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一次性稅前扣除,如何賬務處理?
01
會員咨詢問題1:購買固定資產享受一次性稅前扣除政策了,會計核算上能不能也一次性計入費用呢!
依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設備 器具扣除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執行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46號)的第三條:“企業選擇享受一次性稅前扣除政策的,其資產的稅務處理可與會計處理不一致。”
可見,固定資產一次性稅前扣除政策是稅務處理,并不應該影響會計處理,那么我們來看看會計上如何處理呢?
1.《企業會計準則第 4 號——固定資產》:
第十五條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
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但是,符合本準則第十九條規定的除外。
第十六條 企業確定固定資產使用壽命,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一)預計生產能力或實物產量;
(二)預計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
(三)法律或者類似規定對資產使用的限制。
... ...
第十九條 企業至少應當于每年年度終了,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進行復核。
2.《小企業會計準則》:
第三十條 小企業應當按照年限平均法(即直線法,下同)計提折舊。小企業的固定資產由于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
小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并考慮稅法的規定,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02
會員咨詢問題2: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形成的稅會差異,又該如何確認遞延所得稅呢?
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使用資產負債表法確認所得稅費用,詳細表格如下:
那我們來看一個固定資產一次性稅前扣除的案例:
案例:購入固定資產100萬元,本年折舊10萬元,預計凈殘值為0。
分析:享受一次性稅前扣除時,納稅調減90萬元。
年末賬面資產=90萬元;年末計稅基礎=0萬元,按照上表,會形成遞延所得稅負債!
假設:本年利潤總額為100萬,假定不存在其他調整事項,稅率25%。
則,應納稅所得額=100-90=10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 10*25%=2.5
貸: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 2.5
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90*25%=22.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22.5
以后年度,需要納稅調增時,同時要按照“調增金額*25%”轉回遞延所得稅負債。
來源:正保會計網校稅務網校原創內容,作者:劉老師(正保會計網校答疑專家),侵權必究!
編輯推薦:
上一篇:新變化:匯算清繳這些表無法更改?