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經營和管理是我國企業比較薄弱的環節,戰略性管理人才也很缺乏,專家預言,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中國企業的戰略經營管理將面臨挑戰。針對戰略經營管理的時效性,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樹義日前提出,企業戰略經營管理必須立足于今天的歷史實效、現實情況以及企業所處的地域行業和企業規模,他建議企業戰略管理的領導人應當把握以下八大問題。
一是要把握住我國的宏觀經濟形勢,特別要注意研究GDP、國內外收支和失業率三大宏觀經濟指標。從某種意義上說,GDP7%的增長率是一個生死線,如果某個年度國家設置的GDP低于7%,企業的廠長經理就很難把企業搞得蓬勃發展;GDP增長率要是達到8%的時候,多數以上的企業將處于一種活躍的、旺盛的發展狀態;國內外收支平衡情況,包括國家的外匯儲備量對企業的影響比較大,現在國家有2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因此企業搞必要的進出口、引進技術等,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控制要寬松得多,一旦國內外收支不平衡,外匯控制得非常緊,企業進出口、搞技改、買設備就不那么容易了;失業率對企業產生直接影響,如果失業率高了,社會保障一定會加強,失業率很小時,技術人才很緊張,人力成本就相對要貴。如果一個企業高級領導人不會掌握這些東西,大形勢判斷不了,不能夠把握住國家宏觀經濟發展形勢,就會感到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控制著,企業等于在大江大海里游泳而又完全不了解大江大海的情況。
二是要把握住區域的位置以及企業所在的經濟鏈、產業鏈、基礎鏈的位置。從所有制上講,目前我國的企業基本上分為四大塊,第一大塊是國有經濟為主體,主要是在東北、西北地區;第二大塊是外資合資經濟,主要是在沿海地區特別是廣東和上海;第三大塊是鄉鎮企業、集體經濟,以江蘇為主;第四大塊是民營經濟,主要代表是浙江。不同的經濟區域都有自己的政策導向,企業在國內的哪個區域,判斷所在區域的政策導向非常重要。這個區域的政策導向是什么,必須把握住,不能逆潮流、逆政策而動。同時,企業必須要認準自身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如今有不少企業紅極一時,但很快又曇花一現,波動性很大,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把企業放在宏觀經濟鏈、產業鏈及基礎鏈上去考慮。
三是要立足于世界市場。任何一個企業的經營者,特別是高級戰略管理人員,一開始就要把立足點定在世界市場中。對于世界市場,應重點把握世界經濟波動和變化情況以及WTO運行規則。而對于世界經濟形勢要重點關注歐美股票市場重大變化情況、匯率的變化、國際資本的流量和動向以及世界能源變化4個方面。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非常大,世界能源變化對經濟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導向性影響。西方發達的股票市場反映了他們的政治、經濟、社會和產業的變化,匯率的變化也反映了他們的經濟發展趨勢,注意世界級發達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經濟情況,特別是美國、日本、歐盟,他們不僅對企業的戰略經營影響大,而且對整個國民經濟形勢的影響也很大。
四是要創立企業品牌。世界市場的競爭是產品的競爭,品牌已成為企業素質、產品質量、技術和信譽的表征。一個企業今后要在市場上,特別是世界市場上站住腳并取得優勢,沒有自己的品牌是不行的。中國企業到現在幾乎還沒有一個世界的品牌,因而一定要創立自己的品牌。如果沒有自己的品牌,從戰略經營上將是不利的,在競爭中只有用品牌才能打敗對方。日本有很多產品曾經打入美國市場,但最后只有兩樣東西留下了,一個是家電,一個是汽車。要想創立品牌,要盡量減少自己的民族文化色彩。
五是要建立起以資本運營為核心的現代物流管理。這是企業內部管理最核心的問題,資本是企業最大的生產要素,也標志著企業的市場信譽。現代物流管理要抓好以財務為核心的4個流,即信息流、物資流、資金流、人才流。其中,戰略經營者要特別管理好兩件事:一件是管好投資,企業的失誤、資產的流失、經營者對出資者的背叛,主要都體現在投資上;另一件是把握3張會計報表,學會看懂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最重要的是現金流量表,企業真正的經營狀況就在這張表里。
六是抓好治理結構。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企業治理結構核心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經營管理者必須對出資人負責,二是要使出資者的資本不斷地保值增值、不斷地擴大,贏得利潤和效益。
七是確立企業的權威領導和團隊精神。目前從眾多企業案例中可以看出,一個企業能不能真正辦好,關鍵就在于企業是否有一個權威的領導班子、權威的領導人。中外企業都是這樣,團隊精神的核心在于有權威的領導人。沒有一個有戰略決策、戰略思想、善于判斷市場的領導人,這個企業靠民主肯定做不好,在某種時候就需要“獨裁”,否則,商業機會轉瞬即逝,企業的損失是極大的。
八是必須確立企業的創新精神和核心競爭力。企業要有自己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如果企業沒有自己可持續的發展目標,那么企業就沒有大的競爭力。入世后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尤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