的拓展,國家稅務總局對涉稅鑒證的業務范圍作出了明確規定,為稅務師事務所擴大業務范圍提供了法規保障。廣大稅務師事務所積極開拓市場,大力發展稅收籌劃、稅務咨詢和涉稅鑒證等高端業務,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些稅務師事務所適應發展需要以做大做強為目標,著手考慮改革自身體制和機制,加強所所聯合與合作,著手進行內部治理機構改革。注稅行業發展呈現出良好勢頭。
“近兩三年來,是注稅行業發展最好的時期!隨著《注冊稅務師管理暫行辦法》、《注冊稅務師行業自律管理辦法(試行)》等法規的頒布實施,注稅行業得到明確定位,理順了管理體制,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完善了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逐步提高了社會對注稅行業的認知度,為行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企業財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賦予了稅務師事務所為納稅人財產損失提供經濟鑒證的職能,為稅務師事務所由代理性業務向鑒證性業務拓展提供了機遇,使長期沒有法定業務的注稅行業得到了一項穩定的可做業務;此外,目前已有20多個省市允許稅務師事務所參與‘所得稅匯算清繳的審核’,有些地區的稅務師事務所還開展了‘出口退稅審核’、‘虧損彌補審核’等業務。”中稅協副會長、北京中英華稅務師事務所所長陳聯波說。他還介紹,目前很多人已經看清楚注稅行業屬于“朝陽產業”,申請設立稅務師事務所的人大為增加,甚至一些沒有注稅資格的人員也通過出資、招聘注冊稅務師設立事務所的方式進入這個行業。
中稅協常務理事、北京永信永稅務師事務所所長王黎君認為,近年來注稅行業發展的大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各級稅務機關越來越依法支持注冊稅務師承辦、拓展業務,行政環境非常有利;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很多稅務師事務所明確了發展方向,對自己的業務進行了準確定位,把勞務性業務逐步轉化成產品銷售,利潤空間增大。最重要的是,隨著稅收征管的日益強化和規范,企業產生了強烈的服務需求,注稅行業的市場需求已形成規模。同時,在今年底涉稅服務市場全面對外開放后,注稅行業的企業重組和兼并必然會越來越多,為一批稅務師事務所做大做強創造了條件。
強化自律、規范執業是當務之急
四川省注冊稅務師協會會長謝永政說,注稅行業在管理上過去一直以他律管理為主,行業自律管理未能引起足夠重視,自律管理長期處于弱勢地位。導致注冊稅務師在執業中出現了不少違規、違背市場公平、公正競爭等問題。比如一些稅務師事務所在執業中相互詆毀,相互壓價,采取給回扣等不正常競爭手段獲取業務等等。這些自毀形象的行為,扭曲了涉稅服務市場,挫傷了納稅人尋求涉稅服務的客觀愿望和信心。今年底,涉稅服務市場全面對外開放,國外涉稅中介機構將攜先進的經營理念、規范的服務、強大的技術支撐,以及雄厚的資金實力進入國內涉稅服務市場,注稅行業的競爭會空前激烈。加強自律管理,提升服務品質,建立統一、規范、開放的涉稅服務市場迫在眉睫。
謝永政認為,為強化自律管理、規范執業行為,目前需要加強行業自律管理制度建設。比如制定具體的行業獎懲辦法,以實現獎優罰劣;建立行業質量檢查評議和考核制度,以統一行業執業標準和評判規則,改變行業監管的被動局面;建立會員誠信檔案制度,增強會員的責任意識,提高社會公信力。同時,加強行業自律管理的組織體系建設也非常緊迫。需要建立以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會長會為主體的行業自律管理組織體系,建設一個強有力的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以充分體現行業意志。
武漢浦新稅務師事務所所長邱昌駒說:“強化自律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圍繞三個核心層面進行:以協會會員為中心,加強‘人本管理’,尊重會員、維護會員的利益,為會員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發揮會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行自律管理,這是加強行業自律管理的重要前提;以誠信建設為主線,加強行業執業的‘行規管理’,這是加強行業自律管理的關鍵所在;以創新服務品牌為動力,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這是加強行業自律管理的基本要求。”
破解制約行業快速發展的難題
參加研討會的人士認為,盡管近些年來注稅行業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制約行業快速發展的難題。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郝如玉說:“后備人才是一個行業發展的動力,唯有源源不斷的人才輸入,行業才能維持生機和活力。對于中國注冊稅務師行業來講,報考注冊稅務師資格考試人員的數量直接影響著行業后備人才的規模。當前,制約注冊稅務師隊伍發展的主要弊端是設置的報名條件過高和考試有效期偏短。”
郝如玉介紹,他已連續三年在全國政協遞交了盡快解決注冊稅務師資格考試人員待遇不公平問題的提案。今年他在遞交提案時特別要求國家人事部予以答復,希望今年有所進展。
北京注冊稅務師協會會長董海辰認為,稅務師事務所市場準入門檻高的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注冊稅務師隊伍壯大和經營規模擴展的重大障礙。目前稅務師事務所市場準入制度屬于特殊市場準入制度。設立稅務師事務所的條件和《公司法》要求的條件相比,明顯過高。
董海辰指出,市場準入門檻高、障礙多帶來了許多弊端:一是不利于事務所隊伍的擴大;二是可能導致事務所設立上的弄虛作假;三是容易造成執業稅務師的無序流動;四是造成稅務師跨所執業的現象屢屢發生;五是導致一些稅務咨詢公司“名”、“實”不符,給稅務中介服務市場造成混亂。
參與研討會的一些事務所負責人還認為,稅務師事務所跨地區經營準入條件很高、限制比較死,不利于有能力的事務所做大做強。他們反映,在實際操作中,稅務師事務所跨地區設立子公司或控股公司受到很多限制,主管部門不愿受理跨地區設立子公司或控股公司的申請。“這實際上是注冊稅務師行業市場人為設置的行政權力行業壁壘,與建立統一開放的大市場的要求相違背,這種局面必須得到解決。”
河北注冊稅務師協會會長王文民則認為,注冊稅務師的業務范圍明確后,還需要進一步明確稅務機關納稅服務與稅務師事務所涉稅服務的界限,從而為注稅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
中稅協會長李永貴在研討會的總結發言中指出,肯定成績和做法是今后行業發展的基礎,解決存在的問題是行業發展的關鍵,特別是要解決注稅立法、專營業務、市場準入、考試門檻等行業發展中的這些制約因素問題。他強調,對行業發展要進行堅持不懈的廣泛宣傳。一是要積極主動宣傳;二是持之以恒進行宣傳;三是采用多種形式,提升宣傳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