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質量考核評價是對會計師事務所執行獨立審計準則的程度、質量控制和風險管理等綜合業務質量管理情況所做的全面量化評審。業務質量是考核會計師事務所綜合管理水平、加強行業誠信建設的主要內容。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事務所質量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并與行業誠信檔案和監管工作相結合,有助于促進行業監管和誠信建設工作的科學化、具體化和標準化。
一、建立事務所業務質量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面對改制后行業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由于行業自身缺乏以對事務所綜合質量水平進行科學、量化的評價標準為基礎的公開、透明的準入機制和系統的制度安排,一些事務所不考慮行業平均質量成本和風險成本,進行以降低收費和質量為手段的惡性競爭。同時由于市場缺乏對事務所以質量為客觀評價標準劃分優劣的鑒別力,當個別執業機構和人員出現道德失范行為嚴重損害公眾利益時,整個行業只能代為受過,陷入誠信危機。盡管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但政府和行業監管部門對承辦相關業務的事務所進行的各種資格認定(如上市公司審計資格、大型國有企業審計資格、金融企業審計資格等等)依據仍然只是人員數量和結構、資產規模等硬指標,普遍缺少質量水平的考核內容,使認定結果并不能完整反映出事務所的綜合實力,不具有客觀說服力。因此,目前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學的事務所業務質量考核評價體系,定期對一定地區、一定數量的事務所的業務質量進行綜合評定,并與事務所考評、劃分等級、資格認定等相銜接,以利于規范和加強會計市場管理和促進會計師事務所的健康發展。
二、業務質量評價體系的指標設計和基本架構
考核評價體系是由能夠客觀反映事務所總體質量水平而設計的一系列指標組成。由于質量考核的對象是一家事務所,單個審計項目的質量水平并不能代表整體,但又是整體質量管理水平的具體體現,因此,質量考核的指標設計應考慮影響事務所業務質量的各方面因素。主要包括質量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執行情況,內部分級督導與三級復核制度的建立與執行情況,審計項目質量,遵守職業道德情況,職業后續教育與員工素質情況等五個方面的內容。
1.質量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執行情況。從事務所總體質量控制要素考慮,事務所質量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職業道德原則、專業勝任能力、工作委派、督導、咨詢、業務承接、監控等。
2.內部分級督導與三級復核制度的建立與執行情況。內部分級督導與三級復核制度的建立與執行屬于質量控制方面的內容,但考慮到事務所質量控制中的重要程度和目前事務所執行中的問題,可將其單獨作為一項考核內容與其他方面并列。對照“督導制度”和“三級復合制度”檢查在審計業務中的落實情況,對事務所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提出明確的考核標準。該項考核內容一般與審計項目質量的檢查考核結合進行。由于審計項目質量是事務所所有質量控制措施的結果和外在表現,因此,應將其作為重點考核內容并在量化評分時給予30%以上的權重。
3.遵守職業道德情況。從業務的承接、專業勝任能力、對同行和其他方面應承擔的責任等方面進行評價。評價的依據來自協會對事務所日常管理中的積累和注冊會計師執行具體業務中表現在底稿和報告中的文字記錄。
4.職業后續教育與員工業務素質。從事務所對后續教育的規劃、組織、受教育時間和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并結合審計項目的檢查進行綜合評判。
5.具體審計項目的質量考核。可暫將事務所標準年報審計業務作為事務所質量考核內容。對審計項目的質量考核是事務所總體質量考核評價的核心,內容包括綜合類底稿的規范性、審計計劃階段、實質性測試階段、審計總結階段和審計報告階段等五個方面進行考核評價。綜合類工作底稿的規范性包括:綜合類審計工作底稿編制的完整性和規范性要求。審計計劃階段包括:分析性測試的評價,重要會計問題及重點審計領域的確定,符合性測試,重要性水平確定,審計策略。實質性測試包括審計程序的選用,審計證據的充分適當性,審計結論正確性,審計工作底稿要素完整性。審計總結階段包括:總結內容完整性和充分性,應關注事項。審計報告包括: 審計報告形式的合法性,審計意見表達的完整性和充分性。
三、業務質量評價的量化評分方法
對事務所業務質量的量化考評,采用權數百分制。即對各考核內容均以百分制打分,然后再乘以各部分賦予的權重,就得出該事務所的最后質量評價得分。用公式表示其中:A:會計師事務所質量評價總分;A=ai:會計師事務所各考核內容的得分,i=1,2,3,4,5;m:賦予各部分的權重。
在具體審計項目的質量考核中,對綜合類底稿的規范性、審計計劃階段、實質性測試階段、審計總結階段和審計報告階段再分別賦予權重,分別按百分制打分,最后得出審計項目檢查的得分。為便于考評,以上各部分單獨打分,然后乘以所占的權重得出某一具體審計項目質量考核的分數。每家事務所可抽取3-5份審計工作底稿作為考核樣本,得出每個審計項目量化評分后,可按所抽取的樣本數進行加權平均,最終得出審計項目質量的綜合得分。由于注冊會計師的工作成果不同于一般工商企業的有形產品,質量考核的量化評分必須體現科學性。可借鑒有關數理經濟學的理論指導實踐工作并研究解決好以下問題:一是考核內容是否全面,權重是否合理,如何分配;二是考核指標的設置是否全面、具體,是否具有代表性;三是多層次的指標體系如何建立,是否科學完善。
四、業務質量評價與行業誠信監管體系
注冊會計師誠信建設應逐步建立執業機構和執業人員的信用監管體系,完善對失信行為的懲戒、淘汰機制,加大違規造假的失信成本。為此,行業監管機構應建立對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信用記錄,設置誠信檔案,把事務所質量考核評價結果作為信用記錄的主要內容。這方面可借鑒交通管理部門處理交通違章行為實行積分制的做法,將定期對一定地區事務所的質量評價量化分值記入誠信檔案。此外,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及行業規范的行為而受到行政處罰及行業懲戒的,設定不同的分值記錄在案并從總分中扣減。
在信用記錄的使用上,一是通過適當的渠道面向社會公開事務所信用記錄,由公眾查詢執業機構和人員的信用檔案并做出市場選擇,逐步取消各種資格認定;二是在行業監管中將信用積分制與年檢結合起來,實行末位淘汰制,對達不到一定分值的暫緩或不予通過年檢,對事務所執業范圍作出一定限定。為確保質量考核和信用監管過程的客觀公正,質量評價工作必須制度化、規范化,監管部門應制定完善的質量考核評價制度。如考核前,可向被考核事務所發出事務所質量控制調查問卷,對事務所質量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情況有一個大體的了解,以便于在實地檢查考核時更有針對性,提高工作效率,也可將其作為檢查考核的直接證據資料,增加考核結果的說服力。在考核過程中,為增強質量考核工作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可按考核內容分別設計考核評分表,以便不同的考核人員按照統一的標準和尺度進行考核。在信用檔案的管理過程中,對記入信用檔案的內容要嚴格把關,并事前向事務所通報,被記錄人有疑義的可申訴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