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一、反拉二胡據說左撇子的人都聰明,我有個表弟就是個左撇子。有一次他拿了個二胡玩,剛一上手,就拿反了,因為他習慣左手拉弓子。大家笑話一番,他不好意思了,就換了持法,卻顯得更加笨拙。我說你不妨用你自己的方法試一下,他又恢復左手持弓,果然推拉自如;無獨有偶,我看十二女子樂坊的演奏,就發現有個美女笛子手把笛子放在左側吹奏的。后來才知道其中的緣故,原來舞臺上有兩個笛子手,為了追求對稱的舞臺效果,其中一個就來了個“反吹竹笛”。如果這位樂手不是左撇子,練就這番技藝確實值得稱道。
表弟的“反拉二胡”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法,美女的“反吹笛子”是為了適應樂隊的舞美效果,這些突破常規的做法都有著很好的理由。常規方法好,還是反常規方法好呢?這問題問得沒趣了,所謂的好和壞其實是不存在的,只有適合與不適合最為重要,適合的就是好的。本來二胡就不好學,要讓我表弟不顧自身的特殊條件而必須采取適合別人的方法,學起來,憑白增加許多難度,有什么好處呢?
當年有個企業叫“三株”,用小報紙式的廣告頁把自己的三株口服液賣得很火。我有位做高檔白酒的朋友,把這方法拿來了,廉價的宣傳小報散發的滿世界都是,知名度倒是上去了,可價錢卻上不去,品牌形象大打折扣。為什么小報紙對三株口服液是“好”的,對我朋友的白酒就是“不好”的呢?原因就是適合和不適合的問題。
橘在淮南為橘,到了淮北則為枳,口味壞得不可入口。為什么?好的東西,換個地方就變得不好了。美國很著名的咨詢公司在中國國內吃不開,弄壞了好幾個案例,并不是人家的方法“不好”,其中就有不適合中國企業的緣故。中國的企業先是推崇西方的管理模式,后來又喜歡日本的管理模式,因為日本的文化可能更接近我們,所以更容易找到相似的地方。然而中國和美國、和日本都是大不相同的,且不說市場環境、文化背景、企業特征,單就“人”這一項就大不一樣了。我們常說企業“以人為本”,其實中外企業的最大區別就在于組成企業的人是不一樣的。
我們不從資本或技術的所有者來區分,只要是在中國本土,由中國人構成的企業都屬于我們所要討論的范疇。中國人和外國人到底有什么不同?根本上當然是文化背景的不同,并且由此而產生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等的巨大區別。面對不同的人群,卻打算用相同的管理方法,那難度簡直是自找了,因為那些是未必適合中國人的特點的。
成功有著成功的背景,這個背景往往存在極大的差異。當你不具備人家當時的條件的時候,同樣的方法就會產生相反的結果。事實上,只有根據自己的情況采取的對策才可能有效。表弟要學二胡了,為什么偏要他采用通常的方式,而放棄適合自己的方式呢?
二、為什么是《論語》
中國人的特點是什么?這可是個大課題。不過有個小例子可使我們窺其一斑:即便是山村一個字不認識的老太太,在行為方式上也在遵循中國自己的道德標準。比如她會說:“我要做了這樣的事情,死后讓人家怎么說我?”這是什么思想?這叫“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她還可能說:“這孩子是個孝子,靠得住!”這個判斷的理論依據是什么?是“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這些話都是《論語》中的章句。為什么不認識字、沒學過《論語》的人也是《論語》的思維方式呢?因為《論語》所推崇的觀念其實已經成為中國人的文化基因,說是生而有之不為過了。
《論語》對中國人的文化特征的形成起到深刻而久遠的影響,但《論語》還不僅僅如此簡單。我們知道,《論語》是中國哲學的顛峰之作,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譽,其中的管理哲學和方法才是其精髓。并且這種管理哲學是基于對人的研究和影響的,也就是說,《論語》所顯示的管理哲學正是適合《論語》所塑造的人群的。一個深受《論語》思想影響的民族,必然適應《論語》所推行的管理哲學。
然而,歷來《論語》中的管理學都是被用來治天下了,并沒有被企業界所廣泛研究和利用?;蛟S這和中國古代企業不夠發達有直接的關系,而在中國企業高速發展的今天,為什么我們還要一味從國外尋求管理方法,而放棄可能是最適合自己的管理哲學呢?誠然,《論語》中的管理學確實是反映了孔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本意和努力,似乎沒有提到在企業中的應用。然而哲學之所以是哲學,就在于其對于普遍事物的廣泛適應性和啟發性。就像《論語》還可以被運用到其他更多方面一樣,研究《論語》在企業管理方面的運用,是一條尋找中國企業管理方法的理想門徑。
更重要的是,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思維確實存在極大的差別。也舉一例,比如說,盡管現在外出謀生、異地工作已經成為很普遍的事情,但是“背井離鄉”聽起來依然比較悲慘凄涼,尤其春節、中秋這些該團圓的時候團圓不了,那“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覺還是難以排解。在這些方面中國人似乎不如西方人那么豁達想得開,其實這正是中國文化的特點。中國以農耕文化為基點,地理依賴和宗法意識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的基本心理狀態。于是家長制、獨裁集權制的管理模式就有了形成的土壤并且被世代接受,這種管理模式的特點是以人治為核心,強調集體主義,講究絕對服從,遵守倫理道德,注重教化作用。
當代中國企業是在相對民主的環境下成長的,帶有明顯的時代特色,但無論如何,從本質上講,企業都必然是專制的組織。這種專制不是人為的,也未必是中國企業所獨有,而是由資本的性質所決定。誰擁有這個企業的資本,誰就有難以比擬和替代的發言權。在資本合作的企業里,發言權的大小決定于資本的大小。所以,企業說到底是資本專制的組織,這一點,并不存在私營、國營或股份制企業的區別,也和中國外國、東方西方沒有關系。企業的這一屬性和中國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相結合,就使得中國企業必然謀求更加貼近這些特點的管理哲學和管理方式,并且對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管理模式具有天然的文化性排斥。所以對待西方、日本還有韓國等的企業管理模式的態度,必然是以包容的心態來吸收改造,而被中國企業管理模式所同化。
然而,由于歷史文化因素,中國在傳統上企業發展并沒有形成社會的主流,而是作為一個孱弱的分支在慘淡經營,更沒有形成成熟的企業管理專門理論。這當然和中國的哲學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知道,中國哲學起源于生命哲學,將宇宙的生命、人的生命作為完整的、根本性的研究,從而在哲學體系上具有難以分割的整體性。像我們熟知的《老子》,歷來被看作中國哲學的原始,但我們很難說清楚這部書到底是在研究哪個門類,并且之后的哲學研究也都具有這樣的“含糊”特點。這也使得我們可以從這些哲學典籍中找到我們所需要的任何領域的理論根據。我們要讀的《論語》,其實已經脫離了《老子》這樣的“純哲學”的范疇,而成為中國哲學中的一個分支。大略地說,《論語》是一部政治管理哲學著作。不過,《論語》的政治管理核心理念是以德治為內涵的人治思想,并且對于在位者、從政者和立志從政者都從個人修為上提出具體的要求,所以從表面上看,《論語》更多的內容像是為人處世的道理和規范。而正是這些治國的道理、從政的原則和為人的規范為現代企業管理帶來極大參考價值,這正是本書要討論的話題。
三、《論語》說些什么
?。ㄒ唬┐笾颊勅?/p>
《論語》末章《堯曰》,明確提出治國的方法、途徑和心態。方法基本是采用帶有法家思想的制度來約束人,途徑則是純粹仁儒思想的愛護人,而所謂“寬、信、敏、公”則是對執政者心態上的要求。三個方面無不是關乎一個“人”字;至于從政的原則,即所謂“尊五美,屏四惡”,也都是就人的好的品質和壞的行為而言;最后一章講個人修為的目標時,很明確地說是“知命”、“知禮”和“知言”,更是直接是解決得人的事了。而最后一句“不知言,無以知人也”更加直接地回歸到“知人”的本源上來。
為何“知人”是本源問題?我們可以回到《論語》開篇的《學而》第一章來。“學而時習之”,是講自身所學能夠運用于社會的發展,是最高形式的利用:“有朋自遠方來”,是自身所學能夠得到世人的認可并使其受到教化影響;最不理想的是“人不知”,世人不理解,那么也可退而修為自身。很明顯是“利世、利人和利己”的三個層次,也確實如朱子之所言的“入道之門”,看《論語》全文,其實無外乎一個“人”字。個人修為是人的問題,有所功用則為了影響世人,而濟世又何嘗不的為了人呢?并且,所有這一切的實現,都是建立在個人修為的基礎上,以一個修為高尚的人或者這樣的群體來影響整個社會。
這其實已經揭示出孔子所倡導的管理原則,即以高尚品德的人群來帶領和影響普通的人群,以實現全人類的素養提升,從而達到整個社會以最和諧的方式來發展?,F代企業管理里有個寓言,說“企”字乃是無“人”則“止”的寓意,同樣高度重視人的主體作用,這和孔子的思想的吻合確實讓人感到驚喜。
套用曹雪芹《紅樓夢》為“大旨談情”的說法,我們可以說《論語》為“大旨談人”。
(二)管理的邏輯
《論語》中的管理邏輯有四個重要特征。
一是對“人”的強調,所謂“大旨談人”,則處處離不開人的因素。實際上企業里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人來具體操作,企業里的所有問題,說到根本上還是人的問題。觀孔子一生,關注的是人的修為、影響的是人的思想、督促的是人的行為??鬃拥慕虒W不是起始于晚年,而幾乎是畢其一生的。他的教學思路是用自己的思想結合當時的政治實際培養一批政治管理人才,并且他從來不傳授從政的具體技能,而是注重個人修為,把個人修為作為從政的基礎;
第二個特征是管理者的表率作用,首先并且主要是修養上的表率,強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他認為一個品質高尚的管理者本身就具有典范和威懾作用,而品質低下,即便有再大的能力也是無益的。比如強調下屬忠誠的同時,他更要求上級的“寬容、誠信和公正”。要求下屬勤勉工作,首先自己要做到“敏于事”;
第三個特點,講究管理的細節,注重基層管理。對于整個社會而言,主張家庭這個最基本的社會組織的和睦和秩序,講究“孝悌”,認為“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并且,社會的和諧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層組織的和睦和秩序構成的。由此引申,一個企業里,只有各個基層部門的工作做好,企業才可以穩定發展。實際上,企業的發展是由各個部門的工作成績共同促成的;
第四個特征是部門明確、各司其職,管理的程序和秩序是非常重要的。所謂的“正名”,其實就是各個部門明確自己的職責,做好自己的事情,協作而互不干預。領導者要“不出位”,只做好管理工作,而不去干預部門的具體工作;而各個職能部門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同樣不對其他部門的工作橫加干涉。
這四個特征,構成了《論語》管理思想的核心,即“以人為本”。
?。ㄈ┓ㄖ芜€是人治
《論語》推行的理想政治模式是“德政”,所謂“德”,必然是指人之“德”,是個人修為的極高標準。這符合《論語》的管理邏輯,管理者本身必須是個“德者”,然后用個人的“德行”來感召和引導下屬乃至組織全體人員。也不僅僅是簡單的表率,還包括明確的、主動的、制度化的“德育”,強調每個人的個人修為。在管理方法上,更多采取的是富有人情化的舉措。比如糾正錯誤,不單純是批評教育,而是“舉直錯諸枉”,把好的榜樣樹立起來,任用德行高尚的人,以取得更多人的信任,并形成良好的團隊風氣和巨大的威懾力。與其表面化地說是“人治”,不如說是以“人治”為途徑、以“德政”為標準的“德治”。
那么,《論語》倡導的“德治”是不是和法治想沖突呢?歷來攻擊孔子思想的人都把孔子說成只知道“人治”而完全排斥“法治”的人,其實這是個很低級的錯誤。要知道,孔子所推崇的“禮”,其實質就是一套他認為符合社會發展的制度,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禮制”。這個“禮”有外在的禮儀形式,但更重要的是內在的對社會秩序、管理秩序的尊重和遵守。并且,在孔子短暫的從政實踐中可以看出來,孔子是個法治的大力推行者?!皻肌笔菫榱司S護管理體制的軍事行為,具有明顯的法治特征:“誅殺少正卯”盡管非議很多,但實際上也是法治思想的體現,哪怕在法理上真的是錯誤的,也不影響我們對孔子重視法治的理解。孔子明確地說:“以約失之者,鮮矣?!边@個“約”盡管包括很多的內容,但無論如何理解都包含著對制度的尊重和敬畏,并且直接說明尊重法治、主動接受制度的約束對人的行為的指導意義。
比較全面地說,《論語》所倡導的管理模式是以“德政”為目標、以人治為表象、以法治為內涵的“德治”模式。
(四)如何執行制度
《論語》對于“禮”的推崇無以復加,以至于有人把尊崇禮制看作古板教條甚至迂腐守舊而對儒家學說多有詬病。的確,在《論語》中,“禮”占據重要地位。“禮”既是國家管理的整套制度或說法律,也是個人修養和行為的標準和規范。在孔子看來,國家和社會的種種亂相其根本原因就是“禮崩樂壞”,個人的種種不良行為和過失多是因為“違禮”。所以他開出的社會管理和個人修為的藥方就是“克己復禮”,即克制自己一切負面的欲望,把身心歸附到規范制度上。從制度精神上看,不僅不應該批判,而仍然具有強大說服力。自古至今,多少千古之恨和丑惡現象無不是因為貪欲和違背制度而導致。
“禮”如此神圣和重要,那么《論語》是不是就機械的、無條件地遵循“禮”呢?正好相反,《論語》對于制度規范的態度之靈活程度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有子明了地說:“禮之用,和為貴。”就是說制度的執行的關鍵和訣竅是在于能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折中調和。他說,“小大由之,有所不行”,就是說不研究事情的具體情況都按制度一刀切,那就有辦不成的時候了;反過來又說,“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一味地調和,不遵守制度,也一樣行不通。而正確的做法是不偏不倚、實事求是,遵守制度而有所靈活。這個靈活不是人情世故,而是針對不同事情的特出情況所做出的權變之舉。這番議論,明確而深刻地說明了制度的執行原則。實際上也就是帶有人治色彩的法治,或者說法治推行過程中的人文關照。
對制度的靈活不是不尊重制度,而是真正理解制度內涵的開明態度?!墩撜Z》重視制度的外在形式,甚至有時候還有過分的強調,這和那個混亂的時代背景不無關系。盡管如此,《論語》注重的更是制度的內涵,重視的是法治的精神??鬃诱f:“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意思是,如果不能夠推行制度的精神,那要制度的形式又有什么價值呢?很多企業的制度文本好幾抽屜,但未必就是企業管理實現了制度化,而很可能僅僅是形式而已。
?。ㄎ澹鹇允瞧髽I的根本問題
所謂戰略,可以理解為企業未來發展的正確軌跡,包括目標、方針和途徑。所謂正確,其實就是符合了企業和社會雙重發展的規律。說白一點,就是應該怎么做就怎么做,戰略的選擇就是這么簡單。關于這個規律,孔子在不同場合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常見的比如說“道”,這和老子的說法一致??鬃有蜗蟮卣f:“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說誰能夠不從門里出去呢,可現在社會的發展怎么不遵循“道”呢!戰略的重要就好像房間的門一樣,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孔子認為君子的三畏之首是“畏天命”。在對待企業戰略的問題上,很多企業實際上不夠重視,有的把戰略當作擺設,有的干脆朝令夕改,缺乏穩定性。更有的企業一開始就不重視戰略問題,不知道企業到底走向何方、到底如何走下去。“不知天命無以為君子也”,這樣的企業老板是不合格的。
那么戰略的意義何在呢?孔子所說的“天命”,也帶有“規律”的意思,說“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了五十歲就知道了自己真正的社會使命了。這當然是反觀的說法,如果從未然的角度看,企業的“天命”就是企業的戰略目標選擇?!爸烀钡慕Y果,可以到七十歲“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企業達到自行運轉并且不出錯誤的理想狀態。也就是說,只要戰略選擇正確,并且一切按戰略要求來做,企業就可以按著良好的軌跡自行發展,實現“無為而治”了。這是企業家多么夢寐以求的事情??!
有子說“本立而道生”,這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明企業戰略對企業管理和發展的作用。這里“本”就是作為企業發展之本的“企業戰略”,而“道”則是企業發展的途徑和方法。當戰略確定的時候,企業發展和發展過程中的方法就可以確定了。也就是說,企業經營管理過程的一切方法都由戰略來決定。有什么樣的戰略就會有什么樣的方法,方法總是為戰略目標服務的。而如果戰略缺失,企業將無所適從;戰略錯誤,方法就不會有正確的了。
有子順便說“君子務本”,說管理者的工作內容只是把戰略等大問題處理好,并且專心于此。老板親自抓,也可以看出《論語》對于戰略的重視。
?。┤穗H關系的核心是相互的尊重
樊遲問仁,孔子說:“愛人?!边@“愛人”其實是《論語》處理社會人際關系的基本原則,具體一點就是“忠恕”?!爸宜 笔鞘裁??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想達到什么目的,就先讓別人玫鉸恪U餼拖衿笠狄胗捅匭肷岬萌迷憊ず途套謊?。尽管比较功利,但诌|僭誑凸凵鮮歉碩苑嚼嫻摹S氪訟嘍雜Φ氖恰凹核揮?,矽槱又R恕保約翰幌不兜?,不要给冰囁;准s航郵懿渙說?,不要强加又R恕1熱韁貧ㄆ笠倒娣?,染J習寰醯米約憾甲霾壞劍趺純贍芤笤憊ぷ齙僥兀空庵幀壩杉杭叭恕鋇乃嘉絞降氖抵示褪嵌遠苑降淖鷸亍U庖壞悖詿砥笠倒叵搗矯娣淺1匾褪滌謾?
處理好上下級的關系一直是企業關系中的最重要的事情?!墩撜Z》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忠”和“禮”不是單方面的要求,這種尊重是相互的,甚至是互為條件的。也就是說你怎么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么對待你??鬃用鞔_反對“以德抱怨”,而主張“以直抱怨,以德報德”,也是這個道理??鬃由踔粮又苯拥卣f:“惠則足以使人?!睂Υ录?、員工不能夠無條件地使用,而要先惠而后使。這個觀念在當代企業里尤其值得老板們思考。
在處理平級之間的關系上,也要把尊重常存于心。企業里各個崗位盡管是合作協同的關系,但也必然存在競爭。如果你替代別的部門做了他的工作,人家不一定感謝你,反而會覺得難堪,因為這樣倒顯得自己無能,連本職工作也做不來似的。所以做到“不出位”、“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有著處世的世故,但更多的卻是尊重對方的表現。適當的幫助、提攜而不去替代、爭功,正是體現了同事、同級部門之間和諧的關系。對待朋友的錯誤要勸戒,但是“朋友數,斯疏矣”,也不要喋喋不休,反而把關系疏遠了,這也是往往被忽視的因為絕對“真誠”而帶來的副作用,可謂中肯。
當然,《論語》中關于社會關系的論述和意義絕非這么膚淺。《論語》強調的“孝悌”,是家庭關系,這種關系的放大就成了家庭以外的社會人際關系,故而,其意義實際上是維持社會和諧的關鍵所在。而無論“孝悌”、“忠”和“愛人”,其核心都是發自內心真誠的尊重。
(七)禮儀的禮發乎內心
《論語》中說的“禮”,是“制度品節”,即制度規范的總合,并體現于國家政治生活中。而這些“禮”也包羅了所有禮儀規范,遵循這些規范,個人則成為謙謙君子,國家則成為禮儀之邦,都是事關形象的大事情。現代企業也是很注重禮儀的,不僅有公司內部的禮儀,還有企業接待禮儀,更常見的是服務行業的對外禮儀規范。而這些形式上的東西如果缺乏內心的虔敬之情,則會顯得生硬而教條,反而給人禮儀不周的感覺了。所以孔子說:“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他質問,禮儀僅僅是華麗的外表嗎?限于形式是不夠的,要注重禮的精神。
那么禮儀的精神是什么呢?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首先是“仁”,如果缺乏仁,外在的禮節是沒有什么意義的。其他方面如待人莊重的“恭”、對人真誠的“敬”、對待事物謙恭的“讓”等,無不體現一個“情”字。這種情就是因尊重而引發的出于內心的關心、照顧,所以禮儀的實質最終要體現為“方便別人”,如果讓人感到別扭,反而失禮了。
實際上,我們可以從《鄉黨》的記載中看到孔子本人在言行舉止方面對禮儀、禮節的重視和把握。比如,在接待來賓完成任務后,要“必復命曰:”賓不顧矣?!?,向老板匯報說”客人走遠了“,這既是禮儀的要求,也是工作的程序,更是對上級的尊重。所以,在孔子看來,禮儀不僅是”玉帛“之類美麗的外在形式,也不僅體現內心的敬意,更具有實際的功用。缺乏真誠的禮儀是擺樣子,形式不規范就不能體現的敬意,而缺乏實際功用的禮儀實際上就流于迂腐。禮儀,在《論語》中應該是內心、形式和功用三者結合的整體。
讀《論語》,我們要知道禮儀是“德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被稱為“禮治”;用《論語》,就應該明確禮儀的實質,并且將其作為企業形象建設的重要內容。
(八)文質彬彬
“文質彬彬”,是說外在和實質的完美統一,是個人修養和事物狀態的理想標準?!拔摹笔峭庠诿?,“質”是內在美,兩者和諧匹配才是最高境界。如果“質勝文”,則缺乏約束,再有教養的人也顯得粗野;如果“文勝質”,則華而不實。企業其實總是面臨這樣的問題,企業形象塑造、產品開發和推廣等,都存在內在和外表兩個方面的權衡。企業應該注重或善于宣傳推廣,但如果企業實質或產品品質不能夠和外在形象相一致,那必然是欺騙,最終受害的是企業自己;如果抱著“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思想,不注重外在展示,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恐怕還趕不上“劣酒”的銷量。
孔子說“義以為質”,所謂的“義”即“宜”,是合乎社會規范、發展規律的一切合理的標準。如此,企業合法經營,尊重企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制定合乎社會道德規范的的戰略目標,采用符合社會道義的企業行為,都屬于符合“義”的“質”;產品符合質量要求、安全標準、具有適合市場的功能,則也是對“質”的嚴格要求。在這方面,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儒家傳統思想有內斂的特點,凡事不張揚,體現樸實無華的作風,但并不排斥合理的展示和表現。有人問子貢說:“君子質而已矣,何以為文?”意識是說,你把質量做實在些,那些華麗的包裝有什么用呢?子貢說:“文尤質也,質尤文也?!闭f如果內在品質是那么重要的話,那么外在形象也一樣關鍵。這對于現代企業經營尤其產品開發來說,真有醍醐灌頂之妙。
誠然,單以產品為例,質量上乘而款式陳舊、包裝粗糙的產品無疑的產品開發者的失敗;同樣,過度包裝如“天價月餅”之類的現象也多有欺騙虛妄之嫌。而最完美的狀態是品質和外在完美統一的“文質彬彬”。
?。ň牛┴熑螁栴}
《論語》主張的實事求是、勇于負責的精神至今也是難能可貴的。出了事情,孔子要求先從自己找原因,“君子反求諸己”,反躬自問,而不是推卸責任。顏回就以“不遷怒”而受到孔子表揚,所謂“不遷怒”就是不去把責任加給鶉?,秵T鶉嗽鴇覆灰?,而把准s喊諭迅上擔徊喚鲇掠誄械T鶉危幢閎肥得揮兇約旱腦鶉危慘凹幌投謐允∫病?,曾综x垢怠拔崛杖∥嶸懟保選白允 鋇弊齪鴕蝗杖鴕謊鬧匾耍輝詼源鶉說腦鶉紊希骯院穸≡鷯諶恕?,鸭汃律己,宽以待人。?/p>
勇于承擔責任,敢于承認錯誤,是糾正錯誤減少損失的前提。對待錯誤,孔子很大度地說:“過而不改,是為過矣?!卞e了就改,就算不上錯了。還說“過而勿憚改”,都是在鼓勵人們不要怕犯錯,不要不敢承認失誤。“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明確地說改正錯誤是一件大好事。并且“更也,人皆仰之”,承認和改正錯誤不僅不會讓人看不起,而是更加令人敬重的事。
自責的精神固然重要,但更其重要的是發現錯誤的能力??鬃诱f:“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标P鍵字是那個“能”字,“能見其過”未嘗不是一種能力和態度,并且是超乎尋常的能力和肯于“自訟”的態度。即便一個人有能力和水平辨別是非,但如果眼光總看別人的短處,事事認為是別人的責任,也一樣發現不了自己的錯誤?!墩撜Z》時時在提醒人們對于“學”的重視和追求,惟其學,惟其修為,才能夠提升素養和學問,才能夠和敢于發現錯誤而最終改正。
?。ㄊ┢髽I和社會的關系
“學而時習之”的“習”是練習、實習、實踐的意思,這句話體現了孔子對于學的功用和目標的看法,那就是把學問用于社會實踐是最高的理想追求??鬃咏K其一生就是在做“志于道”這件事,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種個人能力的實現,是一種由個人到社會,由家庭到國家,由政治到道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體現了個人和國家、社會道德規范的和諧統一。
孔子要求“君子義以為上”,就是個人的作為必須符合社會道德規范的要求。企業也是這樣,有人說企業是個追求企業利益的組織,其實企業利益的實現并不是違背社會道義的,恰恰是對社會利益的貢獻。反而是那些違背社會道義的企業行為受到譴責,直至被公眾所拋棄。這一點上,正好說明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統一性。
孔子一方面強調社會對個人的制約性,要求個人順應社會需要,遵守社會規范,以社會為本位;另一方面又強調社會對于個人的依賴性以及個人對于社會的能動性,倡導人們積極入世,倡導仁人志士弘道于世,以天下為己任,承擔實現“天下有道”的社會責任。企業從來進步是孤立存在的,作為社會一員固然有對社會的責任。這個責任也不是單方面的,可以說企業在實現自身利益的時候已經在盡這會責任,或者說,企業是通過對社會責任的承擔和落實來實現企業長久利益的。這是一種相互依存而有相互制約和影響的作用。
為什么說是相互的制約和影響,而不是社會對企業的單方面作用呢?因為企業通過自身的行為倡導的文化確實能夠影響社會思潮和觀念,好的企業不是沒有靈魂的組織,也不是冷冰冰的機器,而是有思想、有導向的一個生動的社會成員。企業通過影響員工、影響消費者來影響整個社會,這一點往往被人所忽視。而孔子一開始就相信個人對社會的影響,“仁以為己任”,實際上,作為一個思想家,孔子確實甚至改變了這個世界。企業之于社會也有這樣的能力和義務。
四、關于這本書和另外一本書
以上所列十點,只是我個人一些零散的體會,不能夠看作對《論語》思想的綜述,因為我深知《論語》之博大非此區區幾言所能夠表述,說是掛一漏萬,確非自謙。《論語》的思想需要詳細閱讀并且讀懂《論語》才能夠有完整的體會?!墩撜Z的管理智慧》(即《論語馬說》)這部書,是探討《論語》思想的一種嘗試。
所以,嚴格地說,這并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研究《論語》的書?;蛟S有的讀者愿意把她當成《論語》解說來讀,那也未嘗不可,因為在這本書里,也確實對《論語》本身做了很詳細的解說。但是,我還是喜歡讀者把這部書直接看作管理書籍,畢竟我們探討的是《論語》中所體現的管理學思想在企業經營管理實踐中的運用問題。
嚴格地說,《論語》是本口語化很濃的書,文字表述應該很通俗淺易。但畢竟時代久遠,加之對于成書時代背景的疏遠和《論語》所記載言論起由的缺漏,讀起來確實難免有晦澀之感。歷代批注、釋譯《論語》的著作很多,但多側重字句疏通,讓讀者還是難以把握其真諦。故而我和大多普通讀者一樣都有“看似明白其實還很糊涂”的困惑,在本書寫作過程中,也多有朋友提及此事,希望能夠就此機會寫一本能夠確實讀懂《論語》的書。其實,我寫《論語馬說》的過程也是重溫經典、深刻學習的過程,有此念頭,便更加注意字面背后的意義,所以本書成稿付梓的時候,另一本專門研究《論語》本身的書業已成竹在胸,《論語的管理智慧》(即《論語馬說》)上市之時,《論語新裁》即可脫稿。
《論語新裁》之“新”不在于釋義之新,而在于對《論語》一書的重新理解。歷代學者多論《論語》只是散錄先賢言論,在編排上并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集章為篇,只是“大致歸類”,每篇并無明確的中心思想,每章相互間也不存在前后文的聯系。而在撰寫《論語的管理智慧》(即《論語馬說》)的時候,由于提煉文意的需要,對篇章之間的脈絡多有留意,依稀發現不僅每個章句之間存在著某種關聯,甚至各篇還可以看作獨立的論文,條理之清晰令人驚嘆。我想,以前我讀《論語》之所以不能夠完全懂得原意,多是因為心存其斷裂,從而難以完整把握,致使讀來如散沙而無頭緒,不過領略一些斷章之意罷了。私下認為,如果能夠理順其中脈絡,必使《論語》成為完整的系統論述之書,而非零散的語錄了,這樣無論對于記憶還是理解都將大有裨益。
至此方才想起先賢們曾有的《論語》一書乃有意編排一說并非妄談。朱熹推崇《論語》首篇《學而》的第一章,稱其“乃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學者之先務也”,至今才有了真切理解而斷然相信了。不但如此,我看《論語》全書之大要盡在末篇《堯曰》三章,可謂“治國之道、從政之本、修為之旨”。然而歷來大儒均視其為“逸篇”,至多論其為全書的總結,不以綱領稱也。而我認為讀《論語》應從末篇始,始得《論語》之精妙。而前后參考互見,則得《論語》大旨。
心里有了這層意思,再讀《論語》頗覺文意暢快,結構完整,竟如一塊圓潤的溫玉了?!墩撜Z新裁》之新即在此處,希望早日交付同好探討。
下一篇:企業內部控制的強化取決于經營者
Copyright © 2000 - m.electedte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
套餐D大額券
¥
去使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久毛片精品免费不卡 | 黄色毛片一级片 | 国产成人高清 | 黄色网页入口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网站 | 午夜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 www久久久| 嫩草官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软件 | 成人免费视频久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电影 | 91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www | 黄动漫在线观看 | 国产a自拍 | 网站黄色一级片 | 黄色大片免费在线观看 | 91日韩在线 | 99久久免费观看 | 一级黄色片一级黄色片 | 免费日韩电影 | 亚洲最大成人综合 |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91久久久久久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色五月婷婷成人网 | 成人激情视频在线 | 亚洲一区www | 黄色av免费在线看 | 日韩毛片在线看 | 69无线观看免费版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久久新| 国产性―交一乱―色―情人免费看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 | 欧美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一二三 | 在线日本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