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股份制企業迅速壯大,在國民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我們在審計中發現,有許多股份制企業并未按照公司法的規定進行改革,企業改制不規范,甚至造成國有資產嚴重流失。為了保證國家權益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促進股份制企業的健康發展,加強對股份制企業的審計是非常必要的。筆者認為,對股份制企業的審計內容,應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股份制公司設立的合法性、資產的真實性和合規性的審計。審計人員對股份制企業進行審計時,首先要審計股份制企業的設立是否具備法律規定的條件,特別是公司章程中發起人認購股份的比例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規定。股本設置是否符合規定,實收資本與注冊資本是否一致,注冊資本的數額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規定。改制前企業的資產是否真實、合規,重點審計有無將國有資產轉作負債,人為調減賬面資產,有無將國有資產轉移到賬外,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有無將改制前的利潤拖延到改制后分配,國有資產被非國有股東無償享有。
2、資產評估、產權界定和股本到位的審計。重點審計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是否按規定審核確認股份制企業的資產,審核確認是否真實、正確和合規。資產評估是否符合國家的規定,是否將企業所有的資產全部進行清查評估,有無遺漏或重復現象,確保評估結果的真實、可靠;審計企業財產的所有權是否進行了界定。產權界定是否符合有關規定,對產權不清的是否進行了處理。要注意審計股本的到位情況,個人股的認購是否符合政策的規定,個人、集體等非國有股本是否及時、足額到位,無形資產入股是否符合規定,有無用國有資金代墊職工個人股或由企業為個人、集體等股東提供貸款擔保作股本等問題。
3、企業資產、負債和損益的審計。資產的審計,要特別注意賬面記錄的資產在結賬日確實為單位所有,沒有代銷、代存、寄銷、寄存和租賃的資產。檢查會計核算和資產的計價,確定其賬務處理的正確性。有無已形成呆賬無法收回的債權,有無利用應收賬款進行挪用、私設“小金庫”進行貪污的情況。要特別注意時間長、金額大的往來賬款。
負債的審計,要特別注意被審計單位賬面記錄的負債在結賬日確實為被審計單位所欠,沒有重復記錄負債和虛構債務。要查明長期掛賬的貸款和預收貨款的原因,弄清其真實性。
損益和利潤分配的審計。主要審計有無截留或多報收入及虛增銷售、虛列費用;有無多轉或少轉銷售成本,核算方法是否符合一貫性、配比性會計原則;利潤總額的形成、計算是否正確,是否按照法定的程序和規定的順序、比例進行分配;是否按規定提取了盈余公積金、公益金,股利的發放是否正確,是否按照同股同利的原則;有無國家股不分紅的問題,有無個人或集體不入股卻參加分紅的問題。
4、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審計。有無隨意減少國家股本和國家權益;增資擴股和股份轉讓是否符合公司法的有關規定,有無隨意撤股或轉讓的。應繳國家收益是否及時足額上繳,有無存在潛虧的因素、虛報利潤,造成國有資產不實。
5、公司股票上市和內部控制的審計。審計公司在股票上市的過程中向有關部門報送和向社會公眾公布的經營成果是否真實,有無虛假的說明和材料,上市募集資金的使用是否合理,股票業務是否符合國家規定和證券監管部門的要求。對公司內控制度的審計,主要審計公司是否職責分工明確,經濟業務是否都經過授權和批準,對所有的經濟活動是否有正確的記錄,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是否各司其職,又互相協調和制約,及時地對發生的經濟業務作出處理,及時發現并糾正影響經營管理活動正常運轉的各種因素;是否建立自我約束機制,在企業實現微觀控制的同時,及時反饋各部門、各環節執行法律規范的情況;董事會或監事會是否充分發揮其職能。公司的年度財務報表是否經社會中介機構審計,審計結果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公司的經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