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以來,我國加快了會計體制改革的步伐,相當多的會計人員由于思想準備不足,感到壓力很大,甚至抱怨會計改革步伐邁得太快。其實,我國會計改革的步伐太慢,還不到位,相對于經濟體制改革的突破性進展,會計體制改革遠遠滯后。會計人員之所以對會計改革不滿,主要是因為已有的知識結構不適應會計改革的需要,知識缺位太多。因此,無論是會計管理人員、教研人員,還是會計實際操作者,都必須清晰地認識到會計改革對自己的知識結構的要求,重新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跟上會計改革的步伐。
一、會計管理人員知識結構的調整
會計管理人員一般指各級政府部門會計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70年代后期,我國成立了專門的會計機構,也就有了一大批會計管理人員,而這些人員大部分是由其他職業轉過來的,沒有扎實的基層會計工作經驗,沒有系統的會計理論知識,對國際會計動態也知之甚少,因此,在會計管理工作中反映出盲目性,缺乏針對性和超前性。會計體制改革要求這些會計管理人員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以便更有效地實施會計管理。首先要有豐富的經濟理論知識,并能清楚地認識會計管理工作在其他經濟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關關系。其次,要及時地掌握和了解國際會計管理動態。因為會計核算國際化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前提,了解國際會計動態對加強國內會計管理,促進改革開放,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第三,要熟悉會計制度,熟悉會計準則,熟悉所有的會計規章。會計管理部門應該是當地的會計權威部門,要能夠解答會計實踐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宣傳國家的會計政策,監督檢查各種會計法規的運行情況,否則將失去其權威地位。第四,要了解基層會計人員的實際工作情況,有一定的基層工作經驗或通過調查研究來彌補實踐經驗的不足,盡量減少決策失誤,減少與會計人員的對立。第五,要有一定的協調能力。會計管理工作滲透到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聯系著千家萬戶,既有獨立性,又有相關性,沒有職能部門的密切配合就不可能做好會計管理工作。
二、會計教研人員知識結構的調整
大部分會計教研工作者都是1977年以后畢業的大中專畢業生,部分是從實踐中成長起來的有實踐經驗的會計人員。會計體制改革給教研人員帶來了極大的沖擊,教研人員必須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一)豐富會計理論。教研人員必須學習與會計理論相關的財政、金融、稅務等理論知識,充實和發展會計理論,這樣才會有扎實的理論基礎。
(二)要掌握先進的科研手段。新科學技術的吸納是會計理論發展壯大的動力,會計電算化的開發、利用和普及向會計科研工作者展示了一個未知或知之不多的空間,而能熟練使用計算機及電算化軟件的會計教研人員不占多數,這就導致了會計核算手段和會計科研的脫節。只有掌握先進的技術,才能不被時代拋棄。
(三)要深入基層,扎扎實實地了解基層會計核算的現實狀況和變化。會計改革表面上看是國家高層會計管理部門的決策,實質上是靈活多變的市場行為。《準則》提供的就是一個新的經濟運行情況出現后應如何核算的規范。市場經濟的變化無疑使會計準則不斷地變化,只有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才能把握會計改革的方向。自然科學的科研以靜為主,在實驗室里就可以把握事物的發展過程并發現新問題;社會科學的科研以動為主,只有在實踐生活中才能發現新問題。因此,會計教研人員必須走出書齋。
(四)必須與會計管理人員密切配合,與會計實踐人員密切配合,既了解會計改革的宏觀變化,又了解會計微觀事實和發展,從而豐富自己的科研內容。如果會計教研工作者不與會計管理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結合,其科研將是無源之水。
(五)要補充社會公關學和社會審美學知識的不足。會計改革賦予會計許多新的職能,其中之一就是復雜的會計關系的調整和處理。會計改革后,會計越來越職業化,越來越需要用自己的言行推銷企業,推銷自己,因此,它展示給社會的不僅是專業知識,而且是企業形象與個人素質。因此,需要教研工作者給會計實踐工作者以理論上的指導和提示。
以上五個方面在會計改革前不受重視或重視不足。會計教研隊伍應該是會計改革的先鋒隊,會計教研隊伍要擔此重任,就要對已有的知識結構進行調整和充實。
三、會計實踐工作者知識結構的調整
會計實踐工作者只有隨著改革及時地調整和充實現有的知識結構,才能勝任會計工作。
(一)盡快熟練掌握不斷發布的會計準則、行業制度,這是會計操作人員的立身之本。經濟體制改革已把舊的核算制度淘汰,固守殘缺,只能束縛自己的手腳。
(二)要充實金融、財政、稅務等方面的知識。企業在經濟體制改革后已成為獨立經營的法人,不可能再借助于政府和其他力量來對財政、金融、稅務等部門施加影響。因此,會計人員必須熟悉金融、稅收、社會保障保險政策,最大限度地為企業及企業職工謀利益。如果會計人員這三方面的知識不足,在處理相互關系時就會顯得特別被動。
(三)必須盡快掌握先進的會計核算手段。會計電算化的普及是一個發展趨勢,是社會經濟生活進入快節奏的重要標志,也是遠距離運作的必要手段。現有會計實際操作工作者如不能熟練地利用現代化手段,將會被快節奏的經濟生活所淘汰。
(四)要有社會公關能力。企業以獨立的經濟法人出現,企業與企業的債務關系,企業單位內部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企業與社會各經濟部門的關系,都需要會計人員在法人委托或不委托的情況下處理,而處理這種關系單憑扎實的會計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而,會計人員必須熟練運用社會公共關系學,充當經濟外交人員的角色。
(五)加強職業判斷能力。隨著會計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會計人員根據靈活多變的市場規則處理經濟業務的自主權力不斷擴大,國家對相當一部分經濟業務只提供處理的基礎原則,而不再提供具體的處理依據和處理辦法。這樣,需要會計人員以雄厚的知識為基礎來進行職業判斷,多一些發散思維、軟化邏輯思維,減少失誤,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會計體制改革與會計人員知識結構調整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