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目前,從我國三個產業的層面看,產業稅收政策主要是傾斜在第一、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的稅收優惠在農、林、牧、漁行業中并不存在太大的區別,第三產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則集中在交通、倉儲、郵電業與服務行業。而第二產業的稅收政策,除了少數行業加高新技術行業、支柱行業外,趨向于中性化。
筆音在這用產業的稅收負擔率等于產業的財政收入/產業的GDP來估算稅收負擔。這實際上是用產業的財政收入代替產業的稅收收入。由于我國的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達到90%以上。所以這種算法具有很高的合理性。在計算中,第一產業的財政收入用農業部門的財政收入代替,第二產業的財政收入用工業部門和建筑業部門的財政收入代替,第三產業的財政收入用商業、交通運輸部門的財政收入代替,因此我們計算的結果已大打折扣了。但結果是稅負較高,尤其是第三產業的稅收負擔從1993年以后一直高于第二產業的稅收負擔。而第三產業中的交通運輸行業是享有諸多稅收優惠政策的,那么很顯然,商業的稅收負擔是比較重的。這就為解釋商業的經濟增長率從1994年以來一直不斷下降找到了稅收方面的原因。
如果我們將政府的各種收費計算在內的話,那么產業的稅收負擔比上面近似計算的結果還要高得多。根據一些學者的推算,我國政府從1993年開始政府的稅外收費占政府總收入已超過50%,到1996年這一比例達到58.64%。長期以來,政府實行的各種收費已成為企業的固有負擔,將各種收費計入企業稅收負擔是合理的。政府的稅外收費逐年增加是否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現象?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實際情況并不支持這種假設。發展中國家的稅外收費占經常性收入的比重較發達國家的要高,二者的這一比例一直較穩定。而我國的稅外收費占政府總收入的比重不但高而且逐年上升(1993年到1996年這一比重分別為52.82%、57.93%、57.33%、58.64%)。據統計,到1997年底各級政府部門批準的收費和基金項目多達3000個以上,一些地方的企業出現流轉稅稅負、所得稅稅負下降與企業的非稅收負擔上升現象并存,甚至是非稅收負擔大于稅收負擔。由此可見,我國政府的亂收費行為已嚴重地影響產業稅收政策的有效實施。
我國產業現存問題的簡單分析
我國產業現存問題主要是產業結構、市場結構、市場績效等方面的問題。產業結構問題具體包括產業的產值比重、產業就業結構兩方面的內容。產業的市場結構主要涉及集中度和產業壁壘問題。市場績效主要是關于產業的效益和產業技術方面的問題。為了更好地考察這些問題,我們將采用國際比較或尋找一個權威的參照體系的方法進行分析。
(1)產業結構方面的問題。首先,我國產業的產值比重結構同標準結構相比,仍然很不合理。目前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大約在770美元左右,與人均收入在1000美元的各種產業產值結構標準比,我國第二產業的產值比重顯得高了,而第三產業的產值比重是偏低的。如果我國要加快工業化的步伐,增加第三產業的產值比重是必要的。我國現行的產業稅收政策正是循著這一思路來設計的。然而第二產業的產業技術落后且缺少新興行業的帶動造成第二產業經濟發展速度逐漸減緩,這已成為第三產業經濟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因此,現行的側重于支持第三產業的稅收政策就有必要做一些調整。那么,如何調整產業稅收政策?從我國工業企業的現狀看,第二產業的產業稅收政策應加大支持企業技術升級的力度。
其次,我國三次產業的就業結構嚴重不合理。根據國內學者歸納的結果,人均國民收入在1000美元左右的國家,其第一、二、三次產業的就業比重分別為28.6%、30.7%、40.7%.而我國在1998年,其三次產業就業比重分別為49.8%、23.5%、26.7%.實現產業就業結構的轉化并非易事,從1990年到1998年的8年間,我國第一產業的就業比重僅減少10.3個百分點。第一產業轉出的剩余勞動力主要流向第三產業,這使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從199O年的18.5%增加到1998年的26.7%。而在8年的時間里,第二產業的就業比重才上升2.1個百分點。倘若按這一速度計,我國三個產業就業結構要達到上述標準,大約需要15年的時間。對入世在即的我國,15年的時間顯得有些長了。事實是,目前我國除了600多個城市吸收5至6千萬農村勞動力外,鄉鎮企業則吸納了約1億的農村勞動力(這部分勞動力計算在第一產業就業人數當中)。如果我國能提高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且加快城市化進程,那么改善我國三個產業結構的過程將會縮短。合理的產業就業結構有利于產業稅收政策的有效實施,有利于三個產業的健康發展,尤其有利于第一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2)市場結構。市場結構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市場集中度。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市場集中度反應一定時期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我國產業的市場集中度,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顯得低了,這與我國的市場建設完善程度有關。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較低的市場集中度使我國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受到限制。而市場集中度的高低問接地受決定市場結構的另一要素一一產業壁壘的影響。
產業壁壘不僅包括產業進入壁壘,還包括產業的退出壁壘。產業的進入壁壘有規模經濟壁壘、成本壁壘、必要資本壁壘、產品差異壁壘、政策壁壘等。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建設的逐步完善,政策性的壁壘已有所降低,比如在1994年實行新稅法后,在制造業大部分的行業、建筑業、服務業等領域保護性的產業政策已相當少。但在一些領域,如交通運輸、倉儲、郵電業、金融保險業、采掘業等,行業的保護性政策還相當強。出于對國家和民族利益的考慮,部分行業實行一定程度的保護性措施,這是必要的,但沒有時限的和過分的保護只能適得其反。政府過分保護國有企業不但造成產業的進入壁壘,還造成產業的退出壁壘。正因為如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長期以來國有企業大面積虧損而宣布破產的企業卻很少。為了減少產業的政策性壁壘,從稅收角度看,產業稅收政策應不斷趨向于中性化。
(3)市場績效。市場績效主要涉及產業效益和產業技術總題。這里我們只考察產業的技術問題。產業技術狀況可用一個指標一一全員勞動生產率來描述。
全員勞動生產率是一個考察產業技術水平的較好指標。它的計算方法大概有兩種。一種是,全員勞動生產率等于產業增加值/產業職工人數。一種是全員勞動生產率等于國內生產總值/從業人員數。本文采用的數據是按后一種算法計算所得結果。根據統計數據顯示,1997年比1990年,我國三個產業的勞動生產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增加了7841元,達到了10743元,第一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增加了2716元,達到了4022元,第二產業增加了16640元,達到了22292元,第三產業增加了8164元,達到了13079元。但是從國際角度看,目前我國的勞動生產率還相當低下。以1997年為例,我國農業、工業、服務業的生產率不僅低于發達國家而且低于發展中國家。表4顯示,1997年我國的農業生產率僅為2876美元,而發達國家最少也在16000美元以上,發展中國家,如韓國則達到20742美元,印度則達到29262美元。此外,我國的工業生產率、服務業生產率都比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的低。由此可見,我國第三產業的產業技術水平是無法與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抗衡。這對入世在即的中國的確是個嚴峻的考驗。
國際產業稅收政策的應用
在世界經濟曰趨一體化的今天,一個國家的經濟要很好地溶入全球經濟當中,它的各項制度必須與國際慣例接軌,必須與其他國家的制度協調起來。因此,了解世界各國產業稅收政策的動態對我國產業稅收政策的調整是很有必要的。限于資料,下面將以美國和韓國的做法分別進行分析。
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基本上是延續80年代的“降低稅率、減輕稅負、拓寬稅基、提高效率”的稅制改革。這場改革的一個理論基調就是稅收中性,特征是增值稅的推廣。目前,世界許多國家不僅對商品而且對勞務均開征增值稅,表5列出10國家對公共交通、圖書服務、賓館服務、廣告業、娛樂業、電信業等勞務行業的增值稅稅率。各國對不同勞務采用不同的增值稅稅率從而體現出各國的產業政策,比如法國對公共交通、圖書服務、賓館服務、娛樂業采用5.5%的增值稅稅率,這一稅率低于標準稅率14.5個百分點,我們因此得知,法國對這幾個服務行業是采取支持的態度。各國在最具有中性特征的增值稅政策選擇中尚具有產業傾斜,在其他稅收政策制定方面更無例外。美國二戰后為鼓勵企業淘汰陳舊的機器設備,促進企業技術進步采用投資抵免政策。在1980年以前,美國實行初期特別折舊和5年攤提折舊兩種加速折舊的方法,前者是指合格資產在其購置的年度里,除按規定提取一般折舊之外,還可增提20%的特別折舊,后者是指合格資產的成本可以在5年內全部攤銷完畢。這兩種加速折舊的方法對美國工業的設備升級產生積極的影響。進入80年代中后期,在經濟具體情況與供應學派減稅理論的影響下美國發起稅制改革,稅收制度朝中性化方向邁進。盡管如此,產業稅收政策依然存在,比如美國對科技產業的費用扣除規定。從中可見支持企業技術升級是大多發達國家產業稅收政策的主要內容之一。他們還根據經濟發展的狀況與產業調整的需要制定出相應的產業稅收政策,比如美國在90年代初提高煙、酒的稅率,開征汽車、游艇、毛皮制品、珠寶等產品的特別消費稅,降低房產業者和購房者的稅收負擔。另外,發達國家的產業集中度遠遠超過發展中國家,這使發達國家的產業在國際競爭市場上具有更大的競爭力。然而,高產業集中度決定了產業在國內的競爭程度。因此,發達國家制定了許多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措施,如美國政府在1981年規定,凡雇員在25人以下的小企業不征公司所得稅,只對企業主征收個人所得稅。
發展中國家產業稅收政策的應用范圍更廣泛,比如韓國的投資抵免制度規定:(1)機械行業、電子行業的國內公司的資產投資可享有3%的投資抵免率或加速折[日(二者折一);(2)具有新科技的國內新興產業的資產投資享有6%的投資抵免率;(3)國內新辦的具有高科技性質的產業投資、提高企業生產力的設備投資、節能設備投資、防污染設備投資等享有6%的投資抵免率;(4)使用國產設備或原料的投入享有10%的抵免率等。韓國的折舊制度規定:凡符合鼓勵的企業除適用一般折舊外,還可按一般折舊加提一定比例的折舊,如鋼鐵工業、機械工業、電子、造船、航空、揮發油分餾工業等使用的固定資產可增提100%。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以后,東南亞各國紛紛調整本國的產業稅收政策,比如韓國增加教育稅、交通稅、藝術稅等,泰國則提高汽油及一些奢侈品的稅收,調整進出口關稅等措施。
至于吸引外國投資方面,發展中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也做了很大調整,一個明顯的特征是產業稅收政策傾向吸引外資向高科技產業投資,比如韓國在1998年出臺一項新的減免稅優惠措施一一外國投資促進法規定:在韓國設立外國投資公司從事高科技或輔助工業的服務業的,可享受10年韓國公司稅和個人所得稅減免(自開業起7年內全免,隨后3年免50%),外國公司和韓國公司簽訂“鼓勵高科技合同”在5年內免交紅利的預提稅,另外還享受關稅、增值稅等稅收的優惠政策。此外,韓國的外國投資促進法還將享受優惠政策的高科技企業類型從原來的26種擴大到446種,同時新增了70類“有助于增強國內工業國際競爭力的服務企業”可享受同樣的稅收優惠規定。從總體趨勢看,發展中國家正在逐步取消對外資企業的特別優惠政策。然而,實行內外企業統一的稅收優惠政策需要一個過程,比如捷克、匈牙利、波蘭三國,在1988年一1992年是外商投資稅收優惠政策的形成時期,從1992—1995年是逐步轉向國內外企業公平競爭的時期,而在90年代后半期,迫于國際形勢三國加入國際稅收競爭的行列,對外商投資重新采取特別稅收政策。這種破壞全球多邊自由貿易與投資的稅收行為已引起國際的廣泛關注,稅收實行國民待遇是大勢所趨。
從上述可知:各國都存在產業稅收政策;各國應用稅收優惠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直接優惠形式與間接優惠形式);各國是根據本國經濟的具體情況和產業調整需要來制定產業稅收政策;各國紛紛將支持企業科技進步作為產業稅收政策主要內容;發展中國家正逐漸實行稅收國民待遇,所有這些對指導我國調整產業稅收政策都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我國產業稅收政策的調整
我國產業稅收政策的調整并不僅是產業稅收政策在三個產業間重新分配的問題,還有產業稅收政策的力度問題與產業稅收政策的作用重點問題。(1)產業稅收政策的傾斜重點。無論從國際經濟發展經驗還是從經濟理論出發,我國經濟要進一步健康發展,農業發展落后的問題必須解決,而發展第三產業是合理我國產業結構所必需的,因此產業稅收政策將繼續支持第一、第三產業的發展。另外,由于技術落后第二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太弱,產業政策的調整要有利于第二產業企業的技術升級。(2)產業稅收政策的力度。從實際情況看,第一產業的發展,尤其是農業的發展并不理想,第三產業的經濟增長率也在逐漸下降,原因是復雜的,比如農業人口過多、生產技術落后、農業生產實際負擔過重,農業產品價格不合理等,第三產業經濟增長率逐漸下降的原因有經濟發展速度減緩、產業技術落后、產業壁壘等。相反,那些不享受產業稅收政策或產業稅收政策少的行業,比如建筑業、制造業、房地產業等,其發展速度比一些享有稅收優惠政策的行業要快,在很大程度上這要歸因于行業的市場競爭。因此,這里有一個觀念必須更新,即加大產業稅收政策力度能更好地支持產業發展,對落后的行業,稅收政策給予的支持不僅要適度而且要有時間限制。總的說來,筆者主張,稅收政策的制定要盡量在稅收中性理論的指導下進行。(3)產業稅收政策的作用重點。從世界各國的經驗看,各國稅制相當重視產業技術升級,逐漸將支持企業技術升級作為稅收政策的重點之一,因此我國應當認真研究支持企業提高技術的產業稅收政策,尤其是研究對高新技術產業的產業稅收政策。
根據上述三方面的要求,我們可以對我國產業稅收政策做一大致的調整。(1)增值稅的調整。我國增值稅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增值稅在執行過程中走樣,增值稅法定的稅率只有3檔,以制造業為例,增值稅的實際負擔率多達十幾個,其中少數行業的增值稅負擔率高達20%以上,甚至達到30%,而增值稅負擔率的差異并不體現國家的產業政策,從而破壞稅制的公平原則,也破壞了產業稅收政策的一致性。二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增值稅的實施范圍還顯狹小,西方許多國家對公共交通、廣告服務、娛樂、電信等勞務均開征增值稅,目前我國對這些行業征收營業稅。三是我國行業的增值稅負高于一些國家同行業的增值稅稅負,原因是我國實行生產型的增值稅。針對以上三方面的問題,筆者認為:首先要規范增值稅的征收管理行為,保證增值稅公平性的實現,增值稅的征收率可因行業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但調整必須經過嚴格審批且盡量不影響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的實施。其次逐步擴大增值稅的實施范圍,根據我國實際情況,我國的交通運輸業、建筑安裝業、娛樂業、廣告業、電信業,租賃業等可列為增值稅征收范圍。勞務增值稅的稅率的制定可參照各國稅率,再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制定,有一個必須遵守的原則是:增值稅的稅率檔次要從簡。再次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將實現我國稅制與國際接軌,促使國內產品與進口產品稅負平等,同時也減輕高新技術產業企業的稅負。(2)營業稅的調整。營業稅調整的內容主要是縮小營業稅的征收范圍,另外是金融行業營業稅稅率的調整。1997年我國金融業的所得稅率從55%調到33%,與此同時金融業的營業稅率從5%調到8%,金融業的稅收政策不利于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因此我們建議適當調低金融業的營業稅率。(3)消費稅的調整。我國消費稅主要是起調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還有“寓禁于征”的作用。目前我國消費稅的問題,一是將生產資料列為課征對象,從而加重了企業的稅收負擔,比如現行消費稅將酒精作為課稅項目,酒精包括工業酒精、醫用酒精、食用酒精,對工業酒精和醫用酒精征稅增加了商品和勞務生產的稅收負擔。此外對汽車輪胎課征消費稅,這將加重加汽車制造、交通運輸、采掘業等企業的稅收負擔,最終影響企業生產。二是將一些生活必需品列為課征對象,對一些高檔消費品反而不征消費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原先屬于高檔消費品已成為普通消費品,消費稅稅目并沒有及時做出調整,從而影響這些商品的消費。三是部分應稅消費品的稅負水平偏低。譬如我國煙草制造品的稅負水平與國際水平比偏低,汽油、柴油的消費稅水平與其他國家比也偏低。四是消費稅的課征環節存在問題,除金銀首飾外我國消費稅的課征環節設在生產環節,這種制度為大多消費品的生產企業提供了避稅的機會,造成了稅收大量流失。筆者建議:首先將消費稅中屬于生產資料的稅目取消,以此減輕企業生產的稅收負擔;其次是隨經濟發展及時調整高檔消費品的稅目;再次參照世界各國的稅負水平適當提高一些消費品的稅率;最后逐步將消費品的課征環節設在零售環節。(4)企業所得稅的調整。企業所得稅的問題主要在于,一是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的政策不一致,確切地說,外資企業享有超國民待遇,從而影響了企業的公平競爭,一是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并沒有突出國家產業政策,而是注重區域政策。從我國近幾年的外商投資的行業分布情況看,外商投資并不將稅收優惠作為第一要素來考慮,以制造業為例,我國制造業的稅收政策呈現相對中性,在1997年和1998年制造業吸收的外商投資占外商投資總額均達到50%以上。從國際資本的流向分析,一國的市場制度健全、基礎設施完善、政治穩定等是吸引外資主要因素,稅收的國民待遇是世界潮流大勢。有據于此,我們提出企業所得稅的調整建議如下:實行內外資企業統一的所得稅制;所得稅的優惠政策要注重貫徹國家產業政策,要鼓勵企業的產業技術升級,尤其要支持高新技術產業企業的發展;所得稅的優惠可考慮多采用多種方式,比如加速折舊、投資抵免、費用扣除、提取投資、科研開發基金和減免稅等方式。(5)關稅和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入世后,我國可利用過度期所允許的范圍分別對農業、汽車工業、鋼鐵工業、醫藥行業等制定相關的關稅稅率給予保護,但根據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驗,如印度、韓國,行業的保護關稅要有時限,且政府要適當在被保護行業引進競爭。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是我國經濟改革時期的過度稅種,其在特殊時期控制投資過度膨脹的使命已經結束,因此固定資產投資方向應該取消。新時期產業稅收政策要發揮有效作用除了對稅收做上述有關的調整,改革中央與地方的財稅體制,做好費改稅減輕企業稅外負擔等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下一篇:稅收政策實證研究的新進展
Copyright © 2000 - m.electedte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
套餐D大額券
¥
去使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韩国一级片在线播放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小说 |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 亚洲福利精品 |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 | 成人高清网站 |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3区 | 99免费精品视频 | 成人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视频a |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 99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久蜜桃 |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 | 久久一区二区国产 |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 |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在线播放 | 在线免费日韩 | 综合精品 | 欧美视频区 | 韩国爱爱视频 | 亚洲免费黄色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牛牛 | 青草福利 | 国产福利影院 | 欧美性另类|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奇米网 | 日韩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 男女网站在线观看 | a√毛片 | 国产大尺度视频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网站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 国产一区二区毛片 | 国产黄色在线播放 | 国产午夜在线 | 国产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